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悲觀”的薑超:過去3年什麼都漲過了,未來靠房地產得過苦日子

九點半導語

“因為回顧過去3年, 好像什麼都漲過了, 股市漲過, 債市漲過, 商品、房子都漲了。 這樣來看, 現在應該是沒什麼便宜的東西了。 ”沒想到自信的姜博士如此糾結!到底所謂何事?

繁榮的頂點?

今天, 海通證券分析師薑超發了篇文章, 刷爆朋友圈。

看歷史:“過去3年什麼都漲過了”

回顧過去3年, 好像什麼都漲過了, 股市漲過, 債市漲過, 商品、房子都漲了。 這樣來看, 現在應該是沒什麼便宜的東西了, 漲不動就得反過來想了, 所以我們近期主題報告的標題就是“繁榮的頂點”, 也就是相對比較謹慎。

看去年:“熟悉的配方,

熟悉的味道”

中國經濟其實還是熟悉的配方, 還是熟悉的味道——還是靠投資拉動, 這是不變的。 所謂變化, 就是我們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使用了更多的錢:

去年我們投入了25萬億貨幣, 創造了5-6萬億的GDP;相比之下, 早在2007年, 我們的年度新增GDP就在5萬億左右, 而當時投入的貨幣不過7萬億。 為什麼融資持續超增而經濟增長有限呢?

主要原因在於, 過去經濟的高增長是依託人口紅利, 而現在人口紅利見頂, 但技術進步的要素驅動並不顯著, 只能靠資本驅動——錢撒下去, 經濟增長的效果有限, 副產品就是各種漲價。

從這個角度來說, 去年的各種漲價, 包括房價的上漲, 根本原因還是債務杠杆加得太多了——貨幣的投放可以解釋這些現象。

看當下:“加息週期已經開始”

今年貨幣政策正在發生變化, 突出表現是所謂的變相加息開啟。 加息的主要原因, 我們判斷應該首先是為了應對外部壓力、穩定人民幣匯率。

如果外貿順差比去年下降, 美國又要加息, 又要穩定匯率, 我們就必須要相應提高利率, 所以近日中國金融市場再次“加息”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跟隨美國加息。

看金融:“金融去杠杆一定要來”

除了美國加息的外部擾動之外, 我們內部也有一些結構性的問題, 尤其是金融體系出現了過度發展、過度繁榮。

其實是中國的貨幣結構發生的變化。 為什麼中國出現這麼大的房價上漲, 這裡有各種解釋, 但本質是貨幣現象。 一手房引領二手房上漲, 一手房的核心是地價高,

買地的錢從哪裡來, 還是從銀行來, 主要是中小銀行, 通過各種管道在表外給地產企業融資。 整個銀行體系通過同業的管道創造了貨幣, 其實是中國銀行業的的一個巨大的潛在風險。 所以在我們看來, 未來金融去杠杆是一定要做的。

看地產:“泡沫肯定不能持續”

房地產和金融市場是密切關聯的, 金融去杠杆影響最大的就是地產市場, 一是影響房貸數量, 另外一個是影響房貸利率。

如果匯率的核心是反映競爭力, 而房價上漲是在降低我們的競爭力, 那匯率穩定跟房價上漲就不可兼得, 過去一年房價上漲的代價是匯率貶值, 但今年由於美國的這樣一個新總統, 我們的匯率貶值受阻, 同時由於金融去杠杆導致利率上升,

都意味著房價將有很大的壓力, 房地產泡沫應該不太可能持續, 今年房價應該會有一個拐點。

看經濟:“下半年有下行風險”

目前中國經濟仍處在典型的存貨週期中, 企業基於短期漲價去增加投資, 其實只是一個存貨的恢復。 這一輪存貨週期已經持續了兩年半, 到今年二季度, 存貨周期滿三年就應該結束了。

看配置:“逐步轉向現金為王”

到目前為止, 表現最好的大類資產仍然是商品, 在經濟過熱期和滯脹期, 商品表現都會不錯。 隨著利率上升, 未來會從滯脹逐漸轉向衰退期, 商品和類商品股票有一定機會, 但應該是邊漲邊賣, 逐漸轉向現金為王, 隨著利率上行和經濟下行風險增加, 債市短期還需要謹慎,

但逐漸會迎來配置機會。

看未來:希望在減稅和改革!

