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2017昆山巴城陽澄湖文化藝術節精彩啟幕

月華如水, 管弦悠揚。 7月7日晚, 2017昆山巴城陽澄湖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暨第二屆中國竹笛音樂節在昆山市巴城鎮文體活動中心劇場正式拉開帷幕。 現場演奏家們全情投入, 為580余名觀眾帶來了一場洋溢著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樂盛會。

作為巴城陽澄湖文化藝術節的重頭活動, 本次音樂節以“大美昆曲 笛韻巴城”為主題, 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及昆山市巴城鎮人民政府主辦, 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中國指揮學會會長王甫建指揮, 江蘇省民族樂團協奏。 活動以著名竹笛演奏家王鍵演繹一曲《姑蘇行》開場,

表達了五湖四海笛藝大師們齊聚巴城的歡愉之情。

圖為第二屆中國竹笛音樂節演奏現場

隨後, 俞飛的《掛紅燈》、郝益軍的《沂河歡歌》、蔣國基的《水鄉船歌》等12個風格、節奏各異的節目次第精彩獻演, 巴城本土笛藝大師陳東寶演奏原創曲目《巴城水·想》,

陸振良、沈麗萍等人獻唱昆北民歌《搭涼棚》, 更是贏得了陣陣掌聲。

藝術家們為現場觀眾們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演出

本屆竹笛音樂節在延續首屆活動的高規格、高品質、高享受的基礎上, 緊緊圍繞巴城創建“昆曲小鎮”這一鮮明主題,

以笛會友、以笛抒情、以笛言“曲”, 為藝術節增添了諸多亮點。

昆山巴城鎮是昆曲發源地, 從黃幡綽傳下的歌調到顧阿瑛“草堂雅集”形成的昆山腔, 便是昆曲的源起。 而明代的巴城人梁辰魚用魏良輔的“水磨腔”填詞, 創作了昆劇《浣紗記》, 則使昆曲從此走上了舞臺, 脫穎而出, 成為了“百戲之祖”。 百年輝煌的昆曲藝術, 根在巴城, 源起巴城。 而笛子與昆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昆曲中用來伴奏的笛子, 被稱為“曲笛”。 在巴城老街上建造的“東寶笛館”,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竹笛為主題的名人館, 館內擺放的各色笛簫都是巴城籍笛子演奏家陳東寶花費多年心血收藏的珍品。 陳東寶還致力於笛子的傳承與發揚, 深入學校開展免費教學授課。

現在, 巴城小學的3000餘名師生均會吹笛, 每逢週一的升國旗儀式, 全校師生共同以笛聲奏國歌、升國旗, 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據悉, 本屆2017昆山巴城陽澄湖文化藝術節將一直持續至9月份, 期間, 還將開展文化惠民周周演、鎮級文藝匯演、名家書法邀請展等一系列活動。 (朱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