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無不對這“小物件”情有獨鍾

文玩 | 字畫 | 品鑒 | 茶道

鼻煙, 是印第安人的發明。 隨著新大陸的開闢, 原產于美洲地區的煙草植物被引進到全球各地, 鼻煙這種煙草製品也隨之廣泛傳播。 在中國的明代末期, 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將鼻煙這種產品引入中國, 一直都是皇族專享的貢品。 一直到康熙年間, 這種煙草製品才逐漸在王公大臣之間流傳開來。

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522-1610)

雖然鼻煙是舶來品, 鼻煙壺卻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貨。 洋人進貢的鼻煙都是裝在大玻璃瓶子裡, 每瓶半斤到一斤重, 非常不適合日常攜帶。 所以中國的皇帝最初是用藥瓶來攜帶這些鼻煙, 到了後來, 慢慢開始出現了用各種材料精心製作的鼻煙壺產品, 象牙、琥珀、玉石等一應俱全。 運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內畫等技法, 汲取了域內外多種工藝的優點, 被雅好者視為珍貴文玩, 在海內外皆享有盛譽。

說到鼻煙壺很多人想到的是內畫鼻煙壺, 其實內畫鼻煙壺的出現時間比較晚, 基本已經到了清末。 據說是一位落魄的八旗子弟, 在鼻煙抽盡之後, 用煙匙刮取黏在煙壺壁上的煙末時, 在玻璃煙壺上留下了剮蹭的痕跡。 後來被一位僧人發現之後覺得很有趣, 就開始用煙匙沾著墨水在煙壺內部作畫, 然後慢慢的大家都開始喜歡上了這種內畫鼻煙壺。

馬少宣水晶內畫蝴蝶圖鼻煙壺

馬少宣水晶內畫花卉圖鼻煙壺

馬少宣內畫鼻煙壺

周樂元內畫鼻煙壺

周樂元 內畫鼻煙壺 臺北故宮藏

康熙皇帝對鼻煙壺情有獨鍾。在他的宣導下,康熙時代製造了玻璃、琺瑯、瓷鼻煙壺等多個品種。他還特別邀請西洋玻璃匠師到清宮造辦處傳授技巧,以生產琺瑯鼻煙壺。康熙不但自己喜愛鼻煙壺,還頻頻將宮造鼻煙壺賞賜給近臣和外官,大講鼻煙壺的好處。英國人波爾在其回憶錄中寫道:18世紀,俄國彼得大帝遣使覲見聖祖,俄使帶來幾十件珍貴禮品,有貂皮和儀器等,康熙皇帝回賜使者每人一個琺瑯鼻煙壺。

瑪瑙煙壺和玉煙壺

瓷煙壺

雍正皇帝對鼻煙壺的喜愛絲毫不亞于其父。清宮造辦處製作的鼻煙壺的式樣很多都是他親自審定的,他還經常過問燒造情況。據《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雍正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內務府總管海望持出黑地琺瑯五彩流雲畫玉兔秋香鼻煙壺一件。奉旨:玉兔不好,其餘照樣燒造。同日,內務府總管海望持出桃紅地琺瑯畫牡丹花卉鼻煙壺一件。奉旨:上下雲肩與山子不甚好,其餘花樣照樣燒造。”由此可見,雍正不但喜愛鼻煙壺,還經常親自指導鼻煙壺的製作。

乾隆皇帝酷愛藝術,對鼻煙壺的製造更是熱心。據有關檔案記載,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五月二十日,太監毛團傳旨:“鼻煙壺上的花卉畫得甚稀,再畫時稠密些,俱各落款,欽此。”在乾隆的大力宣導下,鼻煙壺生產數量大增,品種層出不窮。同時造型更加多樣,可謂是無奇不有。這一時期,由於乾隆皇帝的推崇,鼻煙壺盛放鼻煙的用途逐漸變弱,玩賞收藏則蔚然成風。

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等幾代皇帝對鼻煙壺的癡迷程度雖然不及康熙、雍正、乾隆,卻也喜愛有加。值得一提的是,同治、光緒年間用名貴材料製作的鼻煙壺明顯減少,出現了各種木制和銀、銅、景泰藍、炭膽鼻煙壺,這為鼻煙壺從宮廷走向民間打下了基礎。

⊙版權說明:文章源于簽約作家或網路,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書畫︱收藏︱鑒賞︱國學

如需授權,請在後臺回復“轉載+平臺名稱”

注: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本君聯繫!

周樂元內畫鼻煙壺

周樂元 內畫鼻煙壺 臺北故宮藏

康熙皇帝對鼻煙壺情有獨鍾。在他的宣導下,康熙時代製造了玻璃、琺瑯、瓷鼻煙壺等多個品種。他還特別邀請西洋玻璃匠師到清宮造辦處傳授技巧,以生產琺瑯鼻煙壺。康熙不但自己喜愛鼻煙壺,還頻頻將宮造鼻煙壺賞賜給近臣和外官,大講鼻煙壺的好處。英國人波爾在其回憶錄中寫道:18世紀,俄國彼得大帝遣使覲見聖祖,俄使帶來幾十件珍貴禮品,有貂皮和儀器等,康熙皇帝回賜使者每人一個琺瑯鼻煙壺。

瑪瑙煙壺和玉煙壺

瓷煙壺

雍正皇帝對鼻煙壺的喜愛絲毫不亞于其父。清宮造辦處製作的鼻煙壺的式樣很多都是他親自審定的,他還經常過問燒造情況。據《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雍正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內務府總管海望持出黑地琺瑯五彩流雲畫玉兔秋香鼻煙壺一件。奉旨:玉兔不好,其餘照樣燒造。同日,內務府總管海望持出桃紅地琺瑯畫牡丹花卉鼻煙壺一件。奉旨:上下雲肩與山子不甚好,其餘花樣照樣燒造。”由此可見,雍正不但喜愛鼻煙壺,還經常親自指導鼻煙壺的製作。

乾隆皇帝酷愛藝術,對鼻煙壺的製造更是熱心。據有關檔案記載,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五月二十日,太監毛團傳旨:“鼻煙壺上的花卉畫得甚稀,再畫時稠密些,俱各落款,欽此。”在乾隆的大力宣導下,鼻煙壺生產數量大增,品種層出不窮。同時造型更加多樣,可謂是無奇不有。這一時期,由於乾隆皇帝的推崇,鼻煙壺盛放鼻煙的用途逐漸變弱,玩賞收藏則蔚然成風。

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等幾代皇帝對鼻煙壺的癡迷程度雖然不及康熙、雍正、乾隆,卻也喜愛有加。值得一提的是,同治、光緒年間用名貴材料製作的鼻煙壺明顯減少,出現了各種木制和銀、銅、景泰藍、炭膽鼻煙壺,這為鼻煙壺從宮廷走向民間打下了基礎。

⊙版權說明:文章源于簽約作家或網路,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書畫︱收藏︱鑒賞︱國學

如需授權,請在後臺回復“轉載+平臺名稱”

注: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本君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