中國的未來在於中國的企業, 改革開放以後, 我們誕生了一大批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 把中國變成全球的製造業工廠。 但是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 我們的企業競爭力在下降, 因為無論是高企的房價、巨大的金融體系, 包括高額稅收負擔, 都對企業的競爭不利。 而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必須堅定不移去金融杠杆、做小金融企業, 降低房價、抑制地產泡沫, 同時大幅減稅給企業減負, 推動改革提高國企效率。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給企業減稅, 而在財政捉襟見肘的背景下, 給企業減稅需要找到新的稅源, 這其中最大的一塊是給資本徵稅, 尤其是要征房產稅。

如果改革和減稅超預期, 企業有了競爭力,中國經濟就有希望啟動新週期。如果未來還是靠地產泡沫,我們未來就不是要過好日子,而是要準備過苦日子。

全民陷入集體焦慮,普通大眾如何應對資產泡沫?

近期,房價再度成為全民熱議話題,“為何學歷不值錢但學區房值錢”或許已經成為可以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難題。更為重要的是,在房價瘋漲、搶房大戰的背後,我們或許看到了更為別樣、更為真實的中國:全民陷入集體焦慮,在捍衛個人財富不縮水的過程中,大家驚慌失措。

面對房價的節節攀升和財富的快速縮水,普通大眾如何更從容地應對這一輪資產泡沫?或許我們應該看看最新出爐的《2017胡潤全球富豪榜》,並從這些身價超十億美金的上榜富豪身上學習點投資策略,以便更好地負重前行。

存量財富轉移和再分配的時代到來

經濟學中有一個詞,叫“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在財富創造與分配領域,這種效應更為顯著——資本雇傭勞動,打工的永遠掙的是死工資,資本家卻可以輕鬆博取幾倍、幾十倍的利潤,財富向少數群體集中的趨勢亙古不變。正如聖經《新約·馬太福音》所言,“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2014年-2016年,全球富豪榜上榜人數趨勢性增長,年平均增長率8.3%(參見圖1)。從財富總量看,2014年上榜富豪財富總量41萬億人民幣, 2015年48萬億人民幣, 2016年55.9萬億人民幣,年平均增長率16.8%,遠超全球GDP 3.2%的增速。

從全球範圍看,美國、歐洲“黑天鵝”事件不斷,金磚五國等新興國家風光不在,全球經濟正陷入長期低增長階段,經濟增速甚至跑不贏CPI。可以說,增量財富增長階段正隨風飄逝,個人已經很難從經濟大趨勢中獲益,相反,存量財富的重新分配正拉開序幕,階層固化加速推進。

富豪財富總量變化趨勢也反映出這一點。2014年上榜富豪財富總量占比全球GDP達到8.8%,超過日本和韓國的GDP總和;2015年上榜富豪財富總量占比全球GDP達到9.5%,超過英國和德國的GDP總和;2016年上榜富豪財富總量占比全球GDP達到11%,接近美國GDP的一半(參見圖2)。由此可見,財富集中、存量財富轉移和再分配正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世界各地上演,存量財富搶奪的時代已經到來。

選對行業順勢而為,邁向財富自由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每天80%的時間可能都是在窮忙,看似很勤奮,整日奔波勞累,但始終無法擺脫薪水不多、買房無望的境地。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選擇上的偏差,如果選擇了一個衰敗或者人均產出很低的行業,即便本人非常努力,即便當上領導,薪水也不會太高。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對行業,順勢而為,方可離財富自由更近一步。

從上榜富豪所處行業看,科技、傳媒和電信,製造業和投資業誕生全球十億美金富豪的數量最多,分別為13.2%、10.5%、9.5%,合計占到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具體來說,科技行業連續第四年成為全球十億美金富豪的主要財富來源,且科技行業上榜富豪中,71%來自中國和美國。此外,很多富豪賴以發家的房地產業依舊風光不減,佔據9.5%的上榜比例,實力不容小覷。

究其背後原因,科技、傳媒和電信代表經濟發展的未來,製造業代表實力興邦,投資業代表金融資本的魔力,而房地產則代表當下對恆產者有恒心的嚮往。

從各國的經驗看,靠傳統行業發家的富豪統治當下,而科技創新行業新晉富豪統治未來。

在全球前十大富豪中,有6個來自科技行業,分別為微軟的比爾蓋茨、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Facebook的馬克·紮克伯格、甲骨文的拉裡·埃裡森、美洲電信的卡洛斯·斯利姆·埃盧家庭、彭博的邁克爾·布隆伯格。在中國也是如此,科技創新行業已成為年輕人逆襲的重要戰場。

