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虛假網播量產業鏈調查:租用IP地址庫,一萬流量2元

“流量”生態鏈調查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 “流量”掌控了不少企業運營的生命線, “流量紅利”讓先行者嘗到甜頭, 然而也滋生了各類造假生態鏈。 在網播平臺上, 相關利益方為了獲取廣告青睞購買虛假流量;而在各類追求流量規模的企業APP, 內部員工購買虛假註冊用戶也不鮮見……種種求“流量”若渴進而購買虛假流量的背後, 都共同指向了虛假身份的氾濫、個人真實身份的洩露和濫用。 手機實名制被作為遏制“養卡”產業的有效武器應運而生, 但遺憾的是, 運營商每一次啟動的實名制監管程式都有大量漏洞,

系統更新的同時就被破解。 目前仍收效甚微。

泡沫很突出, 平臺利用泡沫吸引更多人製作、在其平臺上播放, 部分的網路劇用假的點擊量資料來吸引投資。

電視劇、網劇的網路播放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刷新高度。 據協力廠商統計, 去年, 共有11部電視劇網路播放量突破百億。 今年開年, 已有兩部破百億。 今年開年, 已有兩部破百億,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則宣佈突破300億播放量。

高流量背後, 一方面是國內觀看習慣的改變, 視頻網站正在取代電視臺成為主流的觀看管道;另一方面, 外界對資料真實性的質疑聲也未停歇。

“網路上的點擊率90%都是有水分的。 ”北京某影視公司CEO這樣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一部50集的劇, 如果要達到300億播放,

就意味著每集有平均6億的播放, 這合理嗎?一位常年從事刷流量工作的人士肯定地告訴記者, 百億流量大部分有水分, “全網加起來10億, 已經是很多了。 ”

誰在買流量?流量怎麼刷?這種情況對行業有哪些危害?以流量作為標準之一、選擇投放的廣告主們是否因此利益受損?刷流量能否避免?帶著這些疑問, 記者聯繫與流量相關的各方角色, 試圖梳理出完整的產業形態。

兩個月刷27億流量

實際上, 刷網路播放量早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在這個灰色地帶裡, 有製片方對流量存在剛性需求, 有代理對接需求方和流量公司, 更有專業的刷流量公司負責刷量;而在視頻網站端, 各家均建立了防刷系統;另外, 也有協力廠商資料公司,

綜合各維度數據, 為廣告主提供資料包告, 以判斷投放性價比。

為什麼刷流量?華夏兄弟國際傳媒董事長蕭文告訴記者, “刷流量的主要目的一是加大對戲的品牌宣傳力度;二是加大視頻網站的廣告收入;還有就是視頻網站之間競爭導致的。 ”

在淘寶搜索“網劇播放量”等關鍵字, 可輕易找到大批相關店鋪。 按照各視頻網站刷流量難易程度和各家刷流量技術不同, 各家給出的報價也有一定差別。

記者綜合多家給出的報價發現, 目前, 愛奇藝的流量報價最高——1萬流量在20元左右;優酷在8元左右, 搜狐視頻在5元上下, 騰訊視頻、樂視、芒果TV則維持在2元上下。 不過, 這個報價並不固定, 根據平臺的系統, 報價會出現變動, 個別網站甚至出現過0.5元的低價。

今年“3·15”之前, 相關店鋪被淘寶大規模下架;但“3·15”過後, 又有大批“新”店鋪重出江湖。

在與多位元商家交談中, 記者發現, 近期各網站都在升級技術。 如刷量報價曾在1元以下、且不設上限的某視頻網站近期完成了升級, 如今報價翻倍, 刷量速度也明顯變慢, 每天只能刷到幾十萬;而有多位元商家對記者表示, 自己曾在該網站刷過上億流量, 最多的用兩個月時間刷了27億。

雖然網站系統升級, 但“突破他們的系統只是時間問題”, 多位商家表示。 “有需求, 自然有市場, 我們做了幾年了, 再嚴重的都碰到過, 最終還是會突破的。 ”一位成功避開了“3·15清洗”的商家說。

