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熙帝心儀的皇位繼承人,到底是皇四子還是皇十四子?

後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雍正帝本來就是康熙帝心儀的皇位繼承人, 是遵遺詔即位的, 根本不應該對此有什麼疑問。

這樣的結論是從康熙帝最後十年的有關情況分析中得出的。 在康熙帝的諸位皇子中, 前太子胤礽被廢黜後, 最有實力角逐皇位繼承人的主要還有皇長子胤禔、皇四子胤稹、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 其中胤提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後, 曾竭力謀取儲位, 遭到康熙帝的嚴厲斥責, 隨後又發現他用厭勝術詛咒太子, 甚至建議康熙帝殺掉胤礽, 康熙帝對其徹底失望, 下令將他永遠囚禁。

他由此失去了角逐皇位的機會。 八子胤禩, 聰明能幹, 有膽有識, 黨羽廣布, 在當時確實有成為繼承人的可能。 但是, 操之過急的他, 曾發動群臣在皇父面前舉薦自己, 從而弄巧成拙, 引起了康熙帝的震驚和不滿。 其後.康熙帝知道胤禩也有謀殺太子的意圖, 斥責他“自幼心高陰險”, 不守本分, “妄蓄大志”, 不講臣弟之道, 甚至說他“想殺二阿哥(胤礽)未必不想殺朕”。 這說明康熙帝對他已經感到恐怖和反感, 他的爵位也一度被革除, 爭奪帝位已經無望。

皇十四子胤禵為胤稹同母弟, 在康熙帝晚年, 他的地位提升極快, 在震撫西北動亂中, 他出任撫遠大將軍, 確實成為滿朝矚目的人物, 也使他成為了一個可以和胤稹匹敵的可能皇位候選人。 但是, 令人生疑的是, 如果說康熙五十七年讓胤禵到西北指揮對準噶爾的戰鬥, 是為了讓他建功立業, 樹立威信, 那麼為什麼康熙六十年將立戰功的胤禵召回北京述職後, 笫二年在自己體弱多病的情況下, 又讓他重返前線, 這顯然表明皇位不是要傳給胤禵的,

否則, 以康熙帝之英明, 怎麼會料不到一旦自己駕崩, 不管留下多長時間的權力真空, 都有可能引發爭奪帝位的內亂。 所以, 康熙帝器重皇十四子不假, 要傳位於他未必是真。

在這些人逐一被排除後, 最有可能成為皇位繼承人的便是胤稹。 不管別人如何評價, 雍正帝為了謀取皇位韜光養晦也好, 費盡心機地表現也好, 畢竟他確實贏得了康熙帝的稱譽。 他根據心腹戴鐸的建議:適當展露才華, 而又克制內斂, 不露鋒芒, 以免引起皇父猜忌。 並且友愛兄弟, “不拉幫”、“不結派”, 對諸兄弟一視同仁。 另外, 他緊緊圍繞“誠孝”皇父大做文章, 如諸皇子為爭奪皇位大打出手, 磨刀霍霍時, 他置身事外, 一味表現出對皇父的“誠”和“孝”,

如太子初次被廢, 康熙帝大病一場, 他入內奏請太醫並親自監視藥方, 服侍皇父吃藥治療, 並勸慰父皇。 康熙帝后來就傳諭表揚他:“當初拘禁胤礽時, 並沒有一個人替他說話, 只有四阿哥深知大義, 多次在我面前為胤礽保奏, 像這樣的心地和行事, 才是能做大事的人。 ”並說:“四阿哥體察朕意, 愛朕之心, 殷勤誠懇, 可謂誠孝。 ”再者, 對於皇父交給自己的差事, 他總是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地做好, 並且做事雷厲風行, 獎懲分明, 嚴猛相濟, 效率極高。

這種鮮明的做事風格, 對於校正康熙帝晚年政務廢弛、積弊叢生的政治、經濟局面是十分必要的。 主張寬仁的康熙帝, 在晚年選擇嚴猛施政的

雍正帝, 正體現了一個明智的政治家的選擇。 最後, 針對一次康熙帝提起他“喜怒不定”、遇事急躁的缺點, 雍正帝很早就開始注意糾正, 甚至通過談佛論道, 一心向佛的表現來證明自己。

