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食藥新聞」《2016年生物製品批簽發年報》發佈,製品品質穩定可控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7月4日發佈《2016年生物製品批簽發年報》不合格被拒簽。

根據《年報》資料, 2016年全國簽發血液製品12個品種, 共4025批次, 計5927.8020萬瓶。 其中, 簽發國產血液製品2564批, 計3878.8277萬瓶;簽發進口人血白蛋白1457批, 計2048.9743萬瓶(按10克/瓶折算)。 簽發國產人血白蛋白與進口人血白蛋白比例分別為43.75%和 56.25%。 奧地利 Baxter AG 生產的2批人血白蛋白不合格被拒簽。

血篩試劑按照生物製品管理, 並實施批簽發, 每批製品在上市前均需經過中檢院的批批檢。 2016年, 中檢院簽發血篩試劑836批, 約計8.78億人份, 涉及9個品種24家生產企業。

其中, 簽發進口血篩試劑64批, 約計0.3億人份, 涉及 6個品種、5家進口生產企業。

國產生物製品品質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 《年報》中的大量資料和分析, 直觀展現了我國生物製品批簽發工作進展、生物製品的品質水準和市場結構。

《年報》顯示, 2016年疫苗批簽發不合格率為0.03%;除2015年外, 歷年不合格率均低於0.5%, 表明疫苗製品品質穩定, 不合格製品較少。 2016年簽發國產疫苗3808批, 計6.31億人份;進口疫苗141批, 計0.15億人份;歷年來進口疫苗僅占上市疫苗5%以下, 近兩年占比進一步降低, 僅占2.1%~2.3%, 表明國產疫苗成為上市疫苗主體, 支撐國家免疫規劃實施, 相關生產企業研發生產能力提升, 品種基本覆蓋發達國家疫苗上市品種, 並被納入聯合國等國際機構採購清單,

出口量增加。 但我國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產能尚需提升, 加強對聯合疫苗研發生產是疫苗產業發展方向之一。

資料顯示, 2016年全國28家國產血液製品生產企業共有血漿站218個, 全年投漿約6212噸, 遠不能滿足國內臨床需要, 差額約8000噸血漿。 因原料血漿不足, 人血白蛋白臨床供給存在50%以上缺口, 依靠進口製品補充。 全年進口人血白蛋白2048.97萬瓶, 約7988噸血漿生產。

值得關注的是, 國內市場上用於治療血友病的人凝血因數Ⅷ供應短缺, 總局對該製品高度關注。 目前, 國產人凝血因數Ⅷ按批簽發管理, 進口製品則按常規進口製品檢驗。 2016年, 簽發國產人凝血因數Ⅷ製品98.86萬瓶, 同比增長19.8%。 同年, 進口68.59萬瓶, 占比41%, 有效補充了市場供應。

《年報》顯示, 實施批簽發的血篩試劑也以國產製品為主,

進口製品少於5%。 經過多年對生產企業的嚴格規範和監管, 近年來企業整體穩定, 血篩試劑品質較好, 連續5年批批檢合格率達100%。

持續完善批簽發體系

《年報》指出, 自實施批簽發制度以來, 批簽發體系持續改進、不斷完善。 生物製品生產企業與國家監管和檢驗機構普遍建立了良好共識, 不斷規範生物製品市場, 共同促進產業發展。

我國疫苗生產和研發取得了長足發展, 不少疫苗已經走向國際市場。 2010年和2014年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疫苗國家監管體系評估。 在此基礎上, 多家疫苗生產企業通過或正在申請WHO疫苗預認證, 將國產疫苗納入聯合國等國際機構採購清單, 為沒有疫苗生產能力的國家提供更多產品支援。

經過多年實踐, 2016年, 總局適時組織《生物製品批簽發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 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職責、細化程式, 為更好開展生物製品批簽發工作奠定基礎。 作為主要承擔批簽發工作的單位, 中檢院積極參加文件修訂相關工作, 並將根據新辦法規定認真比對、梳理批簽發工作流程, 及時完成相關配套檔制修訂, 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生物製品品質管制。

《年報》也客觀分析指出批簽發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強調進一步完善“國家生物製品批簽發管理系統”, 加強各方溝通, 持續提高疫苗批簽發效率, 加強疫苗科普知識宣傳, 增強公眾對疫苗的科學認識和信心;加強各檢驗機構之間的溝通, 確保各機構批簽發血液製品的一致性;同時,

加強對各藥品檢驗機構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 完善檢驗能力, 研究在提高批簽發資料審查品質的同時適當減少檢驗比例的可行性。

文/《中國醫藥報》 記者 馬豔紅

圖/來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