虛假流量生產鏈

通俗來講, 刷流量即製造訪問量, IP位址是關鍵因素,

刷流量者必須掌握大量IP地址。 此外, 在網路黑產中, 每天有上千萬黑卡(手機號)在售。 在一位知情人士提供的即時截圖中, 某視頻網站接入了不少卡商, 最大的一個卡商對接了1000多個刷單手。

租用IP位址庫, 這是刷流量商家們最大的成本之一;其他成本還包括伺服器費用和後期維護等。

從某種意義上講, 視頻網站對IP位址的識別能力是核心技術之一。 “找網站後臺統計資料規則的漏洞”, 檢測網站是否統計資料, 也是刷流量的核心技術之一。

最“專業”的刷流量者對視頻網站技術瞭若指掌, 他們團隊作戰、有自主研發的技術和平臺。 “優酷一周修改2次參數, 這大半年沒有例外”;“愛奇藝一段時間會清除一次資料”……也有部分個體商戶, 利用其他的平臺技術,以代理的形式接小體量的單子。

後期維護階段,即圈內俗稱的“掉量”,當視頻網站系統升級後,會甄別出一批假資料,一部分會被清除、也有全部清除的現象。這時候,就需要重新研究刷法。

整個交易中,採購流量者並不需要與商家簽訂合同,由於行業缺乏協力廠商監管,因此即使簽署合同也不具備法律效應。

按照行業公開報價的均價計算,刷出百億流量需要好幾百萬的費用,對於製片方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據瞭解,目前鮮有如此大體量的單子出現。實際上,由於視頻網站與流量商都明白這其中的“規則”,一旦出現刷量太多,被下架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然而,更加容易被忽視的是,某些視頻網站存在“綠色通道”,即內部人直接調資料,這種情況曾盛極一時,如今正在減少。目前,以網站自製內容居多。

對於這種現象,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少峰對記者表示:“泡沫很突出,平臺利用泡沫吸引更多人製作、在其平臺上播放,部分網路劇用假的點擊量資料來吸引投資。這些內容其實都是血本無歸的,反而是給視頻網站打工。”

博弈:防刷與鑒別

如何防刷?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聯繫了各視頻網站,優酷以擔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為由拒絕了採訪;正在升級系統和技術的騰訊視頻則選擇現階段暫不回應;芒果TV相關負責人也在電話中拒絕對刷流量問題給出回應。

愛奇藝CTO湯興對記者透露,“曾經有一部內容的資料量90%多都是盜刷產生的”。在他看來,資料的真實性是平臺的生存核心生命力之一,他介紹,愛奇藝已建立自有流量防刷系統,通過技術手段對刷量行為進行攔截處理。目前,反作弊團隊有100人左右。

“盜刷有幾個特徵,畢竟不是真實的人的行為,他很多是通過一些固定IP、固定的機器,個別的地區突然之間爆發。有的只是刷播放介面;有的是播放幾秒鐘立刻就退出。這些來源能明顯地追蹤到,它不是正常的人類行為,或該用戶從來未出現。

我們會去監控這些突然異變,也會監控這些來源的IP和用戶。通過這種方式,把這種盜刷的資料清除掉。“湯興說。

搜狐集團創始人張朝陽近期曾公開表示,“除了運營平臺造假之外,還有主創團隊把內容賣給平臺之後雇人刷流量。那個數字調了以後,協力廠商資料的很多軟體去抓那個頁面,最後算出來的排行榜,也不靠譜。這都是商業驅動導致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流量資料是評判一個劇成績、商業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流量造假是否影響廣告主的後期投放?

一家為廣告公司提供報告的資料公司CEO告訴記者,對廣告主投放廣告的選擇會有一些影響,但對廣告投放的計量是不影響的。“廣告和視頻網站的播放量在實體層面是兩個不同的系統,是分開的。廣告計量還有一種廣告監測,跟播放量是兩套獨立的系統。”

如何幫助廣告主甄別,他繼續表示,播放量只是衡量一些劇和新媒體關係的其中一部分,我們還包括網路輿情、粉絲回饋等多維度的方式來甄別哪些劇是真正的火哪些存在虛火。

而一位多次在網劇投放廣告的廣告主則對記者表示,刷流量對廣告主來說一定有損害,但在眾多“刷”的流量裡,哪些是完全無效的流量、是垃圾流量,是無法統計得知的。“有些刷的節目,一堆廣告主前赴後繼的買,說明是有價值的。”他說。

