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何這家公司能做到業務與公益都風生水起?

【去了趟大連, 卻不是為了達沃斯】

上周, 夏季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在大連召開。 我去了一趟大連, 卻不是為了達沃斯, 而是專門去參加宜信舉辦的《2015-2016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佈會。

宜信是一家從事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事業的金融科技企業, 服務物件是中國高成長性人群、大眾富裕階層和高淨值人士。 這家公司是2006年由唐寧創辦, 我們相識多年。 這些年, 我親身見證了唐甯帶領創業團隊在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的道路一路前行, 從十幾人團隊發展到今天數萬人之多。 宜信是我們商道學習的榜樣。

商道與宜信的合作由來已久。 因為朋友的關係, 我很早就參與了宜信宜農貸的規劃與討論。 此後, 我們兩家公司也有多次合作, 包括最近一次(2016年底)我們和宜信一起編寫《公益性小額信貸對農村女性影響調研報告》, 對宜農貸公益理財助農平臺的社會效益進行測算。

2011年8月, 宜信發佈了第1份CSR報告, 之後每兩年發佈一次。 今年發佈的是宜信的第4份CSR報告。

【破解“先發財後立品”】

宜信給我印象深刻之處, 除了公司快速成長以外, 還有對CSR方面的早期關注、投入和支持。 2009年4月, 宜信剛滿三歲, 宜信就抽調專門的團隊研發和運營宜農貸公益理財助農平臺。

這個助農平臺的核心是運用宜信的互聯網金融技術, 讓社會愛心人士通過平臺將閒置資金借給貧困地區需要幫助的農村借款人。 出借人和助農平臺象徵性收取一點利息和管理費。

7年耕耘, 宜農貸碩果累累。 累計幫助21598位農戶, 參與的愛心出借人達168733人, 出借金額超過2.3億。 評估顯示, 借款家庭總收入較借款前增加約30%, 平均增長額達16850元。

在CSR圈子裡面, 一直有一種爭論:小公司不做(很難做)CSR, 初創公司不做(很難做)CSR, 因為做CSR要花錢, 小公司、初創公司承擔不起。 這種爭論, 按一位香港教授的說法, 叫“先發財後立品”, 他認為多數公司都是掙到錢之後再做CSR的, 在資本積累的早期都不會把資源投入到CSR之中。

我認同“先發財後立品”是一種多發現象, 但我不認同理應如此。 實際上, CSR之於不同規模、不同階段的公司有不同的內涵、價值和側重點。 公司不能邊發財邊立品, 很多是因為沒有找對門道。

宜信的實踐無疑是破解“先發財後立品”的有力證明。 這些年, 宜信的業務與公益都風生水起, 實現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 業務盤子越來越大, 從普惠金融延伸到財富管理;包括公益在內的CSR道路也越走越寬:除了宜農貸之外, 宜信的小善大愛結構化集合資金信託計畫累計捐贈善款近150萬元, 為120名塵肺病患者帶去了生存的希望;啟動“公益+”投資基金, 進一步拓展公益金融的多個細分領域, 首期規模3億元, 預計募集資金不少於10億元。

為何宜信能做到這一點?我想, 原因主要是兩方面。 一方面是領導人的執著。 創始人唐甯篤信“人人有信用、信用有價值”, 宜信不管業務還是CSR, 實際上都在踐行這一理念, 窮人富人皆有信用, 因此皆應該得到服務, 宜信的發展在早期是普及了信用, 現在則是對日漸成長的富裕階層進行投資理念教育。 另一方面是CSR與業務的融合, 以宜農貸為例, 其核心不是宜信捐了多少錢, 而是宜信用自身業務核心能力提供了一個平臺, 通過這個平臺讓愛心人士以低息甚至免息借錢(不是捐錢)給需要錢的農民, 宜農貸的成功也說明宜信信用風險管理技術的成熟, 並且宜農貸還可以滿足宜信財富用戶端的慈善需求(資料顯示, 85%的高淨值人群希望參與公益慈善)。所有這些,都讓宜信的CSR與業務能齊頭並進、攜手向前。

所以,能否破解“先發財後立品”,關鍵是能否將發財和立品有機融合。門道對了,CSR可以“成為增長和創新的催化劑”(NIKE語)。我希望看到更多此類實踐。

【“走出去”更不能“先發財後立品”】

還有一類企業,既不是小公司,也不是初創公司,但也要早早關注CSR。這類企業就是“走出去”投資海外的中資企業。從規模上說,國有企業在“走出去”的企業中還是占比較大的比重,這些企業都是大企業,總部的CSR工作因為國資委過去十年的“調教”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但在海外系統地做CSR,卻還是新兵。

對這些“走出去”的企業來說,更不能“先發財後立品”。這是因為:一,在海外“立品”不僅是企業的“品”,也是國家的“品”,一家中資企業不注重CSR,可能會讓N家中資企業受累;二,歐美對中國海外投資,特別是一帶一路早已虎視眈眈,不管你願不願意,歐美都會逼著中資企業“立品”;三,對一些長期專案如採掘、農業,社區勞工問題事關重大,不“立品”就沒有“發財”的機會。

