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10本好書(不是為閱讀,而是為經歷)

一本好書就像一個人要達到的境界, 像一個活的生靈。

2017商務印書館夏季重點書推薦(第四批, 10種)來了!

1.《中華民族的人格》:被日寇禁售的一本書, 中國古代八個故事講述什麼是中華民族的人格。

張元濟先生誕辰150年, 商務印書館120年紀念特藏。

國民喪失人格, 國必滅亡。 日寇禁毀此書, 無恥。 欲滅亡我國也。 今我國免於滅亡, 其猶賴有此人格乎。

張元濟識

民國三十四年九月日寇乞降後二日

這本書是張元濟先生1937年編著的, 書中記述了中國古代十幾位義士的故事。 他們的境遇不同, 地位不同, 舉動也不同, 但是都能夠表現出一種至高無上的人格。 藉由此書, 先生希望告訴國人, 我們這個民族從不缺少頂天立地的豪傑, 他們或重然諾, 講信義, 或臨危不苟, 忠肝義膽, 甚或殺身成仁, 捨生取義。 這才是中華民族的真人格、真精神。

就在這一年7月, “盧溝橋事變”爆發, 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相繼淪陷,

抗日戰爭全面打響。 無數人像這本書裡提及的義士一樣, 投身烽火硝煙, 築起血肉長城。 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 張元濟先生堅信, 只要堅守中華民族的可貴人格, 民族精神就在, 國家就不會滅亡。

編書的本意

孔聖人說:“志士仁人, 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生以成仁。 ”孟夫子說:“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這幾句話, 都是造成我中華民族的人格的名言。

我們良心上覺得應該做的, 照著去做, 這便是仁。 為什麼又會有求生害仁的人呢?為的是見了富貴, 去營求它;處在貧賤, 去避免它;遇著威武, 去服從它;看得自己的身體越重, 人們本來的良心, 就不免漸漸地消亡。 貪贓枉法, 也不妨;犯上作亂,

也不妨;甚至於通敵賣國, 也可以掩住自己的良心做起來。 只要搶得到富貴, 免得掉貧賤, 倘然再有些外來的威武, 加在他身上, 那更什麼都可以不管了。

有了這等人, 傳染開去, 不知不覺受他的引誘, 這個民族, 必定要墮落, 在世界上是不容存在的啊!

我們古來的聖賢, 都有很好的格言, 指導我們, 在書本上, 也有不少的豪傑, 可以做我們的模範。

我現在舉出這十幾位, 並不是什麼演義彈詞裡妝點出來的, 都是出在最有名的人人必讀的書本裡。 他們的境遇不同, 地位不同, 舉動也不同, 但是都能夠表現出一種至高無上的人格。 有的是為盡職, 有的是為知恥, 有的是為報恩, 有的是為復仇, 歸根結果, 都做到殺身成仁, 孟夫子說是大丈夫,

孔聖人說是志士仁人, 一個個都毫無愧色。

這些人都生在二千多年以前, 可見得我中華民族本來的人格是很高尚的。 只要謹守著我們先民的榜樣, 保全著我們固有的精神, 我中華民族, 不怕沒有復興的一日!

張元濟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五月

張元濟(1867—1959),

中國出版家。 字筱齋, 號聚生, 浙江海鹽人。 清光緒進士, 曾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 因參與維新運動被革職。 後“以扶助教育為己任”, 主持商務印書館, 以開明開放的胸襟廣納人才, 使商務成為“各方知識份子彙集的中心”。 他以出版推動中國文明的進步:組織編寫出版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全套教科書, 組織翻譯出版大批外國學術和文學名著, 創辦《小說月報》等宣傳新文化運動的刊物;他於苦難歲月為中華民族“續命”:主持影印《四部叢刊》《續古逸叢書》、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 創辦涵芬樓(東方圖書館前身)、合眾圖書館(上海市歷史文獻圖書館前身)。

