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大學校園考古記,南京大學標誌性建築下面竟挖出過東晉帝陵

前幾天, 看了一個推送文, 題目大概是“我是上學, 還是上墳”, 說的是西安的很多高校內, 挖出過很多古代名人的墓葬。 其實, 南京也是如此, 南京很多高校中都發現過古墓, 有的甚至是帝陵級別的。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南京大學鼓樓校區發現的東晉大墓。

東晉《女史箴圖》

南京歷史上也有不少帝陵。 據不完全統計, 有四十位左右的皇帝曾在南京“君臨天下”。 他們死後, 相當部分埋葬在今南京市區或者周邊。

1972年4月, 南京大學進行校園建設, 在南大的標誌性建築、北園北大樓(南京大學行政機關所在地)後面施工時, 竟然挖出了一座古代墓葬。 南大歷史系和南京博物院隨即對這座位于南大北園北大樓後的大墓, 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這是一座方向為南偏西9°的雙室墓, 全墓南北總長8.04米, 東西總長9.9米, 由墓門、甬道、主室、側室甬道、側室等部分構成。

南大標誌性建築北大樓

古墓封門牆以內甬道設有兩道門槽, 顯示曾有兩道門, 這種設置方法常見於六朝帝陵中。 墓的主室和側室都葬人, 主室安葬一男一女, 側室安葬一名女子。

考古發掘中, 專家從這座大墓中清理出陶案、憑幾、陶瓢尊、陶盤、耳杯、陶盆、陶勺、果盤、陶燈、陶缽、陶熏、唾壺、陶硯、臥龍座、臥虎座、臥羊座、陶俑、雞首壺、蓋罐、耳杯、青瓷辟邪、蟬紋金鐺、金葉片、桃形金片、金珠、青銅烏杖頭、鐵劍、鐵刀、水晶珠、瑪瑙珠等各種陪葬文物。

出土文物中, 一件玻璃杯殘片尤其引起人們注意。 從殘片判斷, 這是一件敞口折唇腹部略鼓起的玻璃杯。

墓中發現的青瓷羊。

玻璃器在南京東晉墓中偶有發現。

1970年, 南京象山東晉王氏家族墓七號墓中就出土過類型近似的玻璃器。 這種玻璃器來自國外(很可能來自古羅馬), 在當時只有高級貴族才能享有, 也只有身份極其高貴的貴族墓中才可能陪葬玻璃器。

考古專家注意到, 墓中出現了一些具有西晉風格的青瓷器, 其他文物多為東晉早期後段, 此墓年代因此定為東晉早期。

象山東晉王氏家族墓中發現的玻璃器。

臥龍座和臥虎座也非常特別, 這些陶質帷帳座是東晉皇族才能使用的隨葬秘器, 當時高等級的貴族, 即便是“王謝大族”也不能使用。

北園東晉大墓有諸多突出特徵, 如墓中甬道設兩道門、出土極其少見的玻璃杯和蟬紋金鐺、共有多達六件的祭台等, 專家判斷, 此墓墓主的身份極高, 肯定比王謝等“高門大族”還要高貴。

北園大墓沒有出土能夠證明墓主身份的文物, 幾十年來, 墓主是誰, 爭論紛紛。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 發現于南大北大樓後面的這座大墓肯定是帝陵。

東晉時期,此地與北極閣所在的雞籠山一脈相連,又臨近東晉宮城,又地處東晉帝陵區,能夠在這裡建造大規模的墓葬,不是一般的封建貴族可以辦到的,墓主應該就是皇帝。

墓中發現的青瓷盤口壺

史料記載,東晉帝陵繼承了西晉帝陵“不封不樹”的傳統,也就是實行薄葬,不在地表設置明顯的標誌,這使得東晉帝陵究竟在何處,長期成為一個謎。

根據南京考古學者和歷史學者幾十年的研究,目前大致可以確定,東晉在南京的陵墓集中在三個地方,也就是三個皇家陵墓區,分別是“雞籠山之陽”、“鐘山之陽”、“幕府山之陽”。