所以,中資企業走出去的第一天就要想著“立品”,維護好與眾多利益相關方的關係,管理好社區、勞工等境內外差異較大的CSR議題。實際上,這些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在踏踏實實做事情方面已經建立了相當的口碑。在蒙內鐵路通車後,《金融時報》採訪過肯亞首都奈洛比街頭的民眾,有人就不無誇張地評價說,“我們聽說過英國人給了很多錢來修路,但從來沒修好過。但是你要是看到有兩個中國人在幹活,那你就知道,這路沒兩個月就修好了。”派駐海外的中國企業員工,多為技術型和管理型人才,在做社會責任管理和對外傳播等方面經驗不足。他們為企業創造了價值,同時也為當地社區做了很多事,但是他們大多是做了沒有說,或者不會說。做了很多“立品”的事,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同時,各企業各自為戰,難以發揮出“抱團”作戰的合力;做事情大多親力親為,雖然踏實、有實效,但和當地組織和參與和溝通有限,造成在當地社區和公眾中缺少支持。

近兩年,駐外使領館、駐外商會及企業也越來越意識到“立品”之重要性。2017年6月21日,肯亞中國經貿協會在肯亞奈洛比發佈《肯亞中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展示了駐肯中資企業融入當地社會、帶動經濟發展和履行社會責任的方方面面。

這份報告由肯中經貿協會組織編寫,中國駐肯大使館提供支援,是第一份由海外中資企業協會發佈的國別中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商道有幸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我的同事專門前往肯亞調研取材,深入一線瞭解中資企業在肯亞的CSR工作。如前所述,可寫素材一籮筐,但很多中資企業是做得多、說得少。這種情況要改變。不然“立品”的速度就會很緩慢,甚至趕不上我們“走出去”的速度。

85%的高淨值人群希望參與公益慈善)。所有這些,都讓宜信的CSR與業務能齊頭並進、攜手向前。

所以,能否破解“先發財後立品”,關鍵是能否將發財和立品有機融合。門道對了,CSR可以“成為增長和創新的催化劑”(NIKE語)。我希望看到更多此類實踐。

【“走出去”更不能“先發財後立品”】

還有一類企業,既不是小公司,也不是初創公司,但也要早早關注CSR。這類企業就是“走出去”投資海外的中資企業。從規模上說,國有企業在“走出去”的企業中還是占比較大的比重,這些企業都是大企業,總部的CSR工作因為國資委過去十年的“調教”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但在海外系統地做CSR,卻還是新兵。

對這些“走出去”的企業來說,更不能“先發財後立品”。這是因為:一,在海外“立品”不僅是企業的“品”,也是國家的“品”,一家中資企業不注重CSR,可能會讓N家中資企業受累;二,歐美對中國海外投資,特別是一帶一路早已虎視眈眈,不管你願不願意,歐美都會逼著中資企業“立品”;三,對一些長期專案如採掘、農業,社區勞工問題事關重大,不“立品”就沒有“發財”的機會。

所以,中資企業走出去的第一天就要想著“立品”,維護好與眾多利益相關方的關係,管理好社區、勞工等境內外差異較大的CSR議題。實際上,這些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在踏踏實實做事情方面已經建立了相當的口碑。在蒙內鐵路通車後,《金融時報》採訪過肯亞首都奈洛比街頭的民眾,有人就不無誇張地評價說,“我們聽說過英國人給了很多錢來修路,但從來沒修好過。但是你要是看到有兩個中國人在幹活,那你就知道,這路沒兩個月就修好了。”派駐海外的中國企業員工,多為技術型和管理型人才,在做社會責任管理和對外傳播等方面經驗不足。他們為企業創造了價值,同時也為當地社區做了很多事,但是他們大多是做了沒有說,或者不會說。做了很多“立品”的事,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同時,各企業各自為戰,難以發揮出“抱團”作戰的合力;做事情大多親力親為,雖然踏實、有實效,但和當地組織和參與和溝通有限,造成在當地社區和公眾中缺少支持。

近兩年,駐外使領館、駐外商會及企業也越來越意識到“立品”之重要性。2017年6月21日,肯亞中國經貿協會在肯亞奈洛比發佈《肯亞中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展示了駐肯中資企業融入當地社會、帶動經濟發展和履行社會責任的方方面面。

這份報告由肯中經貿協會組織編寫,中國駐肯大使館提供支援,是第一份由海外中資企業協會發佈的國別中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商道有幸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我的同事專門前往肯亞調研取材,深入一線瞭解中資企業在肯亞的CSR工作。如前所述,可寫素材一籮筐,但很多中資企業是做得多、說得少。這種情況要改變。不然“立品”的速度就會很緩慢,甚至趕不上我們“走出去”的速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