張元濟先生一生尋書、藏書、編書、出書, 可謂“中國出版第一人”。

本書敬贈商務舊款藏書票一份, 鈐張元濟印和商務建館120年紀念章。

2017年合璧雙鈐印本,一版一次限量印製,獨一無二。

2.《學術的重和輕》:學識的“厚重”與文筆的“輕靈”完美結合,以輕快的文字寫出深刻的見解,在學術的“重”與“輕”之間搭建一座橋樑。

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認為,“自明徐光啟、李之藻等廣譯算學、天文、水利諸書,為歐籍入中國之始,前清學術,頗蒙其影響。”梁任公把以徐光啟為代表追求“西學”的學術思潮,看作中國近代思想的開端。

我們秉承徐光啟的精神遺產,發揚其經世致用、開放交流的學術理念,創設“光啟文庫”,文庫推重“經世致用”、“東西交流”,既注重文化的學術性和實用性,也注重文化的引入與輸出。本書為“光啟文庫”的一種,目前已出四種,包括《徜徉在史學與文學之間》、《社會的惡與善》等,可在商務印書館天貓旗艦店預購。

再偉大的歷史學家,畢生用功做研究,能觸及的也只是歷史世界中一個很小、很小的角落。19世紀有個美國歷史學家說,所謂“通史”是沒有人可以寫得出來的;歷史學家在“人類命運”這部大書中所隨意撕下來的,只不過是一兩張小紙片。

歷史學家以自身的渺小,面對歷史這個龐然大物,所看到的只是一些很細小的東西。但是,這些細小的東西,與巨大的歷史軀體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呢?

這就需要用“以大觀小”的辦法來處理。我們做的是小題目,“以大觀小”的目的,就是給小題目在大的歷史畫面中確定一個適當的位置,就好比是在一片很大的風景中,恰到好處地佈置一顆樹、一座房子或一條小溪。

作為一本學術隨筆集,收錄了美國史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李劍鳴教授最近十餘年的學術短論、研究劄記、演講稿及訪談等文章二十餘篇。書中所談雖多為嚴肅的學術問題,但也可帶來閱讀的輕鬆和愉悅,掩卷之際,或許能對其學術旨趣有會心之感。

3.《清代學者象傳校補》(全三冊):三代學人跨越百年的學術接力,薪火相傳,後先一脈,續寫畫、文、書“三絕”的文化佳話。

全部寫真手法摹繪,369位學者的畫像,

顧炎武、黃宗羲等諸位學人生動可感、親切呈現。

葉衍蘭、葉恭綽編,陳祖武校補。

孔子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吾以謂興起人心,足資觀感,莫圖畫若也。

—— 《清代學者象傳序一》

朱彝尊

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南朱北王”);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陳維崧並稱“朱陳”。所輯成的《詞綜》是中國詞學方面的重要選本。

袁枚

清代詩人、散文家。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

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紀昀

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任官50餘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他的詩文,經後人搜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

林紓

近代文學家、翻譯家。

工詩古文辭,以意譯外國名家小說見稱於時。複肆力於畫。山水初靈秀似文徵明,繼而濃厚近戴熙。偶涉石濤,故其渾厚之中頗有淋漓之趣。著畏廬文集、詩集、春覺齋題畫跋及小說筆記等。

《清代學者象傳校補》實際是在補全我們思想史當中非常缺的一塊,就是人物。我們的人物更關注的是思想而不是學者個性本身,之所以要把這個做出來,就是讓我們記住曾經有這麼一個思想者長什麼樣子、他的人生是怎麼度過的,把沒有傳的學者畫像從史記裡勾出來,是很難的工作。

陳祖武先生說他自己不懂互聯網、不懂電腦,稿子都是稿紙抄出來的,所以這本書也是跟當下的書很大不一樣的地方,也是我見過社科成果裡面比較特異的一套書。這本書幾乎是集了好幾代中國歷史學人的精力。

—— 楊早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衍蘭先生乃晚清文獻學家,詩書畫俱工,《象傳》之畫像、傳文及書寫,皆出先生一人之手,歷時三十餘年而成。大家手筆,彌足珍貴,一時學林共推“三絕”。

