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有色金屬產業:規範化套保讓企業更“多金”

2015年有色金屬行業繁華褪盡, 有色品種價格幾乎全線跌入歷史穀底。 2016年開始, 供給側改革及環保政策的催化令有色基本面發生轉機, 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市場上, 有色價格迄今較歷史前低漲幅約50%。

回歸至風口的有色金屬產業, 目前的光景幾何?又會何去何從?

6月底, 中國證券報記者赴甘肅“多金”的蘭州、白銀、金昌等地調研發現, 目前企業普遍預期“26+2”環保政策的有力推進將對電解鋁等有色企業帶來實質性影響, 而供給側改革政策對行業的影響尚不夠明朗, 部分企業仍處虧損經營狀態。

此外, 企業普遍認為期貨工具是企業利潤的“護航者”, 中國鋁業、金川集團等公司更是形成了規範化制度化的套保體系。

鋁企壓力未明顯緩解

據觀察, 目前滬鋁主力合約交投於14125元/噸一線, 較2015年底的9620元/噸, 上漲了46.8%。 中國鋁業公告稱, 將於8月24日披露《2017年中報》, 但公司股價在5月底已經開始緩慢爬升, 從4元/股附近漲至4.90元/股, 漲幅達22.5%。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 有色期貨價格的上漲將為相關板塊股票帶來信心。 截至7月2日, 從已公佈中報業績預告的46家公司情況來看, 按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淨利潤(下稱“淨利潤”)同比增長的上限指標來看, 有42家公司均為同比正增長。 其中, 淨利潤同比增長超10倍的有4家, 1倍以上10倍以下的則有15家。 “中報季料為有色板塊吹來勁風。

不僅國內, 在2015年不斷“賣兒鬻女”的國際商品巨頭嘉能可等公司, 因有色價格回升而複產的預期也不斷升溫。

有色企業“日子”真的好起來了嗎?

調研中, 中國鋁業蘭州分公司行銷採購中心有關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企業面臨的經營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作為央企佈局在地方的企業, 地方政策對企業扶持力度有限;二是原料、煤炭、電力價格高企, 企業成本居高不下;三是經過該電解鋁行業長期寒冬的積累, 企業經營現金流仍比較緊張。 “2017年前5個月, 企業尚未擺脫經營性虧損局面。 ”

6月26至28日,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甘肅蘭州、白銀、金昌一帶調研看到, 在這些西北金屬重鎮, 到處聳立的電線杆構成了一道特殊的風景,

公路沿線, 一路佈滿了密密交織的高壓電線。

電解鋁正是當地名副其實的“電線杆上的產業”。 雖然地處電力資源相對豐富的西北, 但並不意味著電力成本低廉。

記者瞭解到, 甘肅地區煤炭資源不夠豐富, 煤炭供需雙方長期以來博弈較為激烈, 煤炭價格處在行業中等水準, 決定企業自發電成本並無明顯優勢;另外, 氧化鋁等原料遠離資源供給地, 產品遠離主流消費市場, 且區域內鋁加工產能規模小, 無集群效應, 決定企業供銷兩端面對“兩頭在外”, 無明顯區位優勢。 上述原因, 使得甘肅區域的電解鋁企業成本處在行業內中等偏高位置。

中國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大型鋁市場, 是世界上第二大原鋁消耗國,

而中鋁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氧化鋁及原鋁運營商。 中國鋁業蘭州分公司位於蘭州市紅古區, 企業擁有400kA、200kA兩個電解鋁系列生產線, 配套擁有3×300MW自備電廠, 以及兩條電解用碳素生產線, 產業鏈佈局相對完整。 目前電解鋁產能43萬噸, 陽極炭塊產能23萬噸, 發電裝機容量900MW。

“企業自備電廠具備自發自用的匹配能力, 但受限於國家和地方的發電、供電和用電政策, 優勢長期得不到發揮, 預計2017年用電量61億度, 而自發量只有40.2億度。 主要原因是, 作為國有企業的自備電廠, 需承擔省內電網日常調峰職能, 同時須足額繳納備容費、農網還貸、水庫移民等多項政府性收費和基金, 除了由企業自發供電的部分外, 企業還需通過新能源替代發電,

外網購電等途徑補充用電量, 預計2017年新能源替代發電18億度, 外網購電2.8億度。 ”中國鋁業蘭州分公司有關人員解釋說。

據瞭解, 電解鋁企業主要原料是氧化鋁, 但主要成本競爭來自耗電費用。 “電解鋁其他原輔材料成本都差不多, 唯一區別就是企業用電成本的差別, 自備電廠自發電成本或網上購電成本不一樣。 此外, 對地處偏僻的西北地方來說, 運輸成本也需要綜合考慮。 例如中鋁蘭州分公司所用原料氧化鋁就要從河南、山西、山東、廣西甚至遵義運過來。 ”相關分析人士介紹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