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券商陸續切斷交易入口 “去同花順”漸成趨勢?

摘要: 坐擁資金與研發實力的大券商已經在著手“去同花順”, 小型券商依然在保持觀望。

文 | 全天候科技 李墨天

券商與協力廠商平臺正經歷著一個微妙的時刻。

6月26日, 方正證券停止使用協力廠商委託交易系統:同花順

6月26日, 方正證券發佈了《關於停止使用協力廠商用戶端委託交易的公告》, 報告中稱, 自2017年6月30日收市後, 公司客戶使用非公司提供的協力廠商用戶端軟體將無法登錄與委託交易;對於擅自接入的, 一經發現立即關閉;使用非公司提供的協力廠商用戶端軟體進行證券交易所產生的風險與損失均由擅自接入方承擔。 在這份公告中, 方正證券還順便推薦用戶安裝自家的App“小方”進行交易。

同花順則用“方正證券存在違法行為”的報導作為回擊, 他們稱方正證券上市之初, 就隱瞞了控股股東及多個公司之間的關聯關係。 在過去幾年中,

同花順相繼與40多家券商開通了A股股票開戶合作, 與71家券商建立了委託交易合作。 這樣的合作讓券商可以借助同花順低成本的獲客, 同花順則可以從開戶和交易中抽取傭金。 通過這種“一人多戶”的模式, 同花順以3500萬的月活躍使用者站上了金融資訊服務領域第一的寶座, 但長久以來的夥伴關係也出現了裂痕。

同花順:券商不肯調傭金, 合規只是藉口

一些券商將關閉藉口的原因歸結為2015年發佈的《證券公司外部接入資訊系統評估認證規範》, 這份檔規定證券公司使用外部接入資訊系統, 證券交易指令必須在證券公司自主控制的系統內全程處理。

伴隨2015年的股票市場動盪, 以中信證券為代表的券商就切斷了協力廠商用戶端的介面。

但兩年之後券商的主動發難讓一些從業者相信這並非是資訊安全能夠解釋的問題——一些媒體報導稱, 由於有分成存在, 同花順會主動向客戶推薦傭金更低的券商, 引導他們改換門庭, 這讓被引流的券商很難接受。

“一些券商原來的傭金太高, 我們打電話給原來券商調傭金, 他們不肯調, 只能開第二個了。 有些券商實際傭金在萬8以上, 只是新開戶都是萬2.5, 大量不明真相的用戶貢獻了高傭金。 ”同花順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全天候科技。 東方財富Choice公佈的資料顯示, 傭金比例介於萬三-萬四和萬四-萬五的券商相對集中

但依然存在萬三一下和萬五以上的傭金。

“合規只是部分券商的藉口吧, 本意是為了自己App的推廣kpi。 剛有手機炒股那會兒, 機型很多, 投入大、用戶少, 那時候券商求著同花順免費接入, 10多年了, 從來沒有發生過合規的問題, 但是現在大家都看到流量的價值了。 ”上述負責人稱, 憑藉著流量帶來的資料與入口地位, 同花順可以探索更多的業務可能,

只是如今, 券商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這裡面其實有相應的歷史背景, 同花順開始探索這種模式的時候, 券商對手機App沒有特別重視, 也沒有入口、流量這些概念, 只要交易在我這就可以。 ”一位元協力廠商交易軟體服務商高管告訴全天候科技, “但後來券商發現自己將近50%的交易筆數都來自同花順的App, 這就意味著所有的客戶資料、行為都被同花順拿走了, 增值服務也被同花順做了, 券商徹底變成了通道, 他們對這件事情是非常警惕的。 ”

易觀千帆的資料顯示,同花順的月活躍用戶要領先券商官方App好幾個身位

當這種趨勢愈加明顯時,券商不可避免的開始反擊,尤其是那些在規模和資金上佔據優勢的大型券商。

近年來,券商都在不斷增加IT研發上的投入。華泰證券去年在IT上的投入接近3億元,他們正打算給自家App“漲樂財富通”接入更多功能和服務,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在去年的研發投入也超過1億元,這些大型券商也是這次爭端的主要力量。

“利益只是一方面,監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監管層的思路就是‘術業有專攻’,做技術的就老老實實做技術。不單單是券商,包括信貸、支付領域也是一樣。在這個事件上,同花順不是一個持牌機構,它跟券商面對的監管是不一樣的,它有更多靈活發揮的空間,所以其實是不公平的競爭。比如說開戶、交易環節都是有可能出現風險的,萬一出了問題怎麼辦?”一位金融業從業者告訴全天候科技,“以前監管層對這方面不是特別關注,但之前協力廠商支付、線下理財公司都出了問題,所以現在開始慢慢完善准入監管。”

業內:現在是“去同花順化的最好機會”

同樣,在“該倒的客戶都倒完了”的情況下,以同花順為代表的協力廠商平臺對券商的吸引力正變的越來越小。“可以說該倒的已經導完了,平臺上的客戶基本上已經被倒過無數次了,只有一些小型券商還能從協力廠商平臺上獲取客戶”該高管說。

在使用者逐漸飽和的情況下,同花順並沒像東方財富那樣向互聯網券商轉型,而是意圖借助原有資料業務的基礎收費同時進行客戶流量的變現。但在同一時間,券商也萌生了平臺夢——“單純的經紀業務,對散戶端是不賺錢的,現在券商都在轉型財富管理。” 資深金融從業者費樂告訴全天候科技。對券商來說,他們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讓用戶開始使用自己的App,繼而通過那些原本屬於協力廠商平臺的資料來探索更多業務可能性,這種趨勢為脆弱的同盟埋下了隱患。

