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薑建清:全球金融進入“迷茫期” 資訊技術帶來新一輪革命

2017年7月9日, 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高金/SAIF)2017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 中國-中東歐基金董事長、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 圍繞“金融與人生”、“金融與變革”、“金融與風險”三個方面, 發表了主旨演講。

薑建清指出, 當前世界金融業正面臨經濟週期、行業週期和科技週期的疊加影響。 中國金融業在改革開放幾十年來, 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 但也遭遇過多起較大的金融風險。 今天, 站在新起點、處在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金融業, 面臨的困難之多、挑戰之多、風險之多, 一點兒也不亞於上一個時期。

他強調, 以移動互聯、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 本質上是一場關於金融資訊的傳輸、接收、分析、處理技術的革命, 它的演進創新已經改變了金融模式、業務和產品。 未來的金融家, 或是懂科技的金融專家, 或是懂金融的科技專家。

其演講摘錄如下:

當前世界金融業正面臨經濟週期、行業週期和科技週期的疊加影響。 全球金融業的發展正處於一個戰略“迷茫期”。

今天, 中國金融業的規模更大、範圍更廣、業務更複雜, 機遇和挑戰更多。 但選擇金融專業的不確定性是比過去更大了, 不僅僅指中國金融從業人員已經近570萬人, 高校金融專業已有“產能過剩”跡象。 我指的是, 經歷了過去幾十年興盛繁榮的中國金融業,

也進入了深度調整階段, 面臨著同業和跨界的機構挑戰、“去仲介化”的功能挑戰。 雖然金融業仲介功能依然需要, 是不會消失的, 但承擔支付、融資、風控和資料處理功能的仲介機構、崗位是可能被替代的。 未來的金融可能不是一個場所, 但它仍然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服務。

以移動互聯、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 本質上是一場關於金融資訊的傳輸、接收、分析、處理技術的革命, 它的演進創新已經改變了金融模式、業務和產品。 它將進一步打破金融交易和服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帶來客戶需求偏好的改變、服務的便利性和覆蓋面改變, 服務水準和客戶體驗大幅提升;帶來了商業模式、理念和金融文化上的一系列變化。

未來金融領域的變化, 或許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快。 在融資領域, 大資料技術和人工智慧會提升資產轉化過程中風險的把控能力, 信貸決策也是博弈過程, 會超越依靠實踐和失誤積累經驗的傳統做法。 通過學習積累勝敗經驗, 利用深度神經網路, 類比人腦的機制來判斷、決策信貸。 風險管理的準確性和精細化程度將實現質的提升;區塊鏈技術會在支付等多領域發揮作用, 提升安全性;VR技術會在信貸現場調查等領域嶄露頭角, 非結構化的圖像資料為遠端決策者提供身如其景的感受;智慧投顧會改善資產管理和私人銀行業務的服務;遠端移動互聯技術會導致傳統銀行營業服務模式的顛覆。

未來最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 必然是應時應需而變, 除舊佈新、革新鼎故。 持續變革是保持活力的關鍵。 未來的金融家, 或是懂科技的金融專家, 或是懂金融的科技專家。

在金融業, 唯一不變是風險控制。 現代經濟是信用經濟, 信用關係無處不在, 信用規模日趨擴張, 信用結構日益複雜。 隨著金融市場廣度、深度不斷增大、產品體系愈益複雜、金融的開放度愈愈益擴大, 金融風險愈益增加。 風險管理是金融的核心要義, 金融業則通過風險的識別、監測、處置和管理從而創造效益、實現自身的穩健發展, 並推動社會進步。

金融是繁榮的推手, 但危機也與金融有關。 中國金融業在改革開放幾十年來, 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

但也遭遇過多起較大的金融風險。 金融業是經營風險的機構, 本身具脆弱性, 儘管金融風險與市場環境瞬間劇變相關, 具有特殊性和偶然性, 但自身的過度擴張、盲目創新、忽視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 忽略基礎性風險的防範才是導致風險的罪魁禍首。 金融業是一個講求平衡的行業, 金融的資產負債表就是T型表。 要求金融業管理者必須平衡好收益與風險的關係, 長期與短期的關係, 規模、速度與品質的關係, 切忌過分追求短期功利。 金融家負有不可推卻的對存款人的信託重任, 尤其要審慎。

雖然從事金融職業的人, 都可以稱之為金融家或銀行家。 但金融業的特殊性、內部架構的複雜性、風險的滯後性, 金融家需要經過風險的核對總和歷史的審視。 金融業“剩”者為王,金融家穩健甚至保守是行業的優良文化傳統。我曾多次講過,金融家俱樂部不欣賞百米短跑選手,尊重的是馬拉松冠軍。

金融業“剩”者為王,金融家穩健甚至保守是行業的優良文化傳統。我曾多次講過,金融家俱樂部不欣賞百米短跑選手,尊重的是馬拉松冠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