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愛上博物館之大都會遇中文免費講解,猛追一小時後的成果

沒有藝術細胞、藝術門外女漢, 並隔行如隔山, 讓自己永遠離藝術很遠, 看熱鬧的時候多, 看懂的時候少。 國內參觀博物館, 現在很多, 如北京上海的, 經常有義務講解員, 遇到了就跟著人家聽;沒有的, 我通常會請講解員。 國內價格還可以接受, 一般在一百元左右。 抱著的想法就是:好不容易來一趟, 怎麼也得知道點啥!

國外人工費太貴了!請講解員, 不僅語言上不過關, 錢咱也付不起。 所以, 自己看熱鬧為主。 在大都會竟然提供中文的免費講解, 還被我遇到了。 跟著講解員走了一個小時, 她介紹了幾件精品,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還是很有長進的。

以下人家講解的展品:

庫洛斯雕像古希臘, 阿蒂卡, 古風時期, 約西元前 590 – 580 年

這尊庫洛斯(青年)雕像是阿蒂卡最早的大理石人物雕像之一。 其左腳在前、雙手垂在身體兩側的僵硬姿勢源自古埃及藝術。 在整個西元前六世紀,

古希臘雕刻家都採用了這種簡單明確的姿勢。 這尊早期雕像作品主要採用了幾何、甚至是抽象的形式, 將人體結構的細節通過近似的手法完美地呈現出來。 它曾佇立在一位年輕雅典貴族的墓前。

這個作品形象豐滿, 輪廓鮮明, 完全沒有了早期雕像的陡削的平面和粗糙的形體結構。 同時, 雕刻家也注意到了對人體細節部分的處理, 熟練地使用了圓雕的手法, 具有很強的立體感。 但仔細觀察, 它的解剖結構還沒有那麼準確。 講解員接下來把我們帶到隔壁看僅僅相隔100年的另一尊羅馬雕塑。

受傷的戰士雕像 羅馬時期 西元138–181年 高220.98cm

這尊大理石雕像是西元前460–450年古希臘銅雕像的摹製品。

這尊雕像已殘, 應該是一種投標槍的姿勢。 與上一希臘雕塑對比, 可以看到這尊人物雕塑不論在骨骼還是肌肉, 解剖結構都更準確。

藝術家為El Anatsui (Ghanaian, born Anyako, 1944) 創作時間: 2006 奈及利亞, Nsukka

作品的題目叫“大地與天堂之間”。 屬於現代藝術。 原料是瓶蓋、煙紙之類的廢棄物。 上下兩個部分代表著大地和天空, 之間是人間。 這作品不光大都會有, 很多博物館都有。 作品在掛置的過程中, 作者強調參與創作, 即怎麼掛、怎麼出褶, 作者會尊重工作人員的想法。

不過, 我的想法就是:這用廉價原料做的作品, 買了好多家博物館, 發了吧!

講解員在介紹下面那副畫作之前,特意介紹了非洲雕塑。強調非洲雕塑體現出的原始的力量。

阿美迪奧·莫迪裡阿尼 義大利,1884 – 1920 年

躺臥的裸體,1917 年

莫迪裡阿尼從1917 年開始創作他著名的裸體畫系列。這些女性都是以特寫呈現,通常畫家採取俯視的視角,她們被風格化處理了的軀幹橫跨整個畫面。她們身下的深色床罩突出了膚色的光澤。模特的雙腳和雙手則總是處在畫面以外。其中有一兩幅畫的主角似乎正在熟睡,但通常她們都面朝觀眾,正如這幅。在這些作品中,藝術家延續了描繪裸體維納斯的傳統,這種實踐始自文藝復興時期,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

