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行走隋唐大運河紀實四十二:探尋中國磁州窯“黑白藝術”

磁州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 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 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 自古就有“南有景德, 北有彭城”之說。 窯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台鎮與一帶, 磁縣宋代叫磁州, 故名磁州。

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 並達到鼎盛, 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 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 所以又稱為“黑與白的藝術”, 不僅開創了中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 同時也為宋以後景德鎮青花及彩繪瓷器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古代磁州窯生產規模較大, 現存遺址近20餘處,

主要分佈在現今河北省磁縣境內的漳河流域和峰峰礦區境內的滏陽河流域。 是中國北方一個巨大的民窯體系, 是中國民窯的傑出代表, 具有極為鮮明的民窯特色。

2016年10月5日, 行走隋唐大運河考察組來到河北邯鄲磁縣, 分別探訪中國磁州窯博物館和中國磁州窯富田遺址博物館, 探尋運河文化孕育下的磁州窯文化, 與運河流經的這片土地孕育而生的源遠流長的運河文明。

圖為中國磁州窯博物館外景。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李華錫 攝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考察組前往磁州窯博物館, 經過幾次轉車, 終於在位於磁縣城內磁州路中段路北磁州窯博物館廣場中心地帶看到了博物館的身影。

整個博物館占地7.8畝, 建設總面積5000平方米。 不僅占地面積大, 而且博物館造型奇特, 該館由河北省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 該設計充分抓住磁州窯的特點, 在建築形制上以“窯”為中心, 以“弧”為展線, 上下分兩層, 內設四個大展廳, 在功能上亦設計有文物庫房、學術報告廳, 文物修復室、陶吧等。

據博物館內工作人員介紹,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現有藏品14000餘件, 其中一級文物38件, 二級文物42件, 三級文物1676件。 這些藏品以地域文化為特點, 形成了兩大體系, 即磁州窯文物藏品體系和北朝墓群出土文物體系, 並且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進入序廳, 外形為磁州窯典型的饅頭窯形狀, 居於博物館的中央位置。 序廳圓形內牆以燒成色壁磚和匣缽為裝飾, 突出表現“窯”的氛圍。

正中牆體上是大幅“觀台窯址”噴繪照片, 照片上有饅頭窯、漳河、黃土地和陳列標題“黑與白的藝術”。 照片前面為黑白兩塊相互連接的落地長方體塊石, 分別鐫刻著中英文前言。

頂部裝飾系兩個層次構造的白地黑花大龍盆“龍紋”圖案和龍鳳罐“葵花紋”圖案,

外沿為放射狀鋁合金格柵吊頂, 寓意磁州的泥土經過磁州窯的幻化, 變為“黑與白的藝術”, 上升到頂部, 達到高度的昇華並形成廣泛的影響。

展廳旁邊還掛有一個獲獎證書。 原來, 河北省磁縣磁州窯博物館“黑與白的藝術”在第七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