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去過故宮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幾個細節

北京故宮, 是中國最引以為傲的古代建築群體。 在故宮中, 保留了無數藏品, 這些珍貴的藏品無一不是累積了古人的經驗技術。 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的故宮, 每年要接待數以萬計慕名而來的遊客。 但是即便前來觀看的人再多, 也很少有人能夠發覺真實的故宮。 今天, 我們就來說說故宮鮮為人知的四個細節。

第一, 故宮現存中國最大的古代自鳴鐘

古代鐘是權力的象徵, 鐘是帝王祭天禮器, 秦始皇析求上天保佑他終生長命, 到泰山祭天死於途中。 以後為帝王析求長壽終生長命, 不去泰山祭山。

把鐘進入寺廟由僧侶祭司, 僧侶每天晨鐘暮鼓, 從此寺院內外鐘聲常鳴保估施主。 諧音(終生長命)。 而故宮目前依然存有一個中國最大的古代自鳴鐘, 它位於故宮的交泰殿中, 當時嘉慶年間, 全國上下都以這座鐘作為時間的基準, 但是人們在看到它高大的外表的同時卻忽視了一個細節, 這座自鳴鐘雖然已經運行了二百多年之久, 但是至今仍然還能夠正常的運轉著。

交泰殿中的自鳴鐘

第二, 面積僅為4.8平米的“三希堂”竟然是當年乾隆皇帝的書房

如今我們可以看到, 在很多公司中, 老闆的辦公室絕對是全公司最大的一個房間, 而且裝修的富麗堂皇。 而在故宮有一個僅為4.8平米不起眼的小房間, 竟然是當年乾隆皇帝辦公與歇息的地方。 “三希”即“士希賢, 賢希聖, 聖希天”, 士人希望成為賢人, 賢人希望成為聖人, 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 而乾隆皇帝則用這樣的一種方式來鼓勵自己不懈追求, 勤奮自勉。

故宮三希堂

第三, 故宮裡面為什麼有那麼多水缸?為何有的水缸上有刀痕?

去過故宮的人都知道, 故宮裡面隨處都可以看見大大小小的水缸, 但是有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 有些水缸上是有刀痕的, 有些水缸上為什麼卻沒有呢?故宮的建築主體主要以木材為主, 所以故宮的防火措施就成了老大難得問題了, 像我們現在的商場中就必須要裝備消防器材與消防通道,

但是在古代沒有這些該怎麼辦呢?有人就提議不如在故宮各處放上鐵缸, 這樣發生火災了還能應急救火。 就這樣, 明清兩代在故宮內放置了大小的鐵缸共308個。 那麼刀痕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相傳當年乾隆皇帝叫和珅造金缸, 可是這和珅卻偷工減料, 把銅缸度上金子, 騙過皇上。 但是這一騙之後還歪打了正著, 當年八國聯軍到故宮時, 看見這些大金缸很是眼紅, 欲想將這些金缸全部搬走, 可是他們用刀一刮, 發現竟然都是銅的, 所以就沒搬了, 這一下還真實歪打正著, 沾了和珅造假的光。

故宮裡的蓄水缸

第四, 保和殿前的一整塊重約250噸的巨石是怎麼搬運來的?

人們在參觀故宮的時候, 無一不被保和殿前巨大的雲龍石雕所吸引, 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 這一塊長十六米五七, 寬三米零七, 厚一米七零, 重為二百五十噸的巨石當年是這樣運到故宮裡來的嗎?據《兩宮鼎建記》的簡要記載, 當年這塊長石雕是隆冬時節在人工冰道上被近萬民農夫拖運來的。 他們用旱船拽運的辦法拖運。為此,沿途每裡鑿井一口,以供民夫飲水之用。從房山到北京一百多裡路,拖運時間用了將近一個月。這種拖運方式雖然艱難困苦,但在當時生產力水準下,卻也顯示出了勞動者的才能和智慧。

他們用旱船拽運的辦法拖運。為此,沿途每裡鑿井一口,以供民夫飲水之用。從房山到北京一百多裡路,拖運時間用了將近一個月。這種拖運方式雖然艱難困苦,但在當時生產力水準下,卻也顯示出了勞動者的才能和智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