—— 陳祖武

全書原分兩集出版,第一集是葉衍蘭積三十年之力搜集而成,並撰有小傳,用小楷書寫,但生前並未印行,其孫葉恭綽繼承祖父遺志,先於1928 年將第一集交商務印書館影印問世。以後即著手繼續搜集,經二十年之久,又得200人,編為第二集,由江西畫師楊鵬秋摹繪,並私人出資,由珂羅版社影印出版。

此次整理出版,對原圖繼續影印,第一集小傳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陳祖武先生手寫謄錄並加標點;第二集,原書有圖像無文字,由陳祖武先生仿第一集小傳風格,為第二集補出小傳,並手寫謄錄。

4.《東方的文明》(上下冊):世界東方學的必讀書之一,為大眾讀者寫的亞洲藝術介紹

近東與中東的文明

沿利比亞境內今已乾涸的尼羅河支流兩岸,曾發現有舊石器時代的居民點,和屬於“下舊石器時代”的數以千計的磨削石斧,式樣屬法國考古學家們所謂的“舍利式”和“阿舍利式”。

埃及人相信有靈魂,或更可說是“代身”的存在,它居住在人體內,在死後還能在墳墓中繼續過著塵世的生活。

印度的文明

印度以及淵源于此的文化,事實上有如別一天地,乃是世界上三四個偉大的人類思想中心之一。這裡的印度式的美學理想和人文主義,對全世界來說,是與地中海諸國的或中國的美學理想和人文主義具有同等價值的。

中國的文明

古青銅器,如出土的周銅,所展示的裝潢方式除去一點外語史前期器皿上的幾乎全然不同。這是一種自身完美的體系,而且與器物外形巧妙地相呼應,顯現一個既有力感又具獨創性的藝術法則。

日本的文明

這國家,“大海無數處深入陸岸”,多山的零碎島嶼,雖有其特殊的地質特徵乃是“好像鏡中所反映並濃縮的”整個大亞洲。

法國著名東方學家雷奈・格魯塞的代表作之一。分別為“近東與中東的文明”“印度的文明”“中國的文明”“日本的文明”的四卷本從1929年起陸續問世。由於其線索明晰、資料翔實、插圖豐富、觀點明確、文字簡潔,在東西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很快就被譯成英文出版,成為世界東方學的必讀書之一。

5.《白雲堂畫論畫法》: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大師黃君璧親自繪畫示範,作家、畫家劉墉執筆,講述白雲堂畫派的畫法與精神。

此編梓行,籌畫至三易寒暑,設計之周備,製作之精整,內容之豐贍,玩索之深入,言人之所未言,發古之所未發。

—— 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 秦孝儀

五百年來一大千,五百年來一君翁。

—— 臺北歷史博物館館長 陳癸淼

12種墨色專用詞語

11種筆法專用詞語

從最基礎的概念開始,

從點滴筆劃到磅礴江河、雲山疊嶂。

竹塢幽居

第一階段——用筆:竹葉的安排,要注意布白。必要使葉間能夠通氣,且疏密濃淡,錯落有致。每一株竹子,聚散也要有節奏。

第二階段——染墨:以長流筆蘸淡墨染宅院門牆,簷下不受光。染筆可以稍稍隨水線抖動,但不必一條條拘泥地染。

第三階段——設色、提款、鈐印:以淡花清染牆頭,以淡花青墨在牆右的點葉樹之間,再加點,並加提右遠景的竹林。

黃君璧是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家,曾擔任宋美齡的老師。劉墉在書中介紹由淺至深,語言方式淺顯易懂但內涵豐富。可供自初學者至專業畫家不同專業水準的讀者進行參考,學習白雲堂畫派的畫法和精神。

《白雲堂畫論畫法》共分為九章,採取分解動作的方式,介紹各種畫法。其中畫論共九篇,由於將供自初學者至專業畫家參考,所以各章略有深淺差異。基本畫法,以較簡單的方式, 介紹不同景物的基本畫法。譬如不同的葉點、 樹枝的畫法等。第三部分是分三個階段解說及示範的作品。書中共十七張款題完整且專為教學而創作的精品,每張畫都在繪製的中途分次攝影製版,使讀者能瞭解整個創作過程。