康熙四十一年, 當康熙帝舊事重提時, 他央求皇父說:“經父皇教誨已經改正, 現在我已經30多歲了, 請你開恩將諭旨中‘喜怒不定, 四字不要記載了吧。”康熙帝於是同意,因諭:“此語不必記載!”由此雍正帝十分完美地在父皇面前回避了自己的弱點,彰顯了自己的長處。康熙帝給雍正帝王爵賜號“雍親王”中的“雍”字,含義極為豐富,大約就有和睦之意。雍正帝的治國之才,不結黨、誠孝、有能力,完全符合康熙的太子標準,是諸王子中最有資格繼承大統的。

康熙帝晚年,對胤禛的信任和器重與日劇增,生病期間,多次派他到天壇代行祭天大典,要知道康熙帝對祭祀,特別是祭天是十分重視的,歷來視為國之大事,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斷不會委託他人。從派胤稹代替自己主持祭天,就足以看出對他的認可和信任。

另外,康熙帝作為一個多子多孫的皇帝,在眾多的孫子中,最為寵愛胤稹的兒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帝)。據說,他晚年每次圍獵都要帶上這位聰明伶俐的孫兒。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見到弘曆的生母,連連稱她是“有福之人”。雖然說以康熙帝之英明,不可能僅僅因為想傳位給心愛的孫子,而選擇孩子的父親為皇位繼承人,但是至少可以說這也是促成雍正帝繼位的有利因素。

至於雍正帝進獻人參湯毒死了康熙帝,也是齊東野語之論。首先康熙帝防人的警惕性很高。皇太子首次被廢黜,就源於他在帳篷的縫隙裡偷看康熙帝的動靜,被康熙帝發現,認為有謀害自己的企圖。此後康熙帝更是加強了自我保護,怎麼可能讓皇子隨便害自己。其次,有資料證明,康熙帝認為北方人的身體,不適宜吃人參,並在多種場合說過這種話,胤稹作為善於猜測父皇之心的皇子,怎能不知道這一點。再次,按照清廷制度,皇子不能隨意進宮,更不能進出皇上寢宮。即使被宣詔進入寢宮,也有太監在旁邊,所以胤稹謀害父皇的可能性極小。

四字不要記載了吧。”康熙帝於是同意,因諭:“此語不必記載!”由此雍正帝十分完美地在父皇面前回避了自己的弱點,彰顯了自己的長處。康熙帝給雍正帝王爵賜號“雍親王”中的“雍”字,含義極為豐富,大約就有和睦之意。雍正帝的治國之才,不結黨、誠孝、有能力,完全符合康熙的太子標準,是諸王子中最有資格繼承大統的。

康熙帝晚年,對胤禛的信任和器重與日劇增,生病期間,多次派他到天壇代行祭天大典,要知道康熙帝對祭祀,特別是祭天是十分重視的,歷來視為國之大事,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斷不會委託他人。從派胤稹代替自己主持祭天,就足以看出對他的認可和信任。

另外,康熙帝作為一個多子多孫的皇帝,在眾多的孫子中,最為寵愛胤稹的兒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帝)。據說,他晚年每次圍獵都要帶上這位聰明伶俐的孫兒。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見到弘曆的生母,連連稱她是“有福之人”。雖然說以康熙帝之英明,不可能僅僅因為想傳位給心愛的孫子,而選擇孩子的父親為皇位繼承人,但是至少可以說這也是促成雍正帝繼位的有利因素。

至於雍正帝進獻人參湯毒死了康熙帝,也是齊東野語之論。首先康熙帝防人的警惕性很高。皇太子首次被廢黜,就源於他在帳篷的縫隙裡偷看康熙帝的動靜,被康熙帝發現,認為有謀害自己的企圖。此後康熙帝更是加強了自我保護,怎麼可能讓皇子隨便害自己。其次,有資料證明,康熙帝認為北方人的身體,不適宜吃人參,並在多種場合說過這種話,胤稹作為善於猜測父皇之心的皇子,怎能不知道這一點。再次,按照清廷制度,皇子不能隨意進宮,更不能進出皇上寢宮。即使被宣詔進入寢宮,也有太監在旁邊,所以胤稹謀害父皇的可能性極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