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尋光計畫”遭遇刷票尷尬,平臺推新如何抓住行業“痛點”?

2017年已經過半, 回望上半年, 資本依然持續投資並看好音樂行業。 一方面, 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網易雲音樂為代表的數位音樂平臺,

要麼摩拳擦掌籌畫上市, 要麼已經獲得融資。 另一方面, 一輪新的互聯網推新、造星運動正在捲土重來。

按照過往說法, 音樂人迎來了“最好的時代”;而對於音樂行業來說, 大家也許終於看清, 行業發展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是可以創造有價值內容的人才。

第一季蝦米尋光計畫

之前, 平臺嘗到了獨立音樂人在流量和市場等方面的巨大甜頭, 於是這次, 他們準備親手創造下一個趙雷、下一個陳粒。

作為近兩年較為成功的原創音樂人專案——蝦米尋光計畫, 近日也遇到了一件尷尬事, 在7月2日剛剛結束的首輪網友投票中, 一些選手和作品被指出現了不公平競爭現象, 也就是刷票。 針對這一現象, 忽然大家就會對賽制失去信心, 甚至質疑國民審美。

在音樂先聲看來, 本次蝦米尋光全民投票階段的刷票疑雲, 是其平臺投票規則存在一定漏洞, 從而讓有些“焦慮”的音樂人鑽了空子。

所以, 這些平臺的推新、造星計畫, 到底出了問題?

行業這麼“不景氣”, 為什麼大家還想進?

去年底, 網易雲音樂推出的《中國獨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資料令人記憶猶新,

雖然距離報告發佈已經過去半年多時間, 但大部分音樂人的生活現狀, 相信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改觀。

報告資料顯示, 全職做音樂的獨立音樂人僅占接受調查總人數的16%, 雖然有56%的音樂人希望可以全職做音樂, 但現實並不允許他們這麼做。

而現實是什麼?現實就是, 這些音樂人中的68.8%在音樂上獲得的平均月收入低於1000元, 其中收入的來源又以演出為主。

中國數位音樂發展之迅速, 以至於現在已經開始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 僅QQ音樂一家平臺, 數位音樂銷售額就已超過2億。 就是在這種發展一片向好的局面下, 超過半數的獨立音樂人對待平臺上線自己作品的態度依然卑微。

就在前幾天, 樸樹再次因為“缺錢”站上《跨界歌王》的舞臺, 在普羅大眾的印象中, 連樸樹這種頗具傳奇性的人物都迫于生計出來抛頭露面, 音樂行業是真的窮。

另一邊, 根據蝦米音樂官方資料, 本次參加尋光計畫的音樂人超過6000人,

是2014年第一季尋光計畫報名人數的3倍之多。 第一季尋光計畫, 全程共吸引參與使用者200多萬人, 而今年, 僅在第一階段, 就已經吸引了近60萬網友參與其中。

朴樹和王珞丹在《跨界歌王》共同演唱《清白之年》

第一階段1473首參賽作品, 蝦米平臺按照風格將它們分為流行、嘻哈、民謠、搖滾、電子、唱作人六類, 從作品數量上來看,流行樂作品依然佔有優勢,嘻哈音樂從作品數量上呈現出崛起的先兆。

不僅是音樂人對於這類原創音樂計畫的熱忱有增無減,過去不那麼顯眼、甚至深藏地下的小眾音樂類型,也都開始紛紛冒頭。那麼,在“音樂行業真窮”的認知前提下,音樂人為什麼哪怕需要自掏腰包、不計成本也要參與其中?

互聯網相較於電視節目,更加貼近年輕市場,也更適合小眾音樂的創作和發展。而數位音樂平臺,則有著更貼近用戶市場的先天優勢。每個音樂平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用者屬性和品牌調性,以此為基礎的各類原創音樂人扶持計畫,才更有成功推陳出新的可能。

於是,各種原創音樂人扶持計畫變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各平臺開放的諸多機會讓音樂人狀似迎來了他們最好的時代。我們都願意相信,“窮”只是一時的,當大家共同把這個市場做好、做大,就不會再有音樂人因為“要生活”而被迫離開這個行業。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聯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推出“覓樂行動”

審美的倒退,還是歌曲沒有抓住“痛點”?

