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張若昀:我沒什麼套路

認真給張若昀安個標籤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兒。 第一眼只看表面, 很多人只看出他是個個性張揚的演員。 角色外, 他是一個勤勉的年輕人,

高產, 專注, 求上進, 沉默內向, 同時, 也有自己的態度。 年輕人, 誰還沒點兒自我矛盾的狀態?

ESQ:頭髮顏色挺酷, 拍片前染的嗎?

若昀:自己開心就染了, 沒准過兩天進組就又變了。

ESQ:剛結束《花兒與少年3》的錄製?

若昀:是的。 馬上又要開始忙, 回組把《大漠驃騎霍去病》拍完, 這算是一個重戲, 拍的時間也挺長了。

ESQ:去年就開始了?

若昀:準確說幾年前就開始籌備了, 正式的劇本我是去年3月份拿到手開始看的, 然後當年8月份開機, 到現在還沒拍完。

ESQ:等等, 這麼算你看了五個月劇本?

若昀:差不多, 中間也接了別的工作, 誰都無奈, 不過現在行業環境也就是如此。 回過來說我, 真挺需要提早確定角色、早點兒拿到正式劇本的, 這樣能有足夠的時間順利進到角色裡面。

做演員這一行, 用來打磨自己的閱讀時間越長越好。 我今年初拿到一個新本子, 要10月份左右開機, 現在還是覺得準備的時間有點兒不夠。

ESQ:你演戲挑本子嗎?

若昀:我會對一些戲感覺比較High, 《霍去病》就算是一個讓我High的戲。 這是個講漢代的史詩。 在那個時代裡面, 人的很多行為和現在是完全不同的……其實生活劇我拍得挺少的, 歷史背景、諜戰劇什麼的我更喜歡一點, 特殊年代、特殊工種的角色和故事會比較吸引我。 對了, 法醫秦明也算我喜歡的一個角色。

ESQ:是不是看過歷史方面的書?

若昀:嗯, 15歲到22歲, 就是我上高中和大學的那些年, 算是我閱讀量比較大的一段時間, 確實也看了一些歷史人文一類的書。

可能是那個時候真的比較閑吧, 而且青春期的男生總有點宏大的願望, 希望自己知道的東西多一點, 就看了不少雜書。 不過再後來一開始工作, 人就不斷地被庸俗化了, 理想主義也被慢慢磨掉不少。

ESQ:這麼說長大讓你感覺有點兒無奈?

若昀:人嘛, 成長的過程就是在抵禦和慢慢接受, 兩者都有。

ESQ:抵禦和接受, 你哪方面強勢一點?

若昀:你不可能永遠和某事情作對。 比方說, 現在演員的風評不好, 尤其是年輕演員, 我是覺得一部分是演員自己的原因, 另一部分是行業本身的毛病。 我身邊的一些朋友拍戲並不想用替身, 但是劇組會要求他們用。 我只能說現在拍戲用替身這件事還挺普遍的, 有人無所謂, 有人特別的厭惡, 但是結果大家都看得到。

我只希望自己能更早地拿到劇本, 能提前拿到正式劇本真的是演員的幸運, 你知道很多劇組在正式開機的時候, 還沒有正式的劇本。

ESQ:感覺你希望媒體更多地瞭解, 不是一味去評論, 是這樣嗎?

若昀:媒體有不同定位, 演員也是一樣。 一部分演員會選擇更鑽研得深一點兒……這就像有的媒體需要搶頭條, 有的要發掘點兒深一層的東西。 但是, 需要是大眾來選擇的。 我也討厭八卦新聞, 可我的親戚朋友愛看八卦啊。 一個人可以對一件事感覺到不適應, 也可以做自己的調整, 一味去憤怒挺傻的, 那是和自己較勁。

黑色刺繡襯衫 BALLY

紅色長褲 GUCCI

鞋 VIVIENNE WESTWOOD

ESQ:你要求自己做一個有操守的演員。

若昀:談不上, 我說我自己要好好做, 但看到結果之後, 我又會說我做得不夠好。 演戲是我的喜好, 不是職業操守。 陳道明老師不是講過“那些你以為吃苦的事兒, 其實都是演員應該做的”嗎, 別聊什麼敬業的問題, 既然愛就自己做好。 我們這一代演員沒有外界寫得那麼糟, 比起前輩來也差距不小, 這樣正好有很大提升的空間。

ESQ:所以讀書對你做演員有幫助嗎?

若昀:上學的時候我真是讀了不少書,那個階段我對表演有特別高的熱情,可剛畢業拍戲還是爛,這聽著就很有落差了。我挺早就發現,熱愛或是喜歡什麼其實對演技來說沒什麼幫助,反而是一部戲一部戲地拍下來,才會熟練。有思考也有提高。

ESQ:你比較重視自己的長線變化……

若昀:我不會跟別人比,可以比較自豪地說:我自己的每一部戲跟上一部比,都還是有進步的。當年那種不顧一切的熱情對演技來說其實是無用功,拍了幾年戲我就發現,以前用一個星期思考的事兒不過是件可笑的小事,今天花兩分鐘就有答案了。不過要是我現在還能保持當年對演戲的熱度,在表演上應該可以登峰造極了。

ESQ:對你來說,演戲是個技術工種?