白手起家是財富來源的主要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瑞士信貸經濟學家陶冬在近期的一篇演講中提到:

“2016年還有一個奇特的景象,房地產市場的中產階層奮勇跳進去,全民買樓,最高端的有錢人和很多的開發商在慢慢撤出來。誰對誰錯,我不知道,最終只有時間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

當下,眾多富豪已經高位拋房,國內不少中產人士還在前赴後繼地加杠杆進行房產投資,輾轉於各類P2P理財、原始股等旁氏騙局中,是不是感覺有點可悲。但最為可憐的無疑是北上廣深剛畢業的大學生,高昂的房價正在擠壓著這批最具創造力人群的生活空間。此時,他們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比較富有,這樣房子就不會成為紮根城市的心腹大患。

有如此想法乃人之常情,但理想終究不會成為現實,天上掉餡餅的事情真的太少太少了。看看當下的富豪,大多數人十幾年前也是一個窮屌絲,然後白手起家,吃了足夠的苦、受了足夠的累之後,才獲得現在的財富與地位。

資料顯示,上榜的十億美金富豪中,三分之二是白手起家,三分之一靠繼承財產。其中,白手起家的富豪人數,中國最多,占比73%,美國次之,占比48%。由此可見,白手起家才是富豪財富來源的主要方式,靠繼承父業發家的還是占少數。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打工只是讓自己過得還不錯的主要路徑,白手起家、自己當老闆才是實現財富自由的主要手段。白手起家,不一定一開始就要搞大產業,可以先從小生意開始,循序漸進,在膽識和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順勢而為做大生意。

好姑娘請努力賺錢,活出自我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女性擁有的財富已經越來越多,其中表現最優秀的當屬中國女性。

資料顯示,全球富豪榜中的女性數量占總榜的15%。在88位白手起家女富豪中,中國誕生了56位白手起家十億美金女富豪,位列第一,占全球64%。美國以15位排名第二,英國第三。在全球前十位的白手起家女富豪中,中國占了6位。

由此,筆者只想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姑娘,請努力賺錢,活出新女性的自由、獨立、自尊與自強,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說不定哪天你就擁有了自己的產業,擁有了一筆可觀的財富,想做什麼就可以任性做什麼。正如毛姆在《人性枷鎖》中所言:

“人追求的當然不是財富,但必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使自己能夠不受阻撓地工作,能夠慷慨,能夠爽朗,能夠獨立。”

北上廣深將越來越成為富豪聚焦地

當然,不論男女,追求財富的一個必備選項都繞不開:房子!

當下中國正邁入全民買房炒房時代。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發佈的房價行情顯示,北京房價連續17個月環比上漲——自2015年10月份以來,北京平均房價已經由37221元/平,漲至60738元/平(2017年2月),漲幅高達63.18%。

除了北京,上海、深圳也是同樣的行情。未來,北上廣深房價走勢如何?沒人知道。但看到北上廣深的富豪越來越多的時候,或許你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資料顯示,在上榜的十億美金富豪中,大中華區和美國擁有全球一半的十億美金富豪;大中華區以609位上榜者連續第二年領先於552位的美國;北京連續第二年領先紐約蟬聯“十億美金富豪之都”,合計有94位富豪上榜,香港有72位,位列第三,僅次於排名第二的紐約,深圳比去年增加16位,位列第四。毫無疑問,北京、深圳和香港已經成為全球財富的聚集地。因此,創業要去北上廣深,那裡盛產富豪,當然,北上廣深的房價也很高,而且,財富越來越聚集,指不定哪天房價會漲到天上去。

看完富豪們的財富資料統計,大家是否有一些感悟呢?就筆者而言,主要有4點感悟:

一是我們正逐漸進入一個存量財富搶奪時代,財富正加速向少部分人集中。

二是要打破這種財富搶奪格局,有兩個途徑:一是加杠杆盡情享受資產泡沫,並保證在你準備退出時有人接你的下一棒;二是在來錢容易的科技或者金融投資業謀生,或者在科技領域勇敢創業,讓自己成為未來的科技新貴。

三是當全民都在討論買房炒房,每天都焦慮重重時,我們依舊需要給自己灌點雞湯,相信白手起家與勤勞致富,畢竟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只有奮鬥一條路可走,不一定能大富大貴,但至少可以讓自己過得好一點。

四是北上廣深的房子還能不能買?當你看到這麼多富豪都雲集其中時,當各種資源依舊向這些城市集中時,你還有什麼理由相信北上廣深的房價會崩盤呢,有錢就一定要買房,買房可能是最好的投資之一。

企業有了競爭力,中國經濟就有希望啟動新週期。如果未來還是靠地產泡沫,我們未來就不是要過好日子,而是要準備過苦日子。

全民陷入集體焦慮,普通大眾如何應對資產泡沫?