相較于刷票行為的存在,參與用戶更在意品質一般的作品票數名列前茅,而真正優秀的作品則因為缺乏自我宣傳而乏人問津。在音樂先聲看來,先將所謂的“好”的標準放在一旁不說,光這種不滿就是一個好現象,起碼可以證明,有很多人真正關注到了這件事,而不再是平臺自嗨。

從第一個民選偶像李宇春的誕生,一路走來不論人們對於李宇春有著什麼樣或揚或貶的評價,她的出現都是大眾的選擇,都是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聲音。而且就目前李宇春的發展來看,當初大家的選擇並沒有錯,她依然是目前內地流行女歌手裡最具市場價值和創作活力的。

在之前的文章《三代人聽同一個歌單,華語流行音樂還有救嗎?》中,音樂先聲曾表達了對音樂行業內容生產能力的擔憂。它不僅是對行業長期以來缺乏造血能力的憂慮,更是對現在的音樂不再能作為當代人情感有效出口的憂慮。

歌曲創作永遠都應該是所處時代和當代人情感的表達,它不光是廣場舞文化的陪襯,也不是登上外國某網站的宣傳噱頭。《小蘋果》們被抨擊的主要原因不應當是音樂性的欠缺和音樂創作低俗化傾向,而是它們除了一個個漂亮的播放資料,再沒有為這個時代的人留下些什麼。

雖然這些資料都是使用者一次次的點擊貢獻,但用戶並不是壞品味的始作俑者。同樣,我們也並不能絕對地說,一些較為通俗的網路歌曲的爆紅是因為用戶沒得選,這些歌曲的出現、消費群體的龐大,其實也是民意的體現,沒有必要妄加指責,但我們卻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在文章《被遺忘的“國民歌手”:普羅大眾的自嗨,還是音樂行業的新“稻草”?》中,我們介紹過六大國民歌手,他們之所以擁有如此龐大的用戶市場、被特定群體所喜愛,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有底層社會生活的經歷,因此其歌曲內容和情感更能在特定群體中產生共鳴,同理前兩年內地音樂圈刮起的“民謠熱”。

趙雷

於是,與其說用戶把這些看似並沒有太高技術難度、也不悅耳的“壞品味”選出來,倒不如想想,使用者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音樂,而音樂平臺又應將什麼樣的音樂作為推新的真正物件。

順便插句題外話,自從正版化到來之後,全行業都在提倡音樂付費,消費升級之下,大家要多消費,多消費音樂行業才能好。於是,我們買數字專輯、買付費會員、消費現場演出、購買各類低中高端音樂硬體設備,但唯獨把幾百上千塊錢花在刷票上最愚蠢不過。平臺也拿不到,音樂人也破費了,還不如在直播平臺給主播刷個遊艇刷個火箭,平臺抽成之後,主播還能賺一部分。花了真金白銀,卻沒有體現出音樂人應有的價值。

YY直播著名喊麥主播MC天佑

平臺推新、造星,要先讀懂各方需求

平臺做原創音樂人,想像的空間其實很大。雖說因為互聯網的普及和音樂製作門檻的降低,導致所謂原創獨立音樂人素質參差不齊,但其中仍有很多缺少大曝光度、尚未進入主流消費市場的優質音樂人,這點在《中國有嘻哈》節目中體現得最為明顯。

各數位音樂平臺、直播品牌有資本可以推動現階段行業推新、造星的發展。這個資本除了錢,當然還有還有平臺本身的用戶數量、行業影響力,以及資源整合優勢等。當然,除了這些老生常談的優勢,劣勢也很明顯。

近幾年平臺推新、造星計畫層出不窮,但很多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些不了了之的音樂人計畫,無形中也是音樂人對平臺信任感的消耗。獨立音樂人群體數量龐大、各有特點,光靠平臺的一次集中曝光而沒有針對音樂人特點的持續、階段性推廣計畫,對於獨立音樂人未來長久發展始終是杯水車薪。

陳粒

很多平臺雖通過音樂人計畫成功推新,但音樂人的熱度很難保持,一波波的新人新作像韭菜一樣被任意收割,火了平臺,苦了音樂人。趙雷、陳粒的成功,是很多原創音樂人嚮往的,他們通過幾首作品爆紅,線上上賺足眼球之後,開始迅速投入線下音樂節、商演中。

