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別羡慕可哥西裡,咱家門口就有好幾處世界遺產!

當地時間7月7日下午, 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 青海可哥西裡經世界遺產委員會一致同意, 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成為中國第51處世界遺產, 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

至此, 中國擁有了35項世界文化遺產+12項世界自然遺產+4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其中, 河南擁有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絲綢之路河南段、大運河河南段等。

燦爛的遺產, 是文明的印記!

龍門石窟

2000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 在澳大利亞凱恩斯舉行的第二十四屆會議上, 龍門石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成為中國第24個世界遺產。 它位於洛陽市東南, 分佈于伊水兩岸的崖壁上, 南北長達1公里。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

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 它始鑿於北魏年間, 先後營造400多年。 現存窟龕2300多個, 雕像10萬餘尊, 碑刻2800餘品, 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典範之作。

其中, “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 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而奉先寺則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 開鑿于唐高宗初, 武則天贊助兩萬貫脂粉錢鑿出盧舍那大佛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位置:洛陽市洛龍區龍門中街13號

安陽殷墟

2006年7月8日至16日,在立陶宛維爾紐斯召開的第三十屆會議上,安陽殷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2個世界遺產。它位於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是聞名中外的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殷墟的總體佈局嚴整,它以小屯村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為中心,沿洹河兩岸呈環型分佈,主要由殷墟王陵遺、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1928年正式開始考古發掘以來,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其中,出土的約15萬片甲骨所記載的資料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也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甲骨學。而出土于武官村大墓的後母戊大方鼎,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全世界最大的古代青銅器。

位置:安陽市小屯村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2010年7月25日至8月3日,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三十四屆會議上,登封“天地之中”歷史群建築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9處世界遺產。它共8處11項建築,分佈于登封市區周圍,主要包括少林寺建築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和中嶽廟、嵩嶽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台,8處11項歷史建築,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築種類最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築群。

塔林

嵩陽書院

觀星台

嵩嶽寺塔

其中,中嶽廟為國內現存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組道教古建築群;漢三闕是中國僅存的時代最早的廟闕;嵩岳寺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觀星台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觀測建築;嵩陽書院是中國四大古書院之一,也是宋代理學——“洛學”的發源地;少林塔林是中國現存古塔數量最多的塔群,被譽為“中國古塔藝術博物館”。

位置:鄭州登封市

大運河 河南段

2014年6月,在卡達杜哈召開的第三十八屆會議上,大運河和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成為中國的第46和47處世界遺產。大運河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段,其中,河南段主要包括洛陽回洛倉遺址和含嘉倉遺址、鄭州通濟渠鄭州段、商丘通濟渠商丘南關段、通濟渠商丘夏邑段、安陽-鶴壁衛河(永濟渠)滑縣-浚縣段、浚縣黎陽倉遺址。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以通濟渠、永濟渠為“人”字狀兩大撇捺延伸,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北通涿郡,南達余杭,全長2700多公里,為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大運河河南段涵蓋了河道、碼頭、河堤、橋樑、倉窖、水工設施等完整的遺產類型,見證了大運河從開鑿、發展到繁榮、沒落的歷史進程,具有重要的突出普遍價值。特別是發現的3座大型皇家糧倉遺址,排列有序,規模宏大,有力印證了隋唐大運河保障重大軍事行動和經濟開拓的重要功能。

位置:經洛陽、鄭州、鶴壁、安陽、商丘等

“絲綢之路”河南段

它是2014年6月與大運河一同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是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橫跨歐亞大陸,申遺部分22個遺產點在中國,包括各帝國都城、宮殿群、佛教石窟寺等。絲綢之路河南段包括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和陝縣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等項遺產點。

定鼎門

新安漢函谷關

漢魏洛陽城宮城區俯瞰圖

崤函古道遺跡

自從漢武帝時張騫首次開拓了絲路之後,無數商人沿著這條道路往來於東西方間,成為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為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河南的絲綢之路遺產不僅文化內涵豐富,而且代表了絲綢之路東方起點的城址、門址、關隘遺址、道路遺址等不同的遺產類型,可以將其概括為“一城一門一關一道”。

