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哲學家的世界:柏拉圖的夢境

置頂哲學園 好文不錯過

哲學家的世界 | 第 9 集

文末有往期連結

柏拉圖的夢境

By cibala

臺灣大學哲學所

專長:邏輯、兒童哲學

西元前五世紀,

雅典附近。

成功從地底洞穴逃出的柏拉圖(見〈柏拉圖的逃亡〉)開始在地面上的新生活, 他四處遊歷, 瞭解事物, 吸收新知。 地面上各式各樣的景色與生物, 都令他驚奇且心醉。

其中他最愛的是日出。 他永遠忘不了逃出洞穴那晚, 在荒野上親見日出奇景。 遙遠天空抹上一層魚肚白, 地平線交界漸透出金色微光, 接著火紅太陽升上天空, 四射出萬丈光芒, 溫暖的陽光灑在人身上, 讓人精神振奮。 柏拉圖愛上了日出的美景。 他從此日復一日貪看著日出, 一次也不願放過。

這天, 無家可歸的柏拉圖在路邊大樹上睡著了。 睡在樹上能保護自己不被野生生物攻擊。

或許是因為睡前聽見了野狗叫聲, 柏拉圖夢裡也遇見了一隻狗。 特別的是,

柏拉圖雖然知道這是只狗, 卻又覺得牠的顏色與輪廓十分模糊, 難以辨別。 但無論如何, 他很確定這是只狗沒錯。

狗兒友善地迎向柏拉圖, 張口對他說道:“你好啊!朋友。 ”

柏拉圖看看左右, 不敢相信這段人話從狗的口中說出。

“你?”

“對啊!是我!跟你打招呼的就是我。 ”狗兒回道, 友善地搖搖尾巴。

“你是狗!狗怎麼可能會說話?”

“說話?為什麼不可能?”狗兒加強友善的語氣。

“你!你不是狗!到底是誰裝的?”柏拉圖四周張望, 卻沒發現人。 “這不可能!”

狗兒歎道:“人類是這樣思考的嗎?就因為你們沒遇過會說話的狗, 所以覺得狗不會說話, 當有一天遇見會說話的狗時, 反而直接否認這是狗。 這種思考方式又自稱‘萬物之靈’不很諷刺嗎?”狗兒的話語鋒利,

一字一句透入柏拉圖心中。

雖然驚訝, 柏拉圖仔細想了一下對方所說, 發現不無道理, 於是回道:“您說的對, 剛剛驚訝掩蓋過我的理智, 這太不尋常。 我為我的失禮道歉。 ”

“你可以過來聽聽看聲音是否從我口中發出。 ”狗兒笑著對他說。

柏拉圖將頭湊了過去, 狗兒突然大叫, 嚇了他一大跳。 惡作劇後, 柏拉圖與狗兒相視而笑, 彼此問安, 開始正式談話。

“你剛剛所說的, 的確也有部分是對的。 我不是你見過的任何一隻狗。 ”

柏拉圖回道:“那當然, 我見過的狗是有限的, 世界上仍有許多我沒見過的狗。 ”

狗兒正色道:“這我不否認。 有趣的是我既不在你看過的狗中, 也不在你沒見過的群狗中。 用時間軸來說的話, 我不在過去, 不在現在, 也不在未來。

“這怎麼可能?如果你不在過去不在現在, 也不在未來, 怎麼可能還是狗?”

“我不在這三者中而且肯定是狗, 我是‘狗本身’。 ”

“‘狗本身’?那是什麼?”

狗本身道:“‘狗本身’就是‘狗這一類’, 你曾見過許多隻狗, 把這些狗歸入‘狗這一類’中, 不是嗎?”

“對。 ”

“這個類就是‘狗本身’。 ”

“這是我們做的‘分類’, 分類本身不是‘真正的狗’啊!”

“這點我與你意見不同, 我認為你完全搞反了。 ‘狗這一類’才是‘真正的狗’!”

“怎麼可能!”柏拉圖忍不住脫口, 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激動。 他稍稍修正措詞, 試著用平緩的語氣道:“當然看的見, 摸得著, 一隻只的狗才是真正的狗, 狗的分類僅僅只是我們心中的‘概念’。 ”

“你以為狗這一類, 僅僅只是你心中的‘概念’嗎?”

“這當然。 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動物,

我認識到動物族群得某些特色, 將他們歸為一類, 成為我心中的概念。 概念只存在於我的心中。 ”

“讓我舉個例子。 當你折被子時, 被子上常有些皺折, 皺折依附於具體的被子, 就像類的概念依附在你個人心靈一樣?”