“雞籠山之陽”是指如今北極閣到鼓樓崗的南坡;“鐘山之陽”是指紫金山余脈富貴山的南坡;“幕府山之陽”則是指幕府山南坡。

南大北園東晉墓結構圖和隨葬品分佈圖

“雞籠山之陽”,正包含了現在的南京大學鼓樓校區,有晉元帝建平陵、晉明帝武平陵、晉成帝興平陵、晉哀帝安平陵。

羅宗真、王志高兩位六朝考古學者在《六朝文物》一書中,根據入葬年代、女性附葬等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南大北園東晉墓的墓主,很可能是東晉的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也就是說此地是司馬睿的建平陵。此墓合葬有晉元帝和追尊的皇后虞氏。而側室內附葬的,是晉元帝的後妃荀氏。

荀氏是晉明帝的生母,因此有可能獲得與晉元帝合葬同一墓中的“待遇”。

晉元帝司馬睿

也就是說,如今南京大學北園,其實就是東晉時期的一個皇家陵墓區,至少安葬了四個皇帝,有四座帝陵,目前已經發現了一座。其他三座帝陵或者已經被毀,或者還深埋在鼓樓附近的地下,南京大學校園的地下,都不為人知。

晉元帝司馬睿(276年-323年),司馬懿的曾孫,原為琅邪王,西晉滅亡後,在南京建立東晉政權,改元建武,司馬睿即晉元帝。

司馬睿即位後,重用王導,穩定了東晉政權,維持了偏安局面。時人謂之“王與馬,共天下”,上演了一場君臣相敬相愛的佳話。

墓中發現的人俑。

琅琊王家因此達到了權勢的頂峰,司馬睿大權旁落,漸漸不滿,他試圖壓制王氏權勢,卻未獲成功。

司馬睿見無法動搖王導勢力,自己名為天子,號令卻不出宮門,漸漸憂憤成病,臥床不起,於西元323年病逝,後人認為,司馬睿是被王氏家族氣死的。

東晉時期,此地與北極閣所在的雞籠山一脈相連,又臨近東晉宮城,又地處東晉帝陵區,能夠在這裡建造大規模的墓葬,不是一般的封建貴族可以辦到的,墓主應該就是皇帝。

墓中發現的青瓷盤口壺

史料記載,東晉帝陵繼承了西晉帝陵“不封不樹”的傳統,也就是實行薄葬,不在地表設置明顯的標誌,這使得東晉帝陵究竟在何處,長期成為一個謎。

根據南京考古學者和歷史學者幾十年的研究,目前大致可以確定,東晉在南京的陵墓集中在三個地方,也就是三個皇家陵墓區,分別是“雞籠山之陽”、“鐘山之陽”、“幕府山之陽”。

“雞籠山之陽”是指如今北極閣到鼓樓崗的南坡;“鐘山之陽”是指紫金山余脈富貴山的南坡;“幕府山之陽”則是指幕府山南坡。

南大北園東晉墓結構圖和隨葬品分佈圖

“雞籠山之陽”,正包含了現在的南京大學鼓樓校區,有晉元帝建平陵、晉明帝武平陵、晉成帝興平陵、晉哀帝安平陵。

羅宗真、王志高兩位六朝考古學者在《六朝文物》一書中,根據入葬年代、女性附葬等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南大北園東晉墓的墓主,很可能是東晉的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也就是說此地是司馬睿的建平陵。此墓合葬有晉元帝和追尊的皇后虞氏。而側室內附葬的,是晉元帝的後妃荀氏。

荀氏是晉明帝的生母,因此有可能獲得與晉元帝合葬同一墓中的“待遇”。

晉元帝司馬睿

也就是說,如今南京大學北園,其實就是東晉時期的一個皇家陵墓區,至少安葬了四個皇帝,有四座帝陵,目前已經發現了一座。其他三座帝陵或者已經被毀,或者還深埋在鼓樓附近的地下,南京大學校園的地下,都不為人知。

晉元帝司馬睿(276年-323年),司馬懿的曾孫,原為琅邪王,西晉滅亡後,在南京建立東晉政權,改元建武,司馬睿即晉元帝。

司馬睿即位後,重用王導,穩定了東晉政權,維持了偏安局面。時人謂之“王與馬,共天下”,上演了一場君臣相敬相愛的佳話。

墓中發現的人俑。

琅琊王家因此達到了權勢的頂峰,司馬睿大權旁落,漸漸不滿,他試圖壓制王氏權勢,卻未獲成功。

司馬睿見無法動搖王導勢力,自己名為天子,號令卻不出宮門,漸漸憂憤成病,臥床不起,於西元323年病逝,後人認為,司馬睿是被王氏家族氣死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