其中,漢魏洛陽城遺址是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的都城遺址,絲綢之路的東起點,也絲綢之路最東端與最西端直接交往的開始;洛陽定鼎門遺址,是隋唐洛陽城中軸建築群上著名的建築;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始建于漢武帝元鼎三年,是古代絲綢之路東起點的第一道門戶,見證了思路貿易的繁榮興盛;崤函古道是東至洛陽西達長安的交通要道。

位置:洛陽、三門峽境內

世界遺產中國入選全名錄

來源 河南省旅遊局、人民網

編輯 李雅薇

位置:洛陽市洛龍區龍門中街13號

安陽殷墟

2006年7月8日至16日,在立陶宛維爾紐斯召開的第三十屆會議上,安陽殷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2個世界遺產。它位於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是聞名中外的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殷墟的總體佈局嚴整,它以小屯村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為中心,沿洹河兩岸呈環型分佈,主要由殷墟王陵遺、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1928年正式開始考古發掘以來,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其中,出土的約15萬片甲骨所記載的資料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也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甲骨學。而出土于武官村大墓的後母戊大方鼎,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全世界最大的古代青銅器。

位置:安陽市小屯村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2010年7月25日至8月3日,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三十四屆會議上,登封“天地之中”歷史群建築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9處世界遺產。它共8處11項建築,分佈于登封市區周圍,主要包括少林寺建築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和中嶽廟、嵩嶽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台,8處11項歷史建築,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築種類最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築群。

塔林

嵩陽書院

觀星台

嵩嶽寺塔

其中,中嶽廟為國內現存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組道教古建築群;漢三闕是中國僅存的時代最早的廟闕;嵩岳寺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觀星台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觀測建築;嵩陽書院是中國四大古書院之一,也是宋代理學——“洛學”的發源地;少林塔林是中國現存古塔數量最多的塔群,被譽為“中國古塔藝術博物館”。

位置:鄭州登封市

大運河 河南段

2014年6月,在卡達杜哈召開的第三十八屆會議上,大運河和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成為中國的第46和47處世界遺產。大運河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段,其中,河南段主要包括洛陽回洛倉遺址和含嘉倉遺址、鄭州通濟渠鄭州段、商丘通濟渠商丘南關段、通濟渠商丘夏邑段、安陽-鶴壁衛河(永濟渠)滑縣-浚縣段、浚縣黎陽倉遺址。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以通濟渠、永濟渠為“人”字狀兩大撇捺延伸,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北通涿郡,南達余杭,全長2700多公里,為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大運河河南段涵蓋了河道、碼頭、河堤、橋樑、倉窖、水工設施等完整的遺產類型,見證了大運河從開鑿、發展到繁榮、沒落的歷史進程,具有重要的突出普遍價值。特別是發現的3座大型皇家糧倉遺址,排列有序,規模宏大,有力印證了隋唐大運河保障重大軍事行動和經濟開拓的重要功能。

位置:經洛陽、鄭州、鶴壁、安陽、商丘等

“絲綢之路”河南段

它是2014年6月與大運河一同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是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橫跨歐亞大陸,申遺部分22個遺產點在中國,包括各帝國都城、宮殿群、佛教石窟寺等。絲綢之路河南段包括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和陝縣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等項遺產點。

定鼎門

新安漢函谷關

漢魏洛陽城宮城區俯瞰圖

崤函古道遺跡

自從漢武帝時張騫首次開拓了絲路之後,無數商人沿著這條道路往來於東西方間,成為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為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河南的絲綢之路遺產不僅文化內涵豐富,而且代表了絲綢之路東方起點的城址、門址、關隘遺址、道路遺址等不同的遺產類型,可以將其概括為“一城一門一關一道”。

其中,漢魏洛陽城遺址是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的都城遺址,絲綢之路的東起點,也絲綢之路最東端與最西端直接交往的開始;洛陽定鼎門遺址,是隋唐洛陽城中軸建築群上著名的建築;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始建于漢武帝元鼎三年,是古代絲綢之路東起點的第一道門戶,見證了思路貿易的繁榮興盛;崤函古道是東至洛陽西達長安的交通要道。

位置:洛陽、三門峽境內

世界遺產中國入選全名錄

來源 河南省旅遊局、人民網

編輯 李雅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