實際上,行業在經歷非理性增長後,或許正在回歸理性。“有過一次就壞了口碑,圈子很小,傳得很快。要麼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要麼至少讓交易雙方覺得相對合理。”上述廣告主表示。

利用其他的平臺技術,以代理的形式接小體量的單子。

後期維護階段,即圈內俗稱的“掉量”,當視頻網站系統升級後,會甄別出一批假資料,一部分會被清除、也有全部清除的現象。這時候,就需要重新研究刷法。

整個交易中,採購流量者並不需要與商家簽訂合同,由於行業缺乏協力廠商監管,因此即使簽署合同也不具備法律效應。

按照行業公開報價的均價計算,刷出百億流量需要好幾百萬的費用,對於製片方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據瞭解,目前鮮有如此大體量的單子出現。實際上,由於視頻網站與流量商都明白這其中的“規則”,一旦出現刷量太多,被下架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然而,更加容易被忽視的是,某些視頻網站存在“綠色通道”,即內部人直接調資料,這種情況曾盛極一時,如今正在減少。目前,以網站自製內容居多。

對於這種現象,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少峰對記者表示:“泡沫很突出,平臺利用泡沫吸引更多人製作、在其平臺上播放,部分網路劇用假的點擊量資料來吸引投資。這些內容其實都是血本無歸的,反而是給視頻網站打工。”

博弈:防刷與鑒別

如何防刷?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聯繫了各視頻網站,優酷以擔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為由拒絕了採訪;正在升級系統和技術的騰訊視頻則選擇現階段暫不回應;芒果TV相關負責人也在電話中拒絕對刷流量問題給出回應。

愛奇藝CTO湯興對記者透露,“曾經有一部內容的資料量90%多都是盜刷產生的”。在他看來,資料的真實性是平臺的生存核心生命力之一,他介紹,愛奇藝已建立自有流量防刷系統,通過技術手段對刷量行為進行攔截處理。目前,反作弊團隊有100人左右。

“盜刷有幾個特徵,畢竟不是真實的人的行為,他很多是通過一些固定IP、固定的機器,個別的地區突然之間爆發。有的只是刷播放介面;有的是播放幾秒鐘立刻就退出。這些來源能明顯地追蹤到,它不是正常的人類行為,或該用戶從來未出現。

我們會去監控這些突然異變,也會監控這些來源的IP和用戶。通過這種方式,把這種盜刷的資料清除掉。“湯興說。

搜狐集團創始人張朝陽近期曾公開表示,“除了運營平臺造假之外,還有主創團隊把內容賣給平臺之後雇人刷流量。那個數字調了以後,協力廠商資料的很多軟體去抓那個頁面,最後算出來的排行榜,也不靠譜。這都是商業驅動導致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流量資料是評判一個劇成績、商業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流量造假是否影響廣告主的後期投放?

一家為廣告公司提供報告的資料公司CEO告訴記者,對廣告主投放廣告的選擇會有一些影響,但對廣告投放的計量是不影響的。“廣告和視頻網站的播放量在實體層面是兩個不同的系統,是分開的。廣告計量還有一種廣告監測,跟播放量是兩套獨立的系統。”

如何幫助廣告主甄別,他繼續表示,播放量只是衡量一些劇和新媒體關係的其中一部分,我們還包括網路輿情、粉絲回饋等多維度的方式來甄別哪些劇是真正的火哪些存在虛火。

而一位多次在網劇投放廣告的廣告主則對記者表示,刷流量對廣告主來說一定有損害,但在眾多“刷”的流量裡,哪些是完全無效的流量、是垃圾流量,是無法統計得知的。“有些刷的節目,一堆廣告主前赴後繼的買,說明是有價值的。”他說。

實際上,行業在經歷非理性增長後,或許正在回歸理性。“有過一次就壞了口碑,圈子很小,傳得很快。要麼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要麼至少讓交易雙方覺得相對合理。”上述廣告主表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