6.《風雅之好:明代嘉萬年間的書畫消費》:一幅畫背後的大明世相,通過描繪明朝嘉靖萬曆年間的書畫消費市場,觀察明朝的文化消費。

在金錢的誘感下,不少文人也棄義趨利,作偽書畫以射重金。

文人作偽,提高了贗品的品質,加大了書畫鑒定的難度。連目光如炬的鑒藏家李日華都一不留神誤將張即之書《釅經》當成白居易的手筆。事後,李日華為之唏噓良久,並感歎這些贗品“真令人有優孟之眩”。

嘉萬時期的蘇州聚集了許多的作偽高手。贗品氾濫讓書畫市場漸趨蕭條。據李日華說:“(夏)賈從金陵來,雲近日書畫道斷,賣者不賣,買者不買。蓋由作偽者多,受紿者不少,相與吹齏,不復敢人頭此中耳。”

本書從明代因《清明上河圖》交易導致的一場風波入手,帶我們走進明朝嘉靖萬曆年間的書畫消費市場,讓我們得以從中瞭解書畫在明朝官場和市場流通的過程、交易的行情、交易的亂象,以及參與書畫買賣消費的各類群體和人物。

在本書中,我們可以深入到以往歷史很少關注到的一個角落來觀察明朝的世風世象和社會大環境以及各社會群體在文化消費中的關係。

7.《埃菲爾風格》:鐵,是如何從材料發展為建築、再演變為時代風格的?本書詳細介紹作為設計流派的埃菲爾風格的形成與發展。

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無處不在的象徵,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象徵,它的建造標誌一種現代風格的誕生。然而,為何它建造之時卻飽受非議?

埃菲爾風格體現了建築藝術造型之美,更彰顯了穿越時代的人類自由的想像力,它始於一種工業審美觀,終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一百多年的歷史在精美圖片的襯托下栩栩如生,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經典圖書。

【鐵石之爭】19世紀,巴黎幾乎找不到片鋼寸鐵。

人們認為鐵是俗氣的,很少展示出來,只用於裝飾,或埋沒在磚瓦之中,用來替代木質結構。事實上,這種新式建材引起了不小非議。因為它對業已成熟的建築選材提出了質疑。

貝爾納·馬雷(bernard·Marrey)提到:“當時建築師各執一詞,整個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頁,決策者們的想法都圍繞著這個問題:鐵究竟應該被表現出來還是被掩蓋?”

唯理派的追隨者和捍衛者多為建築工程師,而且不在少數。

藝評家於斯曼斯 表達了對這種新材料的看法:

“建造過巴黎北火車站、巴黎中央食品批發市場和維耶特屠宰市場的建築家和工程師們創造了一種新藝術,和過去的藝術一樣崇高,一種完全當代的藝術,順應當今時代的需求,幾乎摒棄了一切石頭、木材、從土地而來的粗糙材料,從工廠和熔爐裡獲得了鑄鐵的力量和輕巧。”

積少成多,金屬建材漸具規模,從圖書館到巴黎中央食品批發市場,拿破崙三世都責令建築師巴勒塔爾使用鋼鐵。

正如左拉在《巴黎之腹》中寫到:

“屋頂的折角投下昏昏欲睡的倒影,主樑林立,更顯影影幢幢,精巧的次梁仿佛無限延伸,回廊被隔斷,百葉窗被翻起;而在城市之上,直到幽暗的深處,全然是另一片植被,另一片芬芳,金屬在傲然蓬勃地生長,根莖直沖如箭,枝椏捲曲交錯,好像一片百年大樹林,蔭澤一方世界。”

8.《西西弗神話》:法國著名作家加繆的一部重要的哲學論集,存在主義的封篇之作,此書的最佳中文譯本。本書以如詩的語言,提出了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的一個個命題,即人生存在的荒謬感。

加繆在書中一層一層地剝離人生虛幻的外衣,將其荒謬的本質赤裸裸地揭露出來。然而荒謬不是絕望,因為看穿幸福的同時也就看穿了痛苦。

對於西西弗來說,地獄死神都算不了什麼,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人類的激情和鬥志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回到幾千年前的奧林匹斯山巔,你會見到滾石上山的西西弗正愉快地唱著歌兒,不知憂煩,不問明天。