“難道不是嗎?”柏拉圖自信回道。

“若有一天我將這床被子燒了, 被子上的皺折還存在嗎?”

“被子都不存在了, 皺折當然也不存在。 ”

狗本身露出自信眼神問道:“所以一旦你死了, ‘狗這一類’或‘狗的概念’是否就因此而消失了?”

“當然會消……”柏拉圖話說到一半, 又硬生生吞了回去。 一個個體的消失, 應該不會影響到狗這一類才對, 總不能說某個人死了世界上的分類就消失殆盡。 不過他立刻想到如何修正自己的說法。

“當然不是。 ”柏拉圖也露出自信:“我清楚這裡有問題的原因。”

“請說。”

“我死了,狗這一個分類依然存在,那是因為世界上還有很多‘活著的狗’,活著的具體的狗依然存在。類概念是狗的共同性,所以只要這些狗還活著,狗這一類就一定還在。”

“你回答得很好。”狗本身回道。

“謝謝你。”

“但還是有一個大漏洞。”

“漏洞?怎麼可能?”

“是的。如果我的條件改成不但你死了,世界上‘所有的狗’也因為某些瘟疫之類事件滅絕了。在這種情況下,‘狗的分類’或者‘狗的概念’難道就會消失了嗎? 特別注意,即使現實世界中的狗全滅絕了!”

“即使現實世界中的狗全滅絕了?”

乍聽之下不太合理,但柏拉圖仔細思考後發現,即使某一類動物滅絕了,不代表該類概念不存在或沒有意義。我們可以透過歷史研究已經不存在的事物。所以概念必定不只存在于人心中。

狗本身道:“甚至即使人與狗都滅亡了,也不能說就沒有狗這一類,即使古代的人事物消失了,思考它們的概念仍有意義。是否有存活的個體並不會影響概念,當相同類生物再度出現,我們又可以說這是狗。狗這一類並未停止存在。”

柏拉圖一時無語,陷入五里霧的困惑。他原本很有自信的兩種說法,卻完全經不起思考的檢驗,這讓他十分氣餒。

狗本身安慰他道:“認識自己的錯誤與不足,不是很好的一個經驗嗎?你以前不也是如此?”

柏拉圖想起出洞讓他認識到更美好也更自由的世界。於是鼓起勇氣問道:“那能否請你解釋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想你自己可以弄懂的。我再舉一個例子,研究某種植物的人死亡了,甚至連他研究的植物都滅絕了,但這不代表這些研究得到的原則與概念沒有意義。”

柏拉圖仔細思考了一遍,認真推敲其中道理,思路突然像電流一樣全通了,他興奮地叫道:“我懂了!我終於懂了!”

“別急,慢慢說。”

“其實所有的概念與原則都是一樣的,只要我是真的‘懂了’,這些真確的道理、概念或原則就不會消失。比方說‘狗是雜食性的動物’這條原則,即使狗這類生物完全消失,此原則也不會因此為假。只要是我透過理性認識到的事物,只要我是依照理性將事物歸類,只要是透過理性思考得出的原則或概念,就會永遠存在。”

“你是只聰明的猴子。”

“聰明的猴子?”

“現在還不懂,但以後就會懂了。剛剛的說法還是有一點小瑕疵,應該把‘我’改成‘任何人’。任何人透過理智認識到的概念或原則其不會消失。如果思想僅僅是腦袋的一部分,腦袋消失思想也跟著消失了;如果思想僅只能反應現實世界,那麼歷史就不可能被研究,因為它反映的東西早已經消失了。理性思考的目的是發現永恆的事物。每次當你理解了某件事,想通了某件事,發現了某些原則,找到了某個解法時,你都在發現永恆的事物。”

柏拉圖想起感悟於某些想法與原則時,常有種刹那即永恆的感覺。這一切都串連起來了。當他發現到自己的某些錯誤,瞭解到某些事情背後的道理,歸納出某些經驗的通則,他的確感覺到了自己的精神正在往永恆飛升。

狗本身問道:“我現在可以問你,永恆不變的事物跟一直生滅變化的事物相比,兩者何者較為真實?”

“永恆不變的事物。”

“優勝劣敗很清楚。永恆不變的,被理性思考所認識的世界才是真實的,感覺器官接觸到的具體事物都是變動的,偶然的、可有可無的。對於永恆的事物來說,它們就像是一時的眨眼跟皺眉。從一時的眼光或許華麗動人,但若從更遠的角度來看,就只是滄海一粟了。”

“這就是所謂現實的狗而非真實的狗?”