這幅畫作,四肢——胳膊的一部分和腿的一部分不在畫作之內,構圖採用斜線,美女的身體佔據大部分畫面,並且腰部展現的曲線……。這幅畫有著一種生命的力量。

這是梵古的作品《削土豆的人》,這是梵古早期的作品。梵古在家鄉的畫作一般都是顏色陰鬱的、暗的。

大都會所藏的梵古作品是北美最高的。《愛上博物館之梵古作品—北美屬大都會收藏最多》

文森特·梵古 荷蘭,1853 – 1890 年

麥田與絲柏,1889 年

在聖雷米精神病院度過的那一年中,梵古畫了一系列作品,專為捕捉普羅旺斯鄉間那點綴著絲柏和橄欖樹的景色特點。1889 年 7 月2 日,梵古在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描繪了這一系列中最新的一幅作品,即他從六月開始的一幅畫:“我有一幅布面油畫,上面有絲柏、一些麥穗、罌粟和藍天。藍天就像一塊多色的英格蘭格子花呢,使用了厚厚的顏料,好像蒙蒂切利的畫那樣。”梵古認為這幅灑滿陽光的風景是他描繪夏季的油畫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他以同樣的構圖又畫了三幅:第一幅是葦管筆素描(現藏於阿姆斯特丹梵古博物館),後兩幅都是油畫,作于當年秋季(倫敦國家美術館;私人收藏)

到了法國之後,梵古的畫風明顯改變,顏色明快起來。這幅畫中,翻滾的麥田,有渦輪的天空,樹的飄動……,使得此畫充滿了動感。

老彼得·勃魯蓋爾 尼德蘭,約1525 – 1569 年

收割者,1565 年

這幅畫描繪了八九月的收割場景,農民在樹蔭下午餐休息,遠處有人在玩耍,船隻正從港口揚帆出發。勃魯蓋爾對自然形態的出色細膩觀察使他開創了西方藝術史上的一道分水嶺——風景畫為宗教服務的目的減弱,更趨向於表現新的人文主義。勃魯蓋爾對當地景色的描繪不是理想化的,而是建立在對自然和人物活動的觀察之上。在構圖的其餘部分對風景以廣袤的全景形式來表現,說明勃魯蓋爾筆墨的重點不在於描繪所處季節的相應農活,而在於景色本身營造的氛圍及風景變化。這件作品屬於六件描繪不同時節的作品系列,是由安特衛普的商人尼古拉斯·瓊吉林克委託勃魯蓋爾所畫。

這是現代畫的開山之作。之前的畫作,多數是宗教題材或貴族肖像畫。從這幅畫開始,生活場景以及生活中的普通人越來越多的出現在畫作中。

約阿希姆·帕提尼爾 尼德蘭,活躍於1515 – 24 年

聖耶柔米的懺悔,約 1518 年

這幅三聯畫是歐洲風景繪畫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它可能是為德國南部的一座教堂製作的。帕提尼爾顛覆了當時常見的人物與背景的比例。畫面從左到右分別描繪了施洗約翰在約旦河中為基督施洗、聖耶柔米、隱士聖安東尼和攻擊他的怪物,三個場景均處於一片廣袤壯麗的全景中,讓觀者不禁神游其間,如同踏上朝聖之旅。

這是放置在上面那副畫作附近。講解員以此為例,說在那副畫之前的多為宗教題材。

重要作品總有一堆人在看或講解。在博物館也是哪人多往哪去,跟找飯店一樣。門前排隊的店基本都是好吃的,大中午都沒人的,基本不好吃。哈哈。

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盔甲,法國,約 1550 年

這是現存最精緻和最完整的法國遊行盔甲之一。盔甲表面以浮雕細緻表現出密集的植物渦卷紋,有古典人物和神獸居於其間,借鑒了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和風格主義的裝飾手法。亨利二世鍾愛的新月也被融入在裝飾圖案裡。這套盔甲最初的二十件設計圖至今尚存。其中之一出自老讓·庫桑之手,餘下的是艾提安·德羅納或者巴蒂斯特·佩勒林的作品,他們都是十六世紀中葉巴黎傑出的藝術家。

這件作品花紋繁複,做工極為精細,是國王的。這位國王穿著這個鎧甲和人家比武,眼睛受傷,最後因感染傷命。以後,國王在也不參加實戰了,穿上鎧甲也是禮節性的。

這房間的設計者是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的設計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美國,1867 – 1959 年。他獨創了“大草原”和“美國風”住宅。職業生涯有兩段時期至為重要,一段為1900~1910年為其獲得聲譽的草原住宅的設計,一段為20世紀30年代他設計了久負盛名的流水別墅(Falling water),以及一系列的美國風住宅。