因此,加繆曾在獲獎演說中說他不信神,但他仍然崇拜一個聖徒,仍然要跪在一個聖徒面前祈禱,這個聖徒就是加繆筆下的西西弗。

9.《全球現代性的危機》:對已知的現代性模式的一個深刻挑戰

正是競爭性的民族國家建構導致了全球資源與環境危機,而只有建立在對話式超越理念上的天、地、人關係才能在根本上解決全球現代性危機。

“現在正是我們重新思考我們的價值,賦權於社群和盡職的社會組織,並思考在征服自然之外如何實現人類福祉和星球繁榮。”

中國和印度等亞洲文明國家的超越傳統中涵蓋了許多值得挖掘的思想和實踐,足以為人類應對未來的環境危機提供若干強大的認知方法和道德資源。

——黃彥傑

本書是杜贊奇教授學術著作中主旨最為宏大的一部。杜贊奇教授稱之為一種“歷史社會學”,但這本書的範圍遠遠超出了一般的歷史社會學的專題研究。除了圍繞“超越”和“流轉歷史”的歷史敘述與討論之外,這本書還涵蓋了關於亞洲政治文化、環保運動、宗教傳統、道德實踐、國家建構以及區域形成等諸多重要的歷史和當代課題。

10. 《太陽是唯一的種子》:智利詩人貢薩洛·羅哈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的推動者

1992年獲索菲亞王后詩歌獎

1998年獲何塞·埃爾南德斯詩歌獎

2003年獲賽凡提斯文學獎

智利的偉大詩人貢薩洛·羅哈斯使我們作家和批評家聚在了一起,一切都從康塞普西翁開始。

——卡洛斯·富恩特斯(墨西哥國寶級作家)

啊,時間。多重面孔。

你自己繁衍的多重面孔。

來自音樂之源的雅趣。請你離開

我的哭泣。請扯下歡笑的面具。

等著我吻你吧,抽搐的美麗。

在大海之門等著我。等著我

我永遠愛著的東西。

鈐張元濟印和商務建館120年紀念章。

2017年合璧雙鈐印本,一版一次限量印製,獨一無二。

2.《學術的重和輕》:學識的“厚重”與文筆的“輕靈”完美結合,以輕快的文字寫出深刻的見解,在學術的“重”與“輕”之間搭建一座橋樑。

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認為,“自明徐光啟、李之藻等廣譯算學、天文、水利諸書,為歐籍入中國之始,前清學術,頗蒙其影響。”梁任公把以徐光啟為代表追求“西學”的學術思潮,看作中國近代思想的開端。

我們秉承徐光啟的精神遺產,發揚其經世致用、開放交流的學術理念,創設“光啟文庫”,文庫推重“經世致用”、“東西交流”,既注重文化的學術性和實用性,也注重文化的引入與輸出。本書為“光啟文庫”的一種,目前已出四種,包括《徜徉在史學與文學之間》、《社會的惡與善》等,可在商務印書館天貓旗艦店預購。

再偉大的歷史學家,畢生用功做研究,能觸及的也只是歷史世界中一個很小、很小的角落。19世紀有個美國歷史學家說,所謂“通史”是沒有人可以寫得出來的;歷史學家在“人類命運”這部大書中所隨意撕下來的,只不過是一兩張小紙片。

歷史學家以自身的渺小,面對歷史這個龐然大物,所看到的只是一些很細小的東西。但是,這些細小的東西,與巨大的歷史軀體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呢?

這就需要用“以大觀小”的辦法來處理。我們做的是小題目,“以大觀小”的目的,就是給小題目在大的歷史畫面中確定一個適當的位置,就好比是在一片很大的風景中,恰到好處地佈置一顆樹、一座房子或一條小溪。

作為一本學術隨筆集,收錄了美國史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李劍鳴教授最近十餘年的學術短論、研究劄記、演講稿及訪談等文章二十餘篇。書中所談雖多為嚴肅的學術問題,但也可帶來閱讀的輕鬆和愉悅,掩卷之際,或許能對其學術旨趣有會心之感。

