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呸!連2個億都沒有,你也配進銀行上班?

連2個億都沒有, 你也配進銀行上班?

最近親戚家小孩剛剛大學畢業, 知道我是做財經的, 有點人脈, 就問我能不能在銀行給找個工作。

我找了一個在銀行工作的朋友, 問他是不是能安排一下?

朋友說, 你家親戚家裡有存款嗎?能拉到存款嗎? 能就可以!

小財女之前在銀行工作過, 熟悉銀行為拉存款的這種特殊操作。 我擦, 現在還有拉人頭搞存款啊?

對啊, 而且這個任務越來越重了, 比如你想通過社招進北京的X股份制銀行工作, 實習時候就要求能拉到上千萬的存款專案。 最近還聽到一些吐槽, 在X銀行做個信貸部經理,

要求拉個大概2個億的存款。

2億!!!我擦.... 王健林的兩個小目標啊!

上面說了小財女之前在銀行做過櫃員, 深諳其中拉存款之道, 今天就給你們講一講。

銀行到底為什麼要拉存款?

其實就是為了多弄點資金來放貸, 通過放貸賺錢, 這也是銀行的主要營收來源!

為什麼要拼命拉存款呢?

因為央行為了防止銀行放貸風險特規定, 銀行的存款和貸款比例要在75比100, 也就是說銀行要想有更多的收入, 就得拼命的拉存款, 增加放貸額度, 把分母做大。 畢竟這是銀行唯一賺錢的項目, 能不拼命嗎~

假如, 你在銀行存了100萬元, 根據存貸比為75%計算, 銀行就能夠貸出75萬元。 更重要的是, 貸款出來的75萬, 它往往也還是以某家銀行的存款而存在, 那也就意味著, 這75萬, 也將能衍生于56萬的貸款。 乘數在繼續, 56萬也不是算式的總結, 它還將衍生出42萬的貸款, 以此類推...

有沒有覺得銀行賺錢就是這麼的快...

所以, 下輩子做啥?開銀行, 做股東, 當行長啊...

這樣瘋狂的拉存款真的能拯救銀行嗎?

之前在上班的時候就體會過, 拉存款的日子真不是人過的, 有個同事因為弄不到存款, 曾經暈倒了兩次。 我也不好過, 不僅自己壓力大, 還把父母也搞得很緊張, 後來辭職之後, 全家都輕鬆了不少...

只要你家裡有錢的話, 有些銀行甚至可以給你個信貸部的部長當當!所以越有錢,

越有錢, 甚至還有機會有權!

其實吧, 一直想吐槽來著, 但是我覺得拉存款算是一種不太健康的運營方式。 這樣給員工壓力大不說, 還對整個金融市場風氣有影響。 你看銀行都這樣!

比如在銀行人最重要的時間節點6月末的時候, 有些銀行為了在最後一天留住存款, 居然玩起來“臨時故障”的把戲。

不少人遇到過網銀突然升級, 可以轉帳進來, 但想轉出去, 對不起, 今天升級哦。 讓很多人表示非常無奈.這無疑也減弱民眾對銀行的信心。

這也就是為啥能解釋馬雲爸爸旗下的餘額寶幹過招商銀行的了, 整一個去年的1.43個億的規模完爆招商銀行年底的個人活期和定期存款的總額, 並且直追四大行之一的中國銀行的個人活期存款平均餘額。

馬雲咋不拉人頭, 咋不說唉你把錢放進來, 我給你阿裡巴巴弄個小主管當當!人家做啥?做的是服務啊, 我覺得哪天銀行能把APP體驗做的跟支付寶一樣, 就不會那麼多人把錢放餘額寶了。

其實不止, 京東白條、花唄借唄....這些產品的出現無疑會瓜分銀行業務。 與其說瓜分業務不如說,比拼服務,比拼金融產品組合!

互聯網金融讓銀行拉存款的越來越難做,倒逼銀行擁抱互聯網,這也就不難解釋前段時間銀行和各大互聯網金融大佬合作了!

但是銀行業務走向低迷真的僅僅是因為互聯網金融嗎?