“是。現實世界可感知的一切,從感官是否可接觸來看是具體的真實的。但從理性思考的角度來看,卻只是永恆事物的‘影子’。具體的狗是我的影子,影子是一時的,會變化消失;我卻是永恆不變的。月亮倒映在不同的河川與湖泊,卻仍是同一個月亮的影子,如果因為水中月影看來比較近誤以為水中月影才是真正的月亮,那麼就愚不可及了。”

“影子?”柏拉圖又陷入了深思,這個字對他很敏感,曾經從地底逃出來的他,如今看到的現實世界又是影子嗎?世界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真正有智慧的人要認識到何者為真實,感官世界是影子,理智世界才是真實,我能與你交談的時間有限,但請你永遠不要忘記這件事。”。

一陣寒意讓柏拉圖打了一個噴嚏,他醒過來。冷冷的夜空裡,只有他一個人。

剛好就是這一刻,日出了。

他看著天邊日出變幻的彩霞,這是他看了上百次也不膩的美景,卻第一次打從心底出現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他因恐懼失去平衡跌到地上。即使跌下的疼痛很真實,但一種不真實的感覺迅速地在在他心中擴散開來。

“神明啊~”柏拉圖忍不住仰著天道:“我到底是從夢境中醒來,還是進入了另一個夢境?”

沒有神明回答他。

【後記】

本篇故事以柏拉圖的“理型論”為中心,理型論認為事物共同性才是真正恒存的事物,具體物只是永恆事物的影子。“理型論”是一種有趣的觀點,將事物的共同性視為獨立自存之物,散見於柏拉圖的〈斐多篇〉、〈笛美吾思篇〉、〈理想國篇〉、甚至晚年的〈巴門尼德斯篇〉中。

理型論是否為柏拉圖毫無疑義的觀點,其實我們是不知道的。柏拉圖的《對話錄》原本就不是正面陳述論點的著作。亞裡斯多德在〈形上學〉中批評柏拉圖將共同性與個別物分開,恐怕才是這個論點最清楚的模子。不過無論如何,這種推崇理性思考,否定感官真實性的想法,是非常具有特色的。這是我把它撰成故事與大家分享的主因。

本故事與〈柏拉圖的逃亡〉都可以看成這種想法的一體兩面。柏拉圖哲學中這種追求永恆不變的成分一直在後來的思想界,甚至是文學的作品中,不斷以各種樣態重新出現。我們談話中的“柏拉圖式”(即便在中文世界)這個語詞也因此成一種代表純精神意義,甚至否定感官與肉體的象徵。

往期連結:

穿越平行宇宙你終於和你的摯愛在一起…

免郵

現貨直發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低價搶購

哲學園&老蟬榮譽推薦

”柏拉圖也露出自信:“我清楚這裡有問題的原因。”

“請說。”

“我死了,狗這一個分類依然存在,那是因為世界上還有很多‘活著的狗’,活著的具體的狗依然存在。類概念是狗的共同性,所以只要這些狗還活著,狗這一類就一定還在。”

“你回答得很好。”狗本身回道。

“謝謝你。”

“但還是有一個大漏洞。”

“漏洞?怎麼可能?”

“是的。如果我的條件改成不但你死了,世界上‘所有的狗’也因為某些瘟疫之類事件滅絕了。在這種情況下,‘狗的分類’或者‘狗的概念’難道就會消失了嗎? 特別注意,即使現實世界中的狗全滅絕了!”

“即使現實世界中的狗全滅絕了?”

乍聽之下不太合理,但柏拉圖仔細思考後發現,即使某一類動物滅絕了,不代表該類概念不存在或沒有意義。我們可以透過歷史研究已經不存在的事物。所以概念必定不只存在于人心中。

狗本身道:“甚至即使人與狗都滅亡了,也不能說就沒有狗這一類,即使古代的人事物消失了,思考它們的概念仍有意義。是否有存活的個體並不會影響概念,當相同類生物再度出現,我們又可以說這是狗。狗這一類並未停止存在。”

柏拉圖一時無語,陷入五里霧的困惑。他原本很有自信的兩種說法,卻完全經不起思考的檢驗,這讓他十分氣餒。

狗本身安慰他道:“認識自己的錯誤與不足,不是很好的一個經驗嗎?你以前不也是如此?”

柏拉圖想起出洞讓他認識到更美好也更自由的世界。於是鼓起勇氣問道:“那能否請你解釋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想你自己可以弄懂的。我再舉一個例子,研究某種植物的人死亡了,甚至連他研究的植物都滅絕了,但這不代表這些研究得到的原則與概念沒有意義。”

柏拉圖仔細思考了一遍,認真推敲其中道理,思路突然像電流一樣全通了,他興奮地叫道:“我懂了!我終於懂了!”