若昀:一方面是,另外一方面經驗又讓你省去了很多思考。就像中學物理課上學到牛頓三大定律,幾百年世界上的人都認為OK,但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出來了,一切都被顛覆了。我開始演戲的時候,遇到一件簡單的事兒,可能花很長時間也沒想通,現在這些都不是問題了,我也喪失了去把慣常答案推翻再想一遍的衝動。經驗豐富這件事也挺可拍的,培養了惰性,經驗阻止思考,讓一切變得沒新鮮感。

ESQ:你的對策是?

若昀:我可以在下部戲挑不一樣風格的導演,進到不一樣風格的團隊裡面,他們會強迫我打破已經習慣的樣子。我不喜歡自己一成不變,自己喜歡的樣子,早就讓觀眾審美疲勞了。

ESQ:你是不是也挺煩給一個演員貼標籤這件事兒的?

若昀:這個時代的人太喜歡給演員貼標籤了。我想說張若昀就是一個很正常、很普通、還走在路上的年輕演員。你為什麼要給我貼一個標籤呢?想叫我小鮮肉還是實力派?難道你不覺得這樣貼標籤對我來說太簡單粗暴了嗎?

ESQ:你想被怎麼評價……

若昀:我發現觀眾並不清楚一個演員作品的完成次序,哪一部戲在前,哪部戲拍在後;演員也不知道一個觀眾是不是看過了他剛出道時拍的那一部或是幾部演技還有點稚嫩的戲。聚光燈下的人會接收到先入為主的偏見,一個演員要怎麼面對,怎麼去做,只有自己才清楚。

ESQ:評判一個演員還是要看他的戲。

若昀:只有這個方法。看了一個人所有的戲之後,就會知道他是不是還在你的接受範圍之內,棒還是爛,是不是還有改變的空間。喜歡我的人大多數覺得我還有上升空間,並且現在還算是能看得下去。我尷尬的是那些完全不瞭解我的人,他們對我的看法完全是來自道聼塗説,這我就要感謝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了。

條紋針織衫ALEXANDER MCQUEEN

ESQ:有什麼特別想或不想碰的角色?

若昀:一個演員心裡面是有個光譜的,超過自己太多的角色還是不要去挑戰,我很清楚無法把自己變成那樣的人物。

ESQ:這點你怎麼衡量?

若昀:看劇本的時候有沒有衝動。有衝動就是因為找到了自己和那個角色的結合點,已經在揣摩自己該怎麼演了。想著這個人換成我的臉之後,他的體態,他說話的聲音,不自覺地開始勾輪廓了。看到不想演的劇本,那我的眼神和大腦就是一片空白,只是在不停地往下掃。

ESQ:你對編劇有興趣嗎?

若昀:寫人的故事就比較容易打動我心。我自己是演員啊,我這個角色有沒有被編劇當作人來寫我是有體會的。很多編劇沒把自己寫的角色當人,就是放個標籤在那兒,要麼男神要麼渣男,沒血沒肉。

ESQ:什麼算有血有肉?

若昀:一個故事裡面的人,有些是我在生活裡的,有些根本沒見過,如果那些我根本沒見過的人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讓我真的信了,我就會對這個劇本有衝動。

ESQ:據說你當年本來想考導演系?

若昀:這件事是聽了我父親的話,我和他商量過這件事,他說我這個外形別去考導演系去考表演系吧。上高中的歲數誰還沒有點兒逆反心理啊?我當時的想法是要上了表演系,那我就是最帥的導演,可在表演系還真不一定是最帥的。他說你不要管這些,你就該當演員。

ESQ:剛開始做這行是個什麼心態?

若昀:22歲我拍了第一部戲,不像現在的小男生一開始就有個很高的平臺,沒名氣,沒人喜歡我,沒人罵我。我是慢慢被人發現的,那時候對未來沒什麼想像。

ESQ:現在對未來有什麼期望?

若昀:不要失去樂趣。我是個沒什麼套路的人,只會在我的世界裡說話,不太會面對媒體的一些問題,更不會面對大眾的窺私欲。

黑色外套 GUCCI

白色亮片背心

VIVIENNE WESTWOOD

牛仔褲 LOEWE

黑色短靴 BURBERRY

編輯 暖小團

攝影 黎曉亮(A STUDIO)

採訪 文字 小明

執行 服裝造型 傲寒

場地提供 A STUDIO

這樣正好有很大提升的空間。

ESQ:所以讀書對你做演員有幫助嗎?

