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薦讀」花戲樓的這副對聯,道盡人生多少事!

凡到過亳州花戲樓的人都會看到一副對聯“一曲陽春喚醒今古夢, 兩般面貌做盡忠姦情”, 橫批“演古風今”。 此聯寓意深遠、發人深省, 閱罷頓生許多感慨, 世事如棋局、人情紙半張, 仿佛再現當年鑼鼓喧囂、歌舞昇平盛景, 賢愚醜美、忠奸廉貪、龍爭虎鬥、千秋功業, 悠悠萬事, 功過自有百姓言。

戲觀國家春秋事, 樓觀人事悲喜情。 古代戲樓多建於商賈雲集之地, 那時沒有太多的文化娛樂方式, 聽戲便是主角。 此時, 不由得聯想起三百六十多年前古譙郡的熱鬧繁榮景象, 花戲樓仙居渦河南岸, 屬商業重鎮碼頭, 往來船隻運輸繁忙, 商人歇腳之余, 分享生意得失, 暢飲亳州美酒, 欣賞精彩戲劇, 猶如徜徉在南京的秦淮河、揚州的瘦西湖, 千種情思、萬般變化盡在戲中, 仿佛再現藍臉的竇爾敦盜禦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令人忘卻憂愁煩惱,

陶醉其中。

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 戲曲一直都在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審美活動中佔據著最為重要的地位, 弘揚真善美、鞭笞假惡醜。 隨著上世紀現代文明的崛起, 西方文化的大量引進, 娛樂方式漸趨多樣, 戲曲慢慢從過去一枝獨秀、舞臺霸主的地位漸漸退了下來, 欣賞古典戲劇, 對當今青少年來說可謂漸行漸遠, 但不可否認的是, 戲曲仍然是我國文藝百花園中最為絢麗的一朵, 那裡蘊涵著中國人最典型的傳統審美方式, 戲曲裡有中國文化的基因。

臺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 站在現代人的立場上再現經典戲劇, 如能巧以取捨, 挖掘傳統戲劇中的炎黃血脈與華夏精神, 厚重的經典就能為現代人的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心靈慰藉。

小小的舞臺能夠再現人世冷暖、演繹人間正義、傳承民族技藝、孕育東方智慧, 戲曲已成為中國人永恆的審美家園。 此聯“喚醒”、“做盡”甚為精闢, 也正如曹雪芹《好了歌》寫的“因嫌紗帽小, 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 今嫌紫蟒長。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 反認他鄉是故鄉。 ”警醒世人, 擇善勿貪。

從審美角度上講, 花戲樓折射了中國傳統藝術的高超精妙, 戲曲本質上是寫意的, 深蘊傳統文化精髓, 如文學、繪畫、書法、詩歌等, 都一脈相通, 代表著中國人獨特的審美特質。 時過境遷, 傳統演出歷史舞臺留下無限的記憶與聯想。 毋庸置疑, 欣賞戲曲有一定的門檻, 觀眾要經歷一個從看熱鬧到看門道的過程, 時尚的東西太單薄,

當人們膩煩了感官刺激, 有了一定的審美修養和內涵時, 聆聽古典戲劇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離合悲歡演往事, 愚賢忠佞認當場。 ”戲樓的對聯, 與花戲樓對聯有異曲同工之妙。 長城最西部關隘——嘉峪關, 是萬里長城西端的起點, 同時又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 戍邊守關將士的軍旅生活寂寞枯燥、沉悶單調, 戲樓可以為他們帶來歡樂, 同時也為絲路商人增加一點生活情趣。 自古絲路商人有“出了嘉峪關, 兩眼淚不幹, 上望灰色天, 下看戈壁灘”的愁苦。 更盡一杯酒, 再看一折戲, 走出雄關漫道的商旅之路, 或許戲劇的印記成了商人漫漫路途的精神歸宿。

當前影視傳媒的衝擊與創新, 抹不去古老戲劇的光彩與魅力,

現在的年輕人早已沒有看一場古裝戲的嚮往與期盼, 只有當年沒有任何娛樂形式、半年甚至一年才能聽一次戲劇的人才會有切身感受, 戲比天大是戲曲傳承人的不懈追求。 讚歎之餘, 古老的戲臺演出已離我們遠去, 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面容, 餘音繞梁的吟唱, 留給後人無限的遐思。 這座昔日絢麗的戲樓, 既演帝王將相的陽春白雪, 也唱尋常百姓的家長里短。 舞臺之下, 達官貴人坐樓上、黎民百姓坐中間;舞臺之上, 一桌兩椅, 唱念做打, 節奏唱腔, 全憑演員高度程式化的表演營造具體的戲劇情境來表現鮮活人物, 三五步走遍天下, 六七人千軍萬馬……

假像傳真, 演古今之奇事;虛也成實, 諷古今之餘韻。 這座罕見的傳世珍品——花戲樓是古老的印證, 是戲曲的符號,是虛幻的現實,是不朽的傳奇!但願戲樓演繹傳統藝術瑰寶弦歌不輟、歷久彌新。花戲樓不僅是戲曲文化的根,更是無限的財富。(侯廣宇)

是戲曲的符號,是虛幻的現實,是不朽的傳奇!但願戲樓演繹傳統藝術瑰寶弦歌不輟、歷久彌新。花戲樓不僅是戲曲文化的根,更是無限的財富。(侯廣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