3.《清代學者象傳校補》(全三冊):三代學人跨越百年的學術接力,薪火相傳,後先一脈,續寫畫、文、書“三絕”的文化佳話。

全部寫真手法摹繪,369位學者的畫像,

顧炎武、黃宗羲等諸位學人生動可感、親切呈現。

葉衍蘭、葉恭綽編,陳祖武校補。

孔子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吾以謂興起人心,足資觀感,莫圖畫若也。

—— 《清代學者象傳序一》

朱彝尊

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南朱北王”);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陳維崧並稱“朱陳”。所輯成的《詞綜》是中國詞學方面的重要選本。

袁枚

清代詩人、散文家。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

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紀昀

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任官50餘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他的詩文,經後人搜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

林紓

近代文學家、翻譯家。

工詩古文辭,以意譯外國名家小說見稱於時。複肆力於畫。山水初靈秀似文徵明,繼而濃厚近戴熙。偶涉石濤,故其渾厚之中頗有淋漓之趣。著畏廬文集、詩集、春覺齋題畫跋及小說筆記等。

《清代學者象傳校補》實際是在補全我們思想史當中非常缺的一塊,就是人物。我們的人物更關注的是思想而不是學者個性本身,之所以要把這個做出來,就是讓我們記住曾經有這麼一個思想者長什麼樣子、他的人生是怎麼度過的,把沒有傳的學者畫像從史記裡勾出來,是很難的工作。

陳祖武先生說他自己不懂互聯網、不懂電腦,稿子都是稿紙抄出來的,所以這本書也是跟當下的書很大不一樣的地方,也是我見過社科成果裡面比較特異的一套書。這本書幾乎是集了好幾代中國歷史學人的精力。

—— 楊早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衍蘭先生乃晚清文獻學家,詩書畫俱工,《象傳》之畫像、傳文及書寫,皆出先生一人之手,歷時三十餘年而成。大家手筆,彌足珍貴,一時學林共推“三絕”。

—— 陳祖武

全書原分兩集出版,第一集是葉衍蘭積三十年之力搜集而成,並撰有小傳,用小楷書寫,但生前並未印行,其孫葉恭綽繼承祖父遺志,先於1928 年將第一集交商務印書館影印問世。以後即著手繼續搜集,經二十年之久,又得200人,編為第二集,由江西畫師楊鵬秋摹繪,並私人出資,由珂羅版社影印出版。

此次整理出版,對原圖繼續影印,第一集小傳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陳祖武先生手寫謄錄並加標點;第二集,原書有圖像無文字,由陳祖武先生仿第一集小傳風格,為第二集補出小傳,並手寫謄錄。

4.《東方的文明》(上下冊):世界東方學的必讀書之一,為大眾讀者寫的亞洲藝術介紹

近東與中東的文明

沿利比亞境內今已乾涸的尼羅河支流兩岸,曾發現有舊石器時代的居民點,和屬於“下舊石器時代”的數以千計的磨削石斧,式樣屬法國考古學家們所謂的“舍利式”和“阿舍利式”。

埃及人相信有靈魂,或更可說是“代身”的存在,它居住在人體內,在死後還能在墳墓中繼續過著塵世的生活。

印度的文明

印度以及淵源于此的文化,事實上有如別一天地,乃是世界上三四個偉大的人類思想中心之一。這裡的印度式的美學理想和人文主義,對全世界來說,是與地中海諸國的或中國的美學理想和人文主義具有同等價值的。

中國的文明

古青銅器,如出土的周銅,所展示的裝潢方式除去一點外語史前期器皿上的幾乎全然不同。這是一種自身完美的體系,而且與器物外形巧妙地相呼應,顯現一個既有力感又具獨創性的藝術法則。

日本的文明

這國家,“大海無數處深入陸岸”,多山的零碎島嶼,雖有其特殊的地質特徵乃是“好像鏡中所反映並濃縮的”整個大亞洲。

法國著名東方學家雷奈・格魯塞的代表作之一。分別為“近東與中東的文明”“印度的文明”“中國的文明”“日本的文明”的四卷本從1929年起陸續問世。由於其線索明晰、資料翔實、插圖豐富、觀點明確、文字簡潔,在東西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很快就被譯成英文出版,成為世界東方學的必讀書之一。

