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洛陽老城的喧嘩鬧市之中隱藏著一處文物 郭沫若曾專門到此徘徊觀瞻

洛陽市東關大街文廟前, 有一座碑樓, 懸山式頂, 中間鑲嵌碑一方, 上書“孔子入周問禮樂至此”九個大字。 此碑是由清代雍正年間河南府尹張漢書寫, 由洛陽縣令郭朝鼎為紀念孔子入周問禮事而刻立的。

孔子入周問禮一事, 發生于周敬王二年魯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 《孔子家語·觀周篇》和《史記·孔子世家》等有如下記載。 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指老子, 當時是東周王室守藏史)博古知今, 通禮樂之源, 以道德之歸, 則吾師也, 今將往矣。 ”對曰:“謹受命”。 遂言于魯(魯昭公)曰:“請于孔子適周, 觀先生之遺制, 考禮樂所之, ……”公曰:“‘諾’。 與之一乘車, 兩匹馬, 一豎子, 俱適周問禮”。

孔子入周問禮一事, 發生于周敬王二年魯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 孔子通過魯國舊貴族南宮敬叔的關係, 獲得魯昭公的准許和一車二馬的支持, 千里迢迢到了洛陽, 找到當時的大學問家老聃(Dan)詢問禮樂。 還遊覽了周天子召見諸侯和舉行國家大典的明堂、祭祀祖先的太廟, 祭天地的社壇等, 從而對制定了西周禮樂制度的周公更是崇拜。 洛陽之行, 孔子擴大了眼界, 增長了知識。 孔子觀周之行, 也表明洛陽為當時禮樂文化的中心。

就是這樣的一塊標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 就是這樣的一處中國最偉大的兩大思想家(儒家和道家)唯一一次傾心交流的地方。 如今卻無人管理, 任人肆意。 希望文物局可以重視起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