法蘭西斯·W·利特爾宅房間,明尼蘇達州維紮塔,1912 – 14 年

這是美國館的諸多時代展室中年代最晚的一個,其設計者是美國最著名的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這原本是一個宏大的獨立式會客廳,為法蘭西斯·W·利特爾夫婦位於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附近住宅的一端而建。這個房間有著低矮的天花板和寬闊的垂懸屋簷、未上漆的白橡木裝潢、一塊塊透明的含鉛玻璃窗等,它代表了賴特標誌性的草原風格傢俱建築。所有的傢俱都是賴特設計的,並且完全按照他的意圖擺放。淺色的傢俱是專為這個房間而造的,深色的傢俱則是為了搭配賴特之前為利特爾夫婦設計的另一棟房子,那棟房子設計於1903 年,位於伊利諾斯州的皮奧瑞亞。

這房子是生態住房的典範,原址周圍是草原。

歡迎評閱推薦文章:《愛上博物館之梵古作品—北美屬大都會收藏最多》

《愛上博物館之膚如凝脂,大都會西方古典人體繪畫》

《愛上博物館之大都會希臘羅馬時代到十九世紀的西方雕塑精品》

講解員在介紹下面那副畫作之前,特意介紹了非洲雕塑。強調非洲雕塑體現出的原始的力量。

阿美迪奧·莫迪裡阿尼 義大利,1884 – 1920 年

躺臥的裸體,1917 年

莫迪裡阿尼從1917 年開始創作他著名的裸體畫系列。這些女性都是以特寫呈現,通常畫家採取俯視的視角,她們被風格化處理了的軀幹橫跨整個畫面。她們身下的深色床罩突出了膚色的光澤。模特的雙腳和雙手則總是處在畫面以外。其中有一兩幅畫的主角似乎正在熟睡,但通常她們都面朝觀眾,正如這幅。在這些作品中,藝術家延續了描繪裸體維納斯的傳統,這種實踐始自文藝復興時期,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

這幅畫作,四肢——胳膊的一部分和腿的一部分不在畫作之內,構圖採用斜線,美女的身體佔據大部分畫面,並且腰部展現的曲線……。這幅畫有著一種生命的力量。

這是梵古的作品《削土豆的人》,這是梵古早期的作品。梵古在家鄉的畫作一般都是顏色陰鬱的、暗的。

大都會所藏的梵古作品是北美最高的。《愛上博物館之梵古作品—北美屬大都會收藏最多》

文森特·梵古 荷蘭,1853 – 1890 年

麥田與絲柏,1889 年

在聖雷米精神病院度過的那一年中,梵古畫了一系列作品,專為捕捉普羅旺斯鄉間那點綴著絲柏和橄欖樹的景色特點。1889 年 7 月2 日,梵古在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描繪了這一系列中最新的一幅作品,即他從六月開始的一幅畫:“我有一幅布面油畫,上面有絲柏、一些麥穗、罌粟和藍天。藍天就像一塊多色的英格蘭格子花呢,使用了厚厚的顏料,好像蒙蒂切利的畫那樣。”梵古認為這幅灑滿陽光的風景是他描繪夏季的油畫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他以同樣的構圖又畫了三幅:第一幅是葦管筆素描(現藏於阿姆斯特丹梵古博物館),後兩幅都是油畫,作于當年秋季(倫敦國家美術館;私人收藏)