5.《白雲堂畫論畫法》: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大師黃君璧親自繪畫示範,作家、畫家劉墉執筆,講述白雲堂畫派的畫法與精神。

此編梓行,籌畫至三易寒暑,設計之周備,製作之精整,內容之豐贍,玩索之深入,言人之所未言,發古之所未發。

—— 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 秦孝儀

五百年來一大千,五百年來一君翁。

—— 臺北歷史博物館館長 陳癸淼

12種墨色專用詞語

11種筆法專用詞語

從最基礎的概念開始,

從點滴筆劃到磅礴江河、雲山疊嶂。

竹塢幽居

第一階段——用筆:竹葉的安排,要注意布白。必要使葉間能夠通氣,且疏密濃淡,錯落有致。每一株竹子,聚散也要有節奏。

第二階段——染墨:以長流筆蘸淡墨染宅院門牆,簷下不受光。染筆可以稍稍隨水線抖動,但不必一條條拘泥地染。

第三階段——設色、提款、鈐印:以淡花清染牆頭,以淡花青墨在牆右的點葉樹之間,再加點,並加提右遠景的竹林。

黃君璧是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家,曾擔任宋美齡的老師。劉墉在書中介紹由淺至深,語言方式淺顯易懂但內涵豐富。可供自初學者至專業畫家不同專業水準的讀者進行參考,學習白雲堂畫派的畫法和精神。

《白雲堂畫論畫法》共分為九章,採取分解動作的方式,介紹各種畫法。其中畫論共九篇,由於將供自初學者至專業畫家參考,所以各章略有深淺差異。基本畫法,以較簡單的方式, 介紹不同景物的基本畫法。譬如不同的葉點、 樹枝的畫法等。第三部分是分三個階段解說及示範的作品。書中共十七張款題完整且專為教學而創作的精品,每張畫都在繪製的中途分次攝影製版,使讀者能瞭解整個創作過程。

6.《風雅之好:明代嘉萬年間的書畫消費》:一幅畫背後的大明世相,通過描繪明朝嘉靖萬曆年間的書畫消費市場,觀察明朝的文化消費。

在金錢的誘感下,不少文人也棄義趨利,作偽書畫以射重金。

文人作偽,提高了贗品的品質,加大了書畫鑒定的難度。連目光如炬的鑒藏家李日華都一不留神誤將張即之書《釅經》當成白居易的手筆。事後,李日華為之唏噓良久,並感歎這些贗品“真令人有優孟之眩”。

嘉萬時期的蘇州聚集了許多的作偽高手。贗品氾濫讓書畫市場漸趨蕭條。據李日華說:“(夏)賈從金陵來,雲近日書畫道斷,賣者不賣,買者不買。蓋由作偽者多,受紿者不少,相與吹齏,不復敢人頭此中耳。”

本書從明代因《清明上河圖》交易導致的一場風波入手,帶我們走進明朝嘉靖萬曆年間的書畫消費市場,讓我們得以從中瞭解書畫在明朝官場和市場流通的過程、交易的行情、交易的亂象,以及參與書畫買賣消費的各類群體和人物。

在本書中,我們可以深入到以往歷史很少關注到的一個角落來觀察明朝的世風世象和社會大環境以及各社會群體在文化消費中的關係。

7.《埃菲爾風格》:鐵,是如何從材料發展為建築、再演變為時代風格的?本書詳細介紹作為設計流派的埃菲爾風格的形成與發展。

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無處不在的象徵,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象徵,它的建造標誌一種現代風格的誕生。然而,為何它建造之時卻飽受非議?

埃菲爾風格體現了建築藝術造型之美,更彰顯了穿越時代的人類自由的想像力,它始於一種工業審美觀,終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一百多年的歷史在精美圖片的襯托下栩栩如生,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經典圖書。

【鐵石之爭】19世紀,巴黎幾乎找不到片鋼寸鐵。

人們認為鐵是俗氣的,很少展示出來,只用於裝飾,或埋沒在磚瓦之中,用來替代木質結構。事實上,這種新式建材引起了不小非議。因為它對業已成熟的建築選材提出了質疑。

貝爾納·馬雷(bernard·Marrey)提到:“當時建築師各執一詞,整個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頁,決策者們的想法都圍繞著這個問題:鐵究竟應該被表現出來還是被掩蓋?”