那我們來說說餘額寶和銀行的關係。

你以為餘額寶是馬雲的嗎?其實不是,它是歸屬於銀行的。說白了,其實餘額寶是銀行的一種理財產品。而馬雲做的,只是提供了很好的服務,把資源合理的整合起來。馬雲只是做了代理。

因為央行有規定,協力廠商沒有資格託管資金,必須放在銀行。

所以說,銀行本來在金融市場是最有優勢的,但卻沒有做好該做的服務,結果被馬雲完爆了...

銀行一度天真的以為,互聯網金融的成功只是依賴於網路的便利。所以為了自救,聯合銀聯推出了雲閃付,試圖從騰訊、阿裡嘴裡搶肉吃。

但遺憾的是,雲閃付這個產品存在相當大的BUG。這個BUG不僅僅是在產品的流程和交互上,其實最致命的是產品的立場。人家做的是組合服務,銀行做的只是一廂情願的順勢而為!

這個產品沒有取捨,只想要滿足自己的利益,看起來陣容龐大來勢洶洶,其實只是一幫散兵游勇。並不能給用戶帶來超越騰訊、阿裡的體驗感。

銀行在維護自己的信用形象上面花了不少功夫,但是最應該要做的,其實我覺得是要想想自己在互聯網時代自己的服務,自己給大眾的體驗!

先天在安全方面的優勢+互聯網電子支付、大資料分析、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組合生態式便捷的體驗服務,這樣的銀行100個馬雲也取代不了吧!

但是如果一直不改變自己的思維,靠拉存款這樣的低級手段是活不下去的...

小財女真的希望,銀行更多的要去考慮自己的服務,找准自己的定位,善用特有的優勢一定可以反敗為勝。服務做好了,自然能籠絡民心~

到時候,大家會覺得,哎,那家銀行會玩,服務好,收益也不錯!餘額寶啊,我早就不存了!

如果沒有改變,你就是給我2億,我也不想去銀行上班!(正經臉)

轉自:小財女的首財之道

與其說瓜分業務不如說,比拼服務,比拼金融產品組合!

互聯網金融讓銀行拉存款的越來越難做,倒逼銀行擁抱互聯網,這也就不難解釋前段時間銀行和各大互聯網金融大佬合作了!

但是銀行業務走向低迷真的僅僅是因為互聯網金融嗎?

那我們來說說餘額寶和銀行的關係。

你以為餘額寶是馬雲的嗎?其實不是,它是歸屬於銀行的。說白了,其實餘額寶是銀行的一種理財產品。而馬雲做的,只是提供了很好的服務,把資源合理的整合起來。馬雲只是做了代理。

因為央行有規定,協力廠商沒有資格託管資金,必須放在銀行。

所以說,銀行本來在金融市場是最有優勢的,但卻沒有做好該做的服務,結果被馬雲完爆了...

銀行一度天真的以為,互聯網金融的成功只是依賴於網路的便利。所以為了自救,聯合銀聯推出了雲閃付,試圖從騰訊、阿裡嘴裡搶肉吃。

但遺憾的是,雲閃付這個產品存在相當大的BUG。這個BUG不僅僅是在產品的流程和交互上,其實最致命的是產品的立場。人家做的是組合服務,銀行做的只是一廂情願的順勢而為!

這個產品沒有取捨,只想要滿足自己的利益,看起來陣容龐大來勢洶洶,其實只是一幫散兵游勇。並不能給用戶帶來超越騰訊、阿裡的體驗感。

銀行在維護自己的信用形象上面花了不少功夫,但是最應該要做的,其實我覺得是要想想自己在互聯網時代自己的服務,自己給大眾的體驗!

先天在安全方面的優勢+互聯網電子支付、大資料分析、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組合生態式便捷的體驗服務,這樣的銀行100個馬雲也取代不了吧!

但是如果一直不改變自己的思維,靠拉存款這樣的低級手段是活不下去的...

小財女真的希望,銀行更多的要去考慮自己的服務,找准自己的定位,善用特有的優勢一定可以反敗為勝。服務做好了,自然能籠絡民心~

到時候,大家會覺得,哎,那家銀行會玩,服務好,收益也不錯!餘額寶啊,我早就不存了!

如果沒有改變,你就是給我2億,我也不想去銀行上班!(正經臉)

轉自:小財女的首財之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