“別急,慢慢說。”

“其實所有的概念與原則都是一樣的,只要我是真的‘懂了’,這些真確的道理、概念或原則就不會消失。比方說‘狗是雜食性的動物’這條原則,即使狗這類生物完全消失,此原則也不會因此為假。只要是我透過理性認識到的事物,只要我是依照理性將事物歸類,只要是透過理性思考得出的原則或概念,就會永遠存在。”

“你是只聰明的猴子。”

“聰明的猴子?”

“現在還不懂,但以後就會懂了。剛剛的說法還是有一點小瑕疵,應該把‘我’改成‘任何人’。任何人透過理智認識到的概念或原則其不會消失。如果思想僅僅是腦袋的一部分,腦袋消失思想也跟著消失了;如果思想僅只能反應現實世界,那麼歷史就不可能被研究,因為它反映的東西早已經消失了。理性思考的目的是發現永恆的事物。每次當你理解了某件事,想通了某件事,發現了某些原則,找到了某個解法時,你都在發現永恆的事物。”

柏拉圖想起感悟於某些想法與原則時,常有種刹那即永恆的感覺。這一切都串連起來了。當他發現到自己的某些錯誤,瞭解到某些事情背後的道理,歸納出某些經驗的通則,他的確感覺到了自己的精神正在往永恆飛升。

狗本身問道:“我現在可以問你,永恆不變的事物跟一直生滅變化的事物相比,兩者何者較為真實?”

“永恆不變的事物。”

“優勝劣敗很清楚。永恆不變的,被理性思考所認識的世界才是真實的,感覺器官接觸到的具體事物都是變動的,偶然的、可有可無的。對於永恆的事物來說,它們就像是一時的眨眼跟皺眉。從一時的眼光或許華麗動人,但若從更遠的角度來看,就只是滄海一粟了。”

“這就是所謂現實的狗而非真實的狗?”

“是。現實世界可感知的一切,從感官是否可接觸來看是具體的真實的。但從理性思考的角度來看,卻只是永恆事物的‘影子’。具體的狗是我的影子,影子是一時的,會變化消失;我卻是永恆不變的。月亮倒映在不同的河川與湖泊,卻仍是同一個月亮的影子,如果因為水中月影看來比較近誤以為水中月影才是真正的月亮,那麼就愚不可及了。”

“影子?”柏拉圖又陷入了深思,這個字對他很敏感,曾經從地底逃出來的他,如今看到的現實世界又是影子嗎?世界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真正有智慧的人要認識到何者為真實,感官世界是影子,理智世界才是真實,我能與你交談的時間有限,但請你永遠不要忘記這件事。”。

一陣寒意讓柏拉圖打了一個噴嚏,他醒過來。冷冷的夜空裡,只有他一個人。

剛好就是這一刻,日出了。

他看著天邊日出變幻的彩霞,這是他看了上百次也不膩的美景,卻第一次打從心底出現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他因恐懼失去平衡跌到地上。即使跌下的疼痛很真實,但一種不真實的感覺迅速地在在他心中擴散開來。

“神明啊~”柏拉圖忍不住仰著天道:“我到底是從夢境中醒來,還是進入了另一個夢境?”

沒有神明回答他。

【後記】

本篇故事以柏拉圖的“理型論”為中心,理型論認為事物共同性才是真正恒存的事物,具體物只是永恆事物的影子。“理型論”是一種有趣的觀點,將事物的共同性視為獨立自存之物,散見於柏拉圖的〈斐多篇〉、〈笛美吾思篇〉、〈理想國篇〉、甚至晚年的〈巴門尼德斯篇〉中。

理型論是否為柏拉圖毫無疑義的觀點,其實我們是不知道的。柏拉圖的《對話錄》原本就不是正面陳述論點的著作。亞裡斯多德在〈形上學〉中批評柏拉圖將共同性與個別物分開,恐怕才是這個論點最清楚的模子。不過無論如何,這種推崇理性思考,否定感官真實性的想法,是非常具有特色的。這是我把它撰成故事與大家分享的主因。

本故事與〈柏拉圖的逃亡〉都可以看成這種想法的一體兩面。柏拉圖哲學中這種追求永恆不變的成分一直在後來的思想界,甚至是文學的作品中,不斷以各種樣態重新出現。我們談話中的“柏拉圖式”(即便在中文世界)這個語詞也因此成一種代表純精神意義,甚至否定感官與肉體的象徵。

往期連結:

穿越平行宇宙你終於和你的摯愛在一起…

免郵

現貨直發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低價搶購

哲學園&老蟬榮譽推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