唯理派的追隨者和捍衛者多為建築工程師,而且不在少數。

藝評家於斯曼斯 表達了對這種新材料的看法:

“建造過巴黎北火車站、巴黎中央食品批發市場和維耶特屠宰市場的建築家和工程師們創造了一種新藝術,和過去的藝術一樣崇高,一種完全當代的藝術,順應當今時代的需求,幾乎摒棄了一切石頭、木材、從土地而來的粗糙材料,從工廠和熔爐裡獲得了鑄鐵的力量和輕巧。”

積少成多,金屬建材漸具規模,從圖書館到巴黎中央食品批發市場,拿破崙三世都責令建築師巴勒塔爾使用鋼鐵。

正如左拉在《巴黎之腹》中寫到:

“屋頂的折角投下昏昏欲睡的倒影,主樑林立,更顯影影幢幢,精巧的次梁仿佛無限延伸,回廊被隔斷,百葉窗被翻起;而在城市之上,直到幽暗的深處,全然是另一片植被,另一片芬芳,金屬在傲然蓬勃地生長,根莖直沖如箭,枝椏捲曲交錯,好像一片百年大樹林,蔭澤一方世界。”

8.《西西弗神話》:法國著名作家加繆的一部重要的哲學論集,存在主義的封篇之作,此書的最佳中文譯本。本書以如詩的語言,提出了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的一個個命題,即人生存在的荒謬感。

加繆在書中一層一層地剝離人生虛幻的外衣,將其荒謬的本質赤裸裸地揭露出來。然而荒謬不是絕望,因為看穿幸福的同時也就看穿了痛苦。

對於西西弗來說,地獄死神都算不了什麼,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人類的激情和鬥志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回到幾千年前的奧林匹斯山巔,你會見到滾石上山的西西弗正愉快地唱著歌兒,不知憂煩,不問明天。

因此,加繆曾在獲獎演說中說他不信神,但他仍然崇拜一個聖徒,仍然要跪在一個聖徒面前祈禱,這個聖徒就是加繆筆下的西西弗。

9.《全球現代性的危機》:對已知的現代性模式的一個深刻挑戰

正是競爭性的民族國家建構導致了全球資源與環境危機,而只有建立在對話式超越理念上的天、地、人關係才能在根本上解決全球現代性危機。

“現在正是我們重新思考我們的價值,賦權於社群和盡職的社會組織,並思考在征服自然之外如何實現人類福祉和星球繁榮。”

中國和印度等亞洲文明國家的超越傳統中涵蓋了許多值得挖掘的思想和實踐,足以為人類應對未來的環境危機提供若干強大的認知方法和道德資源。

——黃彥傑

本書是杜贊奇教授學術著作中主旨最為宏大的一部。杜贊奇教授稱之為一種“歷史社會學”,但這本書的範圍遠遠超出了一般的歷史社會學的專題研究。除了圍繞“超越”和“流轉歷史”的歷史敘述與討論之外,這本書還涵蓋了關於亞洲政治文化、環保運動、宗教傳統、道德實踐、國家建構以及區域形成等諸多重要的歷史和當代課題。

10. 《太陽是唯一的種子》:智利詩人貢薩洛·羅哈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的推動者

1992年獲索菲亞王后詩歌獎

1998年獲何塞·埃爾南德斯詩歌獎

2003年獲賽凡提斯文學獎

智利的偉大詩人貢薩洛·羅哈斯使我們作家和批評家聚在了一起,一切都從康塞普西翁開始。

——卡洛斯·富恩特斯(墨西哥國寶級作家)

啊,時間。多重面孔。

你自己繁衍的多重面孔。

來自音樂之源的雅趣。請你離開

我的哭泣。請扯下歡笑的面具。

等著我吻你吧,抽搐的美麗。

在大海之門等著我。等著我

我永遠愛著的東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