近期,房價再度成為全民熱議話題,“為何學歷不值錢但學區房值錢”或許已經成為可以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難題。更為重要的是,在房價瘋漲、搶房大戰的背後,我們或許看到了更為別樣、更為真實的中國:全民陷入集體焦慮,在捍衛個人財富不縮水的過程中,大家驚慌失措。

面對房價的節節攀升和財富的快速縮水,普通大眾如何更從容地應對這一輪資產泡沫?或許我們應該看看最新出爐的《2017胡潤全球富豪榜》,並從這些身價超十億美金的上榜富豪身上學習點投資策略,以便更好地負重前行。

存量財富轉移和再分配的時代到來

經濟學中有一個詞,叫“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在財富創造與分配領域,這種效應更為顯著——資本雇傭勞動,打工的永遠掙的是死工資,資本家卻可以輕鬆博取幾倍、幾十倍的利潤,財富向少數群體集中的趨勢亙古不變。正如聖經《新約·馬太福音》所言,“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2014年-2016年,全球富豪榜上榜人數趨勢性增長,年平均增長率8.3%(參見圖1)。從財富總量看,2014年上榜富豪財富總量41萬億人民幣, 2015年48萬億人民幣, 2016年55.9萬億人民幣,年平均增長率16.8%,遠超全球GDP 3.2%的增速。

從全球範圍看,美國、歐洲“黑天鵝”事件不斷,金磚五國等新興國家風光不在,全球經濟正陷入長期低增長階段,經濟增速甚至跑不贏CPI。可以說,增量財富增長階段正隨風飄逝,個人已經很難從經濟大趨勢中獲益,相反,存量財富的重新分配正拉開序幕,階層固化加速推進。

富豪財富總量變化趨勢也反映出這一點。2014年上榜富豪財富總量占比全球GDP達到8.8%,超過日本和韓國的GDP總和;2015年上榜富豪財富總量占比全球GDP達到9.5%,超過英國和德國的GDP總和;2016年上榜富豪財富總量占比全球GDP達到11%,接近美國GDP的一半(參見圖2)。由此可見,財富集中、存量財富轉移和再分配正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世界各地上演,存量財富搶奪的時代已經到來。

選對行業順勢而為,邁向財富自由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每天80%的時間可能都是在窮忙,看似很勤奮,整日奔波勞累,但始終無法擺脫薪水不多、買房無望的境地。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選擇上的偏差,如果選擇了一個衰敗或者人均產出很低的行業,即便本人非常努力,即便當上領導,薪水也不會太高。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對行業,順勢而為,方可離財富自由更近一步。

從上榜富豪所處行業看,科技、傳媒和電信,製造業和投資業誕生全球十億美金富豪的數量最多,分別為13.2%、10.5%、9.5%,合計占到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具體來說,科技行業連續第四年成為全球十億美金富豪的主要財富來源,且科技行業上榜富豪中,71%來自中國和美國。此外,很多富豪賴以發家的房地產業依舊風光不減,佔據9.5%的上榜比例,實力不容小覷。

究其背後原因,科技、傳媒和電信代表經濟發展的未來,製造業代表實力興邦,投資業代表金融資本的魔力,而房地產則代表當下對恆產者有恒心的嚮往。

從各國的經驗看,靠傳統行業發家的富豪統治當下,而科技創新行業新晉富豪統治未來。

在全球前十大富豪中,有6個來自科技行業,分別為微軟的比爾蓋茨、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Facebook的馬克·紮克伯格、甲骨文的拉裡·埃裡森、美洲電信的卡洛斯·斯利姆·埃盧家庭、彭博的邁克爾·布隆伯格。在中國也是如此,科技創新行業已成為年輕人逆襲的重要戰場。

白手起家是財富來源的主要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瑞士信貸經濟學家陶冬在近期的一篇演講中提到:

