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畫中國字熱起來 中俄兩國人民構建文化『橋梁』

在達裡涅列欽斯克市的一家私人藝術工作室, 老師展示中國書法作品。 王坤攝

黑龍江日報3月22日訊 日前, 記者在虎林遇到了前來參加南島湖冬釣比賽的葉琳娜,

這位來自俄羅斯列索紮沃茨克市的冬釣愛好者已經是多次參加該項比賽, 拿到過獎金, 並且代表俄羅斯到北京參賽過。 因為喜愛釣魚, 這個『80』後女孩已經多次來中國, 並喜愛上了這個國家, 她說, 白天釣完魚, 晚上和中國朋友一起喝點啤酒擼串兒, 感覺很爽, 她說, 現在, 朋友們常常拿『扒蒜小妹兒』的段子跟她開玩笑, 讓她感受到中國話的幽默。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 近年來, 虎林與對岸邊境文化交流活動日漸增多。 中俄兩國人民, 正用實際行動構建著一座超越文化差異的『橋梁』。 這種努力雖無法用數據量化, 卻以更加深厚綿長的力度推動著兩國關系的發展。 記者在虎林對岸城市達裡涅列欽斯克采訪時,

也感受到了藝術與畫筆進行心靈溝通的魅力。 在達裡涅列欽斯克的藝術學校, 成群結隊的小孩, 或在門廳換衣服等著上課, 或和老師們在教室裡聯奏鋼琴, 或者擺好了芭蕾舞姿。 藝校的老師們說, 學校開設有美術、音樂、舞蹈等課程, 分為大、中、小班, 有學生500多人, 專職教師22名。 記者見到了優雅的油畫教師妮娜。 她說, 去年她還帶著7個學生去過虎林, 進行藝術交流, 學習中國水墨畫。 她說, 當時中國的小學生們展示了筆、墨、紙、硯等中國書法工具的使用情況, 孩子們回來後, 對中國畫、中國話、中國字的興趣都很濃厚。 妮娜老師說, 雖然當時大家的語言交流還是需要靠翻譯, 但是『藝術的力量驅動了少年們心靈的溝通。
今年, 我打算還要帶孩子們去中國寫生。 』

在達裡涅列欽斯克市的另外一家私人藝術工作室, 負責人娜塔莎女士領著我們看著孩子們畫的一張張畫, 用剪下的紙殼做成的普希金人物像的造型非常有想像力, 還有把油畫畫到絲巾上的精美作品。 得知我們來自中國, 娜塔莎立刻興奮起來,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她說, 我們這裡的孩子大多是練習繪畫和書法, 尤其是書法, 一直比較困擾的是『沒有專業的來自東方的老師。 』娜塔莎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書法作品『雪月光』, 她說, 我們的孩子在這練習書法特別難, 因為既不掌握語言, 也不瞭解文化背景, 有機會希望和更多的中國同行們多交流。

自2015年以來, 每年6~7月份, 虎林市和俄羅斯列索紮沃茨克市、達裡涅列欽斯克市都分別互派文化和體育代表團進行文體交流。

特別是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 虎林市在5月和8月派20多人的代表團參辦俄方的文化和紀念活動。 另外, 每年都請俄方文藝團體參加虎林市珍寶島之夏系列文化活動並每次都來虎林為市民演出3~4場。 2015年年末, 俄羅斯達裡涅列欽斯克市近20名青少年應邀參加了由虎林市教師進修學校承辦的書畫藝術交流活動, 並參觀訪問了虎林市寶東中心學校幼兒園、寶東中學、逸夫中學三所學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