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原來朱元璋和普洱茶還有這樣一段故事

唐宋時期, 飲茶是先用茶臼將茶葉碾碎, 然後放入沸水中煎煮, 攪勻, 吃下, 故古人所謂飲茶, 是連開水帶茶葉一同咽入肚子的, 是真正的吃茶。 當時國內各地出產的茶葉絕大部分都是“蒸而餅之、蒸而團之”的, 工藝流程很是講究, 資源投入甚大, 頗為奢侈。

但時到今日, 為什麼只剩下普洱茶(及其他個別茶種)保留餅、團等各種形狀呢?這其中原因還要從明太祖朱元璋說起了。

開國皇帝朱元璋, 原是草根出身, 兒時放牛, 後出家當和尚, 還行過乞, 生活非常窮苦, 他看著當時人們的各種奢侈生活極是反感。 其中就包括“鬥茶”, 他看到茶農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製作餅茶、團茶, 而達官貴人們花費大量的金錢來“鬥茶”玩樂的生活方式是奢靡的, 是對資源的一種揮霍。 於是朱元璋當上了皇帝之後, “廢團茶興散茶”的新政就出臺了。

西元1391年, 朱元璋一旨“罷造龍團, 惟采芽茶以進”, 芽茶分為四等, 依次為:采春、先春、次春、紫筍。 由此看來, 洪武二十年是中國飲茶史的一個轉捩點, 意義重大。 朱元璋是這種新式飲茶法的發明人, 貢獻巨大, 讓當時的“鬥茶”之風一掃而去。 貢茶改革很快在各地實施, 並由此帶動了社會風氣向平實樸素的轉變。

於是, 國內的各種茶葉都跟著改頭換面了。

在這次“罷造龍團”改革浪潮中, 因為普洱茶產于雲南, 地處偏遠, 文化迥異, 新政的實施鞭長莫及, 普洱茶餅、團等各種形狀的工藝才得以保留至今, 值得慶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