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青花瓷器中暗藏的玄機:收藏學者對青花瓷的燒制發出質疑

伊斯蘭文化鮮豔的藍色, 改變了中國人固有的審美趣味。

秦漢的大氣磅礴、唐代的雍容華貴、宋朝的精緻典雅……我們曾多次把東方美學傳向世界, 也曾一度在西方的浸入下喪失自己的文化語言。 但今天, 我們要再次回到東方, 在繁雜的現代生活中尋回我們自己, 找回古老的東方美學。 2017年6月, YT與吉利汽車一起, 開啟一場東方美學的溯源之旅。

元青花中的玄機

人們都說青花瓷出現于唐代, 興盛於元代。 成熟的“元青花”多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地區, 紋飾構圖豐滿, 層次多而不亂。

以往的瓷器內斂含蓄, 但元代青花瓷一改往日風範, 以鮮明的視覺效果, 給人一種簡單明快之感。 其大氣豪邁的精神, 把青花瓷推向了頂峰。 青花究竟起於何時?在收藏家馬未都眼中, 元代青花又有何玄機?

【藍釉白龍紋盤】元代, 口徑:16釐米, 故宮藏

【牡丹紋花梅瓶(一對)】 高:42釐米, 托普卡帕皇宮收藏

“元青花的藍釉是飽滿濃厚的藍色。 這對牡丹紋梅瓶採用了幽靜深沉的藍釉。 用肥碩的筆觸描畫出瓶身主體上的牡丹以及多種紋飾。 元代這種色澤的變化是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 從而徹底改變了中國陶瓷固有的審美趣味。 ”

學界對青花瓷的起源一向爭論不休。 元代青花已是定論, 但有不少學者認為, 青花瓷的燒制最早起于唐代或宋代。 但馬未都卻發出質疑:

“所謂的‘唐青花’和‘宋青花’與公認的‘元青花’是否一脈相承?在胎土、釉色、紋飾、工藝、造型等要素上, 彼與此之間是否存在文化血緣?”

【汝窯青釉橢圓洗】北宋, 口徑:14.5釐米, 大英博物館藏

在元代之前, 青藍色並不是中國的傳統色調, 甚至很多時候它都被認為是不吉祥的顏色。

“紅色是生命, 黃色是根本。 藍色, 尤其是青花之藍在我們民族過去的文化審美中從未佔有一席, 我們長久以來視藍為不吉,

佛經中惡鬼有稱之藍婆的, 古代鄉試用藍筆處分, 稱之藍單;傳說中有藍蛇, 其首含毒稱之藍藥, 藥人即死……”

【麒麟飛鳳藍釉白花菱口大盤】口徑:41.5釐米, 托普卡帕皇宮收藏

【青花雲龍紋盤口梅瓶】口徑:44.5釐米

【蓮池水禽菱口大盤】口徑:45釐米

那麼為什麼青花在元朝能一改往日中國對顏色的認知?

【元青花鬼穀下山大罐】

“以青花作地,反白裝飾在元青花乃至明清青花中都是少數,仔細一想,這似乎在提示我們。青花誕生時,中國工匠們曾做過多種嘗試,因為嘗試才給我們留下了多種美學意義的青花瓷。青花為單色,可直接表現內容,亦可反襯內容,雖然成本限制了反青花作品的數量,但早期初創時期工匠們的探索彌足珍貴。”

【牡丹紋葫蘆瓶】高:70釐米

為何元代青花開始流行?這要從一個名為“蘇麻離青”的專業術語說起。蘇麻離青,又稱蘇勃泥青,是青花必須的呈色劑。其中“青”字就是通用尾碼字,指顏色。那麼蘇麻離是什麼呢?

【青花蓮池鴛鴦八方梅瓶】高:40.5釐米

【花口蓮紋大碗】口徑:40.5釐米,高:18.5釐米

有人認為,蘇麻離青的身世與鄭和下西洋有關。

“過去認為蘇麻離青是由鄭和下西洋所帶回,才成就了永宣青花高不可攀的地位,但元青花的溯本清源,蘇麻離青的身世越來越清晰,表明了這一段歷史的改寫,讓它趨向於真實。”

【青花草蟲花卉八方葫蘆瓶】高:60.5釐米

馬未都告訴我們,元青花是中華文化、伊斯蘭文化與蒙古文化三者的結晶。它把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有效結合,利用中國傳統而優秀的制瓷工藝表現伊斯蘭文化的金屬工藝,用伊斯蘭文化鮮豔的藍色改變中國人固有的審美趣味。

“正是這一文化結合,空前絕後,才能讓我們坐享其成。”

【青花雲龍紋盤口梅瓶】口徑:44.5釐米

【蓮池水禽菱口大盤】口徑:45釐米

那麼為什麼青花在元朝能一改往日中國對顏色的認知?

【元青花鬼穀下山大罐】

“以青花作地,反白裝飾在元青花乃至明清青花中都是少數,仔細一想,這似乎在提示我們。青花誕生時,中國工匠們曾做過多種嘗試,因為嘗試才給我們留下了多種美學意義的青花瓷。青花為單色,可直接表現內容,亦可反襯內容,雖然成本限制了反青花作品的數量,但早期初創時期工匠們的探索彌足珍貴。”

【牡丹紋葫蘆瓶】高:70釐米

為何元代青花開始流行?這要從一個名為“蘇麻離青”的專業術語說起。蘇麻離青,又稱蘇勃泥青,是青花必須的呈色劑。其中“青”字就是通用尾碼字,指顏色。那麼蘇麻離是什麼呢?

【青花蓮池鴛鴦八方梅瓶】高:40.5釐米

【花口蓮紋大碗】口徑:40.5釐米,高:18.5釐米

有人認為,蘇麻離青的身世與鄭和下西洋有關。

“過去認為蘇麻離青是由鄭和下西洋所帶回,才成就了永宣青花高不可攀的地位,但元青花的溯本清源,蘇麻離青的身世越來越清晰,表明了這一段歷史的改寫,讓它趨向於真實。”

【青花草蟲花卉八方葫蘆瓶】高:60.5釐米

馬未都告訴我們,元青花是中華文化、伊斯蘭文化與蒙古文化三者的結晶。它把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有效結合,利用中國傳統而優秀的制瓷工藝表現伊斯蘭文化的金屬工藝,用伊斯蘭文化鮮豔的藍色改變中國人固有的審美趣味。

“正是這一文化結合,空前絕後,才能讓我們坐享其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