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雍正登基之謎,野史傳說多於正史記載

其實, 野史筆記中的某些說法, 也並非全是捕風捉影, 無稽之談。 比如皇子的書寫格式, 在雍正帝以前, 都寫成四皇子、十四皇子的格式;自雍正帝以後, 改為了皇四子、皇十四子, 這說明了什麼?由此, 傳說把“傳位十四皇子”, 是完全可以改為“傳位於四皇子”的。 當時隆科多掌握著禁衛軍, 完全有可能勾結雍正帝, 裡應外合篡改詔書, 假傳聖旨, 甚至不排除在康熙帝的飲食中下毒。 歷史上, 秦朝宦官趙高不就成功篡改詔書, 擁立胡亥當了皇帝嗎?以雍正帝后來對待兄弟的殘忍看, 這種可能完全存在。

雍正帝對待諸兄弟的殘忍, 僅以他缺乏寬大之心是解釋不通的。 聯繫康熙帝臨終時的情景看, 很可能康熙帝逝世後, 由隆科多出面召諸皇子入暢春園並將他們軟禁, 隨後雍正帝裝著不知情的樣子從外面匆匆趕來, 隆科多宣皇四子人內, 宣告篡改的遺詔。 由於諸皇子在暢春園受到了隆科多的武力危脅,

或者他們發現了雍正帝繼位的許多可疑之處, 諸皇子怨言四起, 表示出強烈的不滿或者不服。 正因此, 雍正帝才痛下殺手, 對諸兄弟殘酷地殺害或者監禁, 藉以殺人滅口。

年羹堯、隆科多與雍正帝的關係也頗多可疑之處。

從史料上看, 雍正帝繼位後, 隆、年二人位置極尊, 權力很多, 當時任官有“隆選”、“年選”便是由隆、年二人任命。 由此, 可以看出雍正帝與這二人關係之密切。 年羹堯早期在致胤稹的一封信中寫道:“今日之不負聖上, 他日不負王爺。 ”這證明他早就是胤稹的死黨, 並且把康熙帝和僅僅還是雍親王的胤稹並列, 完全可以看出二人非同尋常的關係。 雍正帝登基時胤禵不敢輕舉妄動, 是認真考慮了年氏手下大軍的牽制作用的。 但是隨著雍正帝皇位的鞏固, 這兩個可能知道雍正帝奪位內幕的權臣, 漸漸為雍正帝所不能容, 隆科多後來陸續將家產轉移到親朋家中, 以防雍正帝抄家, 他還說過這樣一句話:“白帝城受命之日,
即是死期已至之時。 ”似乎對自己的命運有所預感。 不出所料, 後來果被雍正帝宣佈41條大罪, 投入監獄致死。 年羹堯也被雍正帝找藉口殺掉了。

雍正帝死後不埋在順治帝和康熙帝所在的清東陵, 而是埋在清西陵也頗值得玩味。 雍正帝為什麼要另辟葬地呢?有人認為雍正帝之所以不“子隨父葬”,

是自覺得位不正, 不願意、也沒臉面與地下的皇父相見, 因此才另建了清西陵。

經過清史專家王鐘翰等通過比較存世的幾分滿文和漢文詔書, 進一步確定《康熙帝遺詔》是參照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諭旨加以修改而成的。 康熙帝曾說過:“此諭已備十年, 若有遣詒, 無非此言。 ”因而這份詔書可能確實為偽造。

但是, 也有不少史學家提出了針鋒相對的觀點, 認為康熙帝確實遺詔雍正帝繼位, 雍正帝繼位名正言順, 並且將他的諸多惡名一一昭雪, 徹底為雍正帝平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