那麼當這波熱度被消費殆盡、價值被索取完畢,音樂人該怎麼辦?平臺為音樂人帶來的資源、曝光度前所未有,但很多音樂人,也許他們的音樂人生涯,在這個平臺為他發行一張專輯之後,就已經結束了。

音樂產業,說到底是一個先有音樂內容基礎,才使其產業化的一個過程,但現在的音樂產業,從內容創作開始就有點“躁”,音樂人的創作,更少地立足於當下、立足於社會、立足於內心,而更多地關注“最近什麼類型的歌曲賣得好,那我也走個捷徑”。由此,歌曲創作同質化嚴重,抄襲更是常有之。

大張偉最近又陷“抄襲門”

而“粉絲經濟”,雖然對於現階段的音樂產業起到了一定的正向激勵作用,但它所消費的音樂內容價值,是依附在人的身上,反觀如今的造星速度,恰使得人變得異常“脆弱”。

因此到了平臺這裡,這些音樂行業的問題就會被放大。銷量變成了粉絲自嗨,而一般消費者聽不懂暢銷榜單上的歌。

“音樂產業”四字所缺少的遠比我們想像得多。而如何抓住消費者、抓住行業的“痛點”,卻遠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

文 | 王亞男 編輯 | vision 排版 | 福猴兒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音樂先聲現已入駐36氪、介面、虎嗅、知乎、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百度百家、一點資訊、搜狐、網易等自媒體平臺。

從作品數量上來看,流行樂作品依然佔有優勢,嘻哈音樂從作品數量上呈現出崛起的先兆。

不僅是音樂人對於這類原創音樂計畫的熱忱有增無減,過去不那麼顯眼、甚至深藏地下的小眾音樂類型,也都開始紛紛冒頭。那麼,在“音樂行業真窮”的認知前提下,音樂人為什麼哪怕需要自掏腰包、不計成本也要參與其中?

互聯網相較於電視節目,更加貼近年輕市場,也更適合小眾音樂的創作和發展。而數位音樂平臺,則有著更貼近用戶市場的先天優勢。每個音樂平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用者屬性和品牌調性,以此為基礎的各類原創音樂人扶持計畫,才更有成功推陳出新的可能。

於是,各種原創音樂人扶持計畫變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各平臺開放的諸多機會讓音樂人狀似迎來了他們最好的時代。我們都願意相信,“窮”只是一時的,當大家共同把這個市場做好、做大,就不會再有音樂人因為“要生活”而被迫離開這個行業。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聯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推出“覓樂行動”

審美的倒退,還是歌曲沒有抓住“痛點”?

相較于刷票行為的存在,參與用戶更在意品質一般的作品票數名列前茅,而真正優秀的作品則因為缺乏自我宣傳而乏人問津。在音樂先聲看來,先將所謂的“好”的標準放在一旁不說,光這種不滿就是一個好現象,起碼可以證明,有很多人真正關注到了這件事,而不再是平臺自嗨。

從第一個民選偶像李宇春的誕生,一路走來不論人們對於李宇春有著什麼樣或揚或貶的評價,她的出現都是大眾的選擇,都是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聲音。而且就目前李宇春的發展來看,當初大家的選擇並沒有錯,她依然是目前內地流行女歌手裡最具市場價值和創作活力的。

在之前的文章《三代人聽同一個歌單,華語流行音樂還有救嗎?》中,音樂先聲曾表達了對音樂行業內容生產能力的擔憂。它不僅是對行業長期以來缺乏造血能力的憂慮,更是對現在的音樂不再能作為當代人情感有效出口的憂慮。

歌曲創作永遠都應該是所處時代和當代人情感的表達,它不光是廣場舞文化的陪襯,也不是登上外國某網站的宣傳噱頭。《小蘋果》們被抨擊的主要原因不應當是音樂性的欠缺和音樂創作低俗化傾向,而是它們除了一個個漂亮的播放資料,再沒有為這個時代的人留下些什麼。