“2016年還有一個奇特的景象,房地產市場的中產階層奮勇跳進去,全民買樓,最高端的有錢人和很多的開發商在慢慢撤出來。誰對誰錯,我不知道,最終只有時間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

當下,眾多富豪已經高位拋房,國內不少中產人士還在前赴後繼地加杠杆進行房產投資,輾轉於各類P2P理財、原始股等旁氏騙局中,是不是感覺有點可悲。但最為可憐的無疑是北上廣深剛畢業的大學生,高昂的房價正在擠壓著這批最具創造力人群的生活空間。此時,他們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比較富有,這樣房子就不會成為紮根城市的心腹大患。

有如此想法乃人之常情,但理想終究不會成為現實,天上掉餡餅的事情真的太少太少了。看看當下的富豪,大多數人十幾年前也是一個窮屌絲,然後白手起家,吃了足夠的苦、受了足夠的累之後,才獲得現在的財富與地位。

資料顯示,上榜的十億美金富豪中,三分之二是白手起家,三分之一靠繼承財產。其中,白手起家的富豪人數,中國最多,占比73%,美國次之,占比48%。由此可見,白手起家才是富豪財富來源的主要方式,靠繼承父業發家的還是占少數。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打工只是讓自己過得還不錯的主要路徑,白手起家、自己當老闆才是實現財富自由的主要手段。白手起家,不一定一開始就要搞大產業,可以先從小生意開始,循序漸進,在膽識和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順勢而為做大生意。

好姑娘請努力賺錢,活出自我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女性擁有的財富已經越來越多,其中表現最優秀的當屬中國女性。

資料顯示,全球富豪榜中的女性數量占總榜的15%。在88位白手起家女富豪中,中國誕生了56位白手起家十億美金女富豪,位列第一,占全球64%。美國以15位排名第二,英國第三。在全球前十位的白手起家女富豪中,中國占了6位。

由此,筆者只想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姑娘,請努力賺錢,活出新女性的自由、獨立、自尊與自強,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說不定哪天你就擁有了自己的產業,擁有了一筆可觀的財富,想做什麼就可以任性做什麼。正如毛姆在《人性枷鎖》中所言:

“人追求的當然不是財富,但必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使自己能夠不受阻撓地工作,能夠慷慨,能夠爽朗,能夠獨立。”

北上廣深將越來越成為富豪聚焦地

當然,不論男女,追求財富的一個必備選項都繞不開:房子!

當下中國正邁入全民買房炒房時代。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發佈的房價行情顯示,北京房價連續17個月環比上漲——自2015年10月份以來,北京平均房價已經由37221元/平,漲至60738元/平(2017年2月),漲幅高達63.18%。

除了北京,上海、深圳也是同樣的行情。未來,北上廣深房價走勢如何?沒人知道。但看到北上廣深的富豪越來越多的時候,或許你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資料顯示,在上榜的十億美金富豪中,大中華區和美國擁有全球一半的十億美金富豪;大中華區以609位上榜者連續第二年領先於552位的美國;北京連續第二年領先紐約蟬聯“十億美金富豪之都”,合計有94位富豪上榜,香港有72位,位列第三,僅次於排名第二的紐約,深圳比去年增加16位,位列第四。毫無疑問,北京、深圳和香港已經成為全球財富的聚集地。因此,創業要去北上廣深,那裡盛產富豪,當然,北上廣深的房價也很高,而且,財富越來越聚集,指不定哪天房價會漲到天上去。

看完富豪們的財富資料統計,大家是否有一些感悟呢?就筆者而言,主要有4點感悟:

一是我們正逐漸進入一個存量財富搶奪時代,財富正加速向少部分人集中。

二是要打破這種財富搶奪格局,有兩個途徑:一是加杠杆盡情享受資產泡沫,並保證在你準備退出時有人接你的下一棒;二是在來錢容易的科技或者金融投資業謀生,或者在科技領域勇敢創業,讓自己成為未來的科技新貴。

三是當全民都在討論買房炒房,每天都焦慮重重時,我們依舊需要給自己灌點雞湯,相信白手起家與勤勞致富,畢竟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只有奮鬥一條路可走,不一定能大富大貴,但至少可以讓自己過得好一點。

四是北上廣深的房子還能不能買?當你看到這麼多富豪都雲集其中時,當各種資源依舊向這些城市集中時,你還有什麼理由相信北上廣深的房價會崩盤呢,有錢就一定要買房,買房可能是最好的投資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