“去同花順是早晚的事情。但這個過程需要技術投入,技術在自己手裡,才能掌握客戶資料和具備場景延展性。還要看各家引流的能力,這些都不具備的話,就只能跟同花順合作,做一個底層的交易通道。”費樂說,在她看來,隨著券商轉型和市場競爭加劇,同花順的價值正在下降。

一些大型券商已經關閉了協力廠商用戶端的開戶介面,其中部分券商在2015年就已經終止了與協力廠商平臺的合作

目前,包括銀河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等多家大型券商都已經無法在同花順進行開戶,不過也有光大證券、平安證券、東方證券等券商依然與同花順保持著合作。擁有雄厚研發實力的大型券商在“去同花順”上明顯更有底氣,他們線上上引流與線下網點上也更具優勢。自主開發能力相對較弱的小型券商則更願意保持觀望。“小型券商還會繼續抱大腿,大中型券商肯定會自立門戶。”費樂說。

除了話語權的爭奪,監管也許是另一個原因。

“從監管的角度看,准入監管會越來越完善,關閉介面肯定是一個趨勢。小型券商可能跟進的慢一點,因為他們還是能從協力廠商獲利的,比如研發上競爭不過大券商,但是大家都用同花順的話,這個差距就沒有了。但從長遠看,有監管壓力在,未來跟進的券商肯定會越來越多。”上述從業者稱。他認為就目前來看,監管層還不會以股市波動為代價直接切斷協力廠商平臺的接入,但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這絕不是同花順願意聽到的消息,一旦券商大面積撤出,勢必會對它安身立命的根本造成威脅。事實上在2015年的年報中,同花順就把賭注押在了人工智慧身上。在這之前,他們已經推出了i問財、人工智慧選股、iFinD智慧投顧三款產品,而在這一領域,除了老對手東方財富和大智慧,還有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這樣的科技巨頭,能否借助人工智慧守住金融資訊服務領域第一的位置,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易觀千帆的資料顯示,同花順的月活躍用戶要領先券商官方App好幾個身位

當這種趨勢愈加明顯時,券商不可避免的開始反擊,尤其是那些在規模和資金上佔據優勢的大型券商。

近年來,券商都在不斷增加IT研發上的投入。華泰證券去年在IT上的投入接近3億元,他們正打算給自家App“漲樂財富通”接入更多功能和服務,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在去年的研發投入也超過1億元,這些大型券商也是這次爭端的主要力量。

“利益只是一方面,監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監管層的思路就是‘術業有專攻’,做技術的就老老實實做技術。不單單是券商,包括信貸、支付領域也是一樣。在這個事件上,同花順不是一個持牌機構,它跟券商面對的監管是不一樣的,它有更多靈活發揮的空間,所以其實是不公平的競爭。比如說開戶、交易環節都是有可能出現風險的,萬一出了問題怎麼辦?”一位金融業從業者告訴全天候科技,“以前監管層對這方面不是特別關注,但之前協力廠商支付、線下理財公司都出了問題,所以現在開始慢慢完善准入監管。”

業內:現在是“去同花順化的最好機會”

同樣,在“該倒的客戶都倒完了”的情況下,以同花順為代表的協力廠商平臺對券商的吸引力正變的越來越小。“可以說該倒的已經導完了,平臺上的客戶基本上已經被倒過無數次了,只有一些小型券商還能從協力廠商平臺上獲取客戶”該高管說。

在使用者逐漸飽和的情況下,同花順並沒像東方財富那樣向互聯網券商轉型,而是意圖借助原有資料業務的基礎收費同時進行客戶流量的變現。但在同一時間,券商也萌生了平臺夢——“單純的經紀業務,對散戶端是不賺錢的,現在券商都在轉型財富管理。” 資深金融從業者費樂告訴全天候科技。對券商來說,他們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讓用戶開始使用自己的App,繼而通過那些原本屬於協力廠商平臺的資料來探索更多業務可能性,這種趨勢為脆弱的同盟埋下了隱患。

“去同花順是早晚的事情。但這個過程需要技術投入,技術在自己手裡,才能掌握客戶資料和具備場景延展性。還要看各家引流的能力,這些都不具備的話,就只能跟同花順合作,做一個底層的交易通道。”費樂說,在她看來,隨著券商轉型和市場競爭加劇,同花順的價值正在下降。

一些大型券商已經關閉了協力廠商用戶端的開戶介面,其中部分券商在2015年就已經終止了與協力廠商平臺的合作

目前,包括銀河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等多家大型券商都已經無法在同花順進行開戶,不過也有光大證券、平安證券、東方證券等券商依然與同花順保持著合作。擁有雄厚研發實力的大型券商在“去同花順”上明顯更有底氣,他們線上上引流與線下網點上也更具優勢。自主開發能力相對較弱的小型券商則更願意保持觀望。“小型券商還會繼續抱大腿,大中型券商肯定會自立門戶。”費樂說。

除了話語權的爭奪,監管也許是另一個原因。

“從監管的角度看,准入監管會越來越完善,關閉介面肯定是一個趨勢。小型券商可能跟進的慢一點,因為他們還是能從協力廠商獲利的,比如研發上競爭不過大券商,但是大家都用同花順的話,這個差距就沒有了。但從長遠看,有監管壓力在,未來跟進的券商肯定會越來越多。”上述從業者稱。他認為就目前來看,監管層還不會以股市波動為代價直接切斷協力廠商平臺的接入,但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這絕不是同花順願意聽到的消息,一旦券商大面積撤出,勢必會對它安身立命的根本造成威脅。事實上在2015年的年報中,同花順就把賭注押在了人工智慧身上。在這之前,他們已經推出了i問財、人工智慧選股、iFinD智慧投顧三款產品,而在這一領域,除了老對手東方財富和大智慧,還有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這樣的科技巨頭,能否借助人工智慧守住金融資訊服務領域第一的位置,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