到了法國之後,梵古的畫風明顯改變,顏色明快起來。這幅畫中,翻滾的麥田,有渦輪的天空,樹的飄動……,使得此畫充滿了動感。

老彼得·勃魯蓋爾 尼德蘭,約1525 – 1569 年

收割者,1565 年

這幅畫描繪了八九月的收割場景,農民在樹蔭下午餐休息,遠處有人在玩耍,船隻正從港口揚帆出發。勃魯蓋爾對自然形態的出色細膩觀察使他開創了西方藝術史上的一道分水嶺——風景畫為宗教服務的目的減弱,更趨向於表現新的人文主義。勃魯蓋爾對當地景色的描繪不是理想化的,而是建立在對自然和人物活動的觀察之上。在構圖的其餘部分對風景以廣袤的全景形式來表現,說明勃魯蓋爾筆墨的重點不在於描繪所處季節的相應農活,而在於景色本身營造的氛圍及風景變化。這件作品屬於六件描繪不同時節的作品系列,是由安特衛普的商人尼古拉斯·瓊吉林克委託勃魯蓋爾所畫。

這是現代畫的開山之作。之前的畫作,多數是宗教題材或貴族肖像畫。從這幅畫開始,生活場景以及生活中的普通人越來越多的出現在畫作中。

約阿希姆·帕提尼爾 尼德蘭,活躍於1515 – 24 年

聖耶柔米的懺悔,約 1518 年

這幅三聯畫是歐洲風景繪畫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它可能是為德國南部的一座教堂製作的。帕提尼爾顛覆了當時常見的人物與背景的比例。畫面從左到右分別描繪了施洗約翰在約旦河中為基督施洗、聖耶柔米、隱士聖安東尼和攻擊他的怪物,三個場景均處於一片廣袤壯麗的全景中,讓觀者不禁神游其間,如同踏上朝聖之旅。

這是放置在上面那副畫作附近。講解員以此為例,說在那副畫之前的多為宗教題材。

重要作品總有一堆人在看或講解。在博物館也是哪人多往哪去,跟找飯店一樣。門前排隊的店基本都是好吃的,大中午都沒人的,基本不好吃。哈哈。

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盔甲,法國,約 1550 年

這是現存最精緻和最完整的法國遊行盔甲之一。盔甲表面以浮雕細緻表現出密集的植物渦卷紋,有古典人物和神獸居於其間,借鑒了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和風格主義的裝飾手法。亨利二世鍾愛的新月也被融入在裝飾圖案裡。這套盔甲最初的二十件設計圖至今尚存。其中之一出自老讓·庫桑之手,餘下的是艾提安·德羅納或者巴蒂斯特·佩勒林的作品,他們都是十六世紀中葉巴黎傑出的藝術家。

這件作品花紋繁複,做工極為精細,是國王的。這位國王穿著這個鎧甲和人家比武,眼睛受傷,最後因感染傷命。以後,國王在也不參加實戰了,穿上鎧甲也是禮節性的。

這房間的設計者是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的設計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美國,1867 – 1959 年。他獨創了“大草原”和“美國風”住宅。職業生涯有兩段時期至為重要,一段為1900~1910年為其獲得聲譽的草原住宅的設計,一段為20世紀30年代他設計了久負盛名的流水別墅(Falling water),以及一系列的美國風住宅。

法蘭西斯·W·利特爾宅房間,明尼蘇達州維紮塔,1912 – 14 年

這是美國館的諸多時代展室中年代最晚的一個,其設計者是美國最著名的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這原本是一個宏大的獨立式會客廳,為法蘭西斯·W·利特爾夫婦位於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附近住宅的一端而建。這個房間有著低矮的天花板和寬闊的垂懸屋簷、未上漆的白橡木裝潢、一塊塊透明的含鉛玻璃窗等,它代表了賴特標誌性的草原風格傢俱建築。所有的傢俱都是賴特設計的,並且完全按照他的意圖擺放。淺色的傢俱是專為這個房間而造的,深色的傢俱則是為了搭配賴特之前為利特爾夫婦設計的另一棟房子,那棟房子設計於1903 年,位於伊利諾斯州的皮奧瑞亞。

這房子是生態住房的典範,原址周圍是草原。

歡迎評閱推薦文章:《愛上博物館之梵古作品—北美屬大都會收藏最多》

《愛上博物館之膚如凝脂,大都會西方古典人體繪畫》

《愛上博物館之大都會希臘羅馬時代到十九世紀的西方雕塑精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