雖然這些資料都是使用者一次次的點擊貢獻,但用戶並不是壞品味的始作俑者。同樣,我們也並不能絕對地說,一些較為通俗的網路歌曲的爆紅是因為用戶沒得選,這些歌曲的出現、消費群體的龐大,其實也是民意的體現,沒有必要妄加指責,但我們卻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在文章《被遺忘的“國民歌手”:普羅大眾的自嗨,還是音樂行業的新“稻草”?》中,我們介紹過六大國民歌手,他們之所以擁有如此龐大的用戶市場、被特定群體所喜愛,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有底層社會生活的經歷,因此其歌曲內容和情感更能在特定群體中產生共鳴,同理前兩年內地音樂圈刮起的“民謠熱”。

趙雷

於是,與其說用戶把這些看似並沒有太高技術難度、也不悅耳的“壞品味”選出來,倒不如想想,使用者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音樂,而音樂平臺又應將什麼樣的音樂作為推新的真正物件。

順便插句題外話,自從正版化到來之後,全行業都在提倡音樂付費,消費升級之下,大家要多消費,多消費音樂行業才能好。於是,我們買數字專輯、買付費會員、消費現場演出、購買各類低中高端音樂硬體設備,但唯獨把幾百上千塊錢花在刷票上最愚蠢不過。平臺也拿不到,音樂人也破費了,還不如在直播平臺給主播刷個遊艇刷個火箭,平臺抽成之後,主播還能賺一部分。花了真金白銀,卻沒有體現出音樂人應有的價值。

YY直播著名喊麥主播MC天佑

平臺推新、造星,要先讀懂各方需求

平臺做原創音樂人,想像的空間其實很大。雖說因為互聯網的普及和音樂製作門檻的降低,導致所謂原創獨立音樂人素質參差不齊,但其中仍有很多缺少大曝光度、尚未進入主流消費市場的優質音樂人,這點在《中國有嘻哈》節目中體現得最為明顯。

各數位音樂平臺、直播品牌有資本可以推動現階段行業推新、造星的發展。這個資本除了錢,當然還有還有平臺本身的用戶數量、行業影響力,以及資源整合優勢等。當然,除了這些老生常談的優勢,劣勢也很明顯。

近幾年平臺推新、造星計畫層出不窮,但很多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些不了了之的音樂人計畫,無形中也是音樂人對平臺信任感的消耗。獨立音樂人群體數量龐大、各有特點,光靠平臺的一次集中曝光而沒有針對音樂人特點的持續、階段性推廣計畫,對於獨立音樂人未來長久發展始終是杯水車薪。

陳粒

很多平臺雖通過音樂人計畫成功推新,但音樂人的熱度很難保持,一波波的新人新作像韭菜一樣被任意收割,火了平臺,苦了音樂人。趙雷、陳粒的成功,是很多原創音樂人嚮往的,他們通過幾首作品爆紅,線上上賺足眼球之後,開始迅速投入線下音樂節、商演中。

那麼當這波熱度被消費殆盡、價值被索取完畢,音樂人該怎麼辦?平臺為音樂人帶來的資源、曝光度前所未有,但很多音樂人,也許他們的音樂人生涯,在這個平臺為他發行一張專輯之後,就已經結束了。

音樂產業,說到底是一個先有音樂內容基礎,才使其產業化的一個過程,但現在的音樂產業,從內容創作開始就有點“躁”,音樂人的創作,更少地立足於當下、立足於社會、立足於內心,而更多地關注“最近什麼類型的歌曲賣得好,那我也走個捷徑”。由此,歌曲創作同質化嚴重,抄襲更是常有之。

大張偉最近又陷“抄襲門”

而“粉絲經濟”,雖然對於現階段的音樂產業起到了一定的正向激勵作用,但它所消費的音樂內容價值,是依附在人的身上,反觀如今的造星速度,恰使得人變得異常“脆弱”。

因此到了平臺這裡,這些音樂行業的問題就會被放大。銷量變成了粉絲自嗨,而一般消費者聽不懂暢銷榜單上的歌。

“音樂產業”四字所缺少的遠比我們想像得多。而如何抓住消費者、抓住行業的“痛點”,卻遠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

文 | 王亞男 編輯 | vision 排版 | 福猴兒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音樂先聲現已入駐36氪、介面、虎嗅、知乎、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百度百家、一點資訊、搜狐、網易等自媒體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