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零售行業“寒冬時代”,“超市+餐飲”新玩法

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在發生變化, 如果零售行業不隨之改變, 很難從“寒冬”走出來。 據資料顯示, 2017年上半年, 對行業帶來負面壓力的事件依然是部分零售企業的業績下滑、持續關店, 甚至有的企業步入破產清算。

除永輝等個別企業外, 大部分零售上市公司業績下滑, 有的企業發生業績大幅下滑, 如山東銀座, 業績下滑達八成。 有關報導顯示, 一些零售上市公司, 靠關閉門店減少虧損, 靠處置資產逆補主業虧損, 有的零售上市公司如深圳人人樂, 雖然報表體現利潤, 但主業已經發生嚴重虧損。

與此同時, 在眾多企業新零售創新實踐的過程中, 超市+餐飲是零售形式轉型創新的主要方向。 不論是盒馬模式、永輝的超級物種、保利的YOOYA、新華都的海物會、以及剛剛開業的百聯的RISO等, 都在嘗試創新超市+餐飲的零售形式。

在這種情況下, 有人不看好, 認為是偽命題。 有人認為超市+餐飲將會成為未來零售轉型的主要形式之一。 其實超市+餐飲應該怎麼看?需要轉換一種思路。 在以往的模式下, 零售的定位:是商品的提供者。 零售為消費者解決的是商品需求。 餐飲需求是消費者自己在家中完成的。

在消費升級、零售需要模式轉換的情況下, 零售商需要由商品提供者, 轉向消費者品質生活方案的解決者的角色。

從超市到“超市+餐飲”, 是零售商改變自己銷售角色的一種轉變。

市場在動盪, 你不改變, 那就意味著倒退, 甚至失敗。 你改變了, 就算失敗那又怎樣。 至少, 我可以理直氣壯的告訴後來者, 這條路, 我走過!

(圖片均來自互聯網, 若侵權請告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