若昀:上學的時候我真是讀了不少書,那個階段我對表演有特別高的熱情,可剛畢業拍戲還是爛,這聽著就很有落差了。我挺早就發現,熱愛或是喜歡什麼其實對演技來說沒什麼幫助,反而是一部戲一部戲地拍下來,才會熟練。有思考也有提高。

ESQ:你比較重視自己的長線變化……

若昀:我不會跟別人比,可以比較自豪地說:我自己的每一部戲跟上一部比,都還是有進步的。當年那種不顧一切的熱情對演技來說其實是無用功,拍了幾年戲我就發現,以前用一個星期思考的事兒不過是件可笑的小事,今天花兩分鐘就有答案了。不過要是我現在還能保持當年對演戲的熱度,在表演上應該可以登峰造極了。

ESQ:對你來說,演戲是個技術工種?

若昀:一方面是,另外一方面經驗又讓你省去了很多思考。就像中學物理課上學到牛頓三大定律,幾百年世界上的人都認為OK,但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出來了,一切都被顛覆了。我開始演戲的時候,遇到一件簡單的事兒,可能花很長時間也沒想通,現在這些都不是問題了,我也喪失了去把慣常答案推翻再想一遍的衝動。經驗豐富這件事也挺可拍的,培養了惰性,經驗阻止思考,讓一切變得沒新鮮感。

ESQ:你的對策是?

若昀:我可以在下部戲挑不一樣風格的導演,進到不一樣風格的團隊裡面,他們會強迫我打破已經習慣的樣子。我不喜歡自己一成不變,自己喜歡的樣子,早就讓觀眾審美疲勞了。

ESQ:你是不是也挺煩給一個演員貼標籤這件事兒的?

若昀:這個時代的人太喜歡給演員貼標籤了。我想說張若昀就是一個很正常、很普通、還走在路上的年輕演員。你為什麼要給我貼一個標籤呢?想叫我小鮮肉還是實力派?難道你不覺得這樣貼標籤對我來說太簡單粗暴了嗎?

ESQ:你想被怎麼評價……

若昀:我發現觀眾並不清楚一個演員作品的完成次序,哪一部戲在前,哪部戲拍在後;演員也不知道一個觀眾是不是看過了他剛出道時拍的那一部或是幾部演技還有點稚嫩的戲。聚光燈下的人會接收到先入為主的偏見,一個演員要怎麼面對,怎麼去做,只有自己才清楚。

ESQ:評判一個演員還是要看他的戲。

若昀:只有這個方法。看了一個人所有的戲之後,就會知道他是不是還在你的接受範圍之內,棒還是爛,是不是還有改變的空間。喜歡我的人大多數覺得我還有上升空間,並且現在還算是能看得下去。我尷尬的是那些完全不瞭解我的人,他們對我的看法完全是來自道聼塗説,這我就要感謝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了。

條紋針織衫ALEXANDER MCQUEEN

ESQ:有什麼特別想或不想碰的角色?

若昀:一個演員心裡面是有個光譜的,超過自己太多的角色還是不要去挑戰,我很清楚無法把自己變成那樣的人物。

ESQ:這點你怎麼衡量?

若昀:看劇本的時候有沒有衝動。有衝動就是因為找到了自己和那個角色的結合點,已經在揣摩自己該怎麼演了。想著這個人換成我的臉之後,他的體態,他說話的聲音,不自覺地開始勾輪廓了。看到不想演的劇本,那我的眼神和大腦就是一片空白,只是在不停地往下掃。

ESQ:你對編劇有興趣嗎?

若昀:寫人的故事就比較容易打動我心。我自己是演員啊,我這個角色有沒有被編劇當作人來寫我是有體會的。很多編劇沒把自己寫的角色當人,就是放個標籤在那兒,要麼男神要麼渣男,沒血沒肉。

ESQ:什麼算有血有肉?

若昀:一個故事裡面的人,有些是我在生活裡的,有些根本沒見過,如果那些我根本沒見過的人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讓我真的信了,我就會對這個劇本有衝動。

ESQ:據說你當年本來想考導演系?

若昀:這件事是聽了我父親的話,我和他商量過這件事,他說我這個外形別去考導演系去考表演系吧。上高中的歲數誰還沒有點兒逆反心理啊?我當時的想法是要上了表演系,那我就是最帥的導演,可在表演系還真不一定是最帥的。他說你不要管這些,你就該當演員。

ESQ:剛開始做這行是個什麼心態?

若昀:22歲我拍了第一部戲,不像現在的小男生一開始就有個很高的平臺,沒名氣,沒人喜歡我,沒人罵我。我是慢慢被人發現的,那時候對未來沒什麼想像。

ESQ:現在對未來有什麼期望?

若昀:不要失去樂趣。我是個沒什麼套路的人,只會在我的世界裡說話,不太會面對媒體的一些問題,更不會面對大眾的窺私欲。

黑色外套 GUCCI

白色亮片背心

VIVIENNE WESTWOOD

牛仔褲 LOEWE

黑色短靴 BURBERRY

編輯 暖小團

攝影 黎曉亮(A STUDIO)

採訪 文字 小明

執行 服裝造型 傲寒

場地提供 A STUDI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