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古代十大兵書,他一人獨佔兩席,公認的民族英雄

(戚繼光石像)

簡介

戚繼光(西元1528年-1588年), 字元敬, 號南塘, 晚號孟諸, 卒諡武毅, 山東蓬萊人, 明朝抗倭名將, 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其實說到戚繼光這個名字, 可謂是如雷貫耳, 家喻戶曉。 當然, 他最大的標籤應該是“抗倭名將”跟“民族英雄”這兩個了。 其實戚繼光不止打倭寇厲害, 對付當時關外的蒙古騎兵也有一套, 是個名副其實軍事天才。 他寫的兩本兵書, 獨佔中國古代十大兵書兩席, 可謂文武全才。

(戚繼光影視形象, 趙文卓飾)

威震東南

明朝自洪武年間起, 在東南沿海地區就開始有倭寇出沒了。 但明初國力強盛重視海軍、海運建設, 因此明初時的倭寇並未能釀成大患。 一直到明朝中期, 由於政治腐敗, 海軍鬆弛才慢慢導致倭患愈演愈烈, 明軍無可奈何。

後戚繼光赴任浙江, 發現問題出在當時的士兵身上, 不是沒有鬥志就是能力平庸。 後來戚繼光從金華、義烏兩地招募3000士兵進行嚴格特訓, 雖然戰況有所改變, 但損失也很大, 可謂是傷敵一千, 自損八百。

戚繼光苦思冥想, 後來據說是從《易經》中演化出“鴛鴦陣”, 該陣以十一人為一陣, 攻守兼顧, 以極小的代價大破倭寇, 無敵于東南沿海。 為患東南沿海200多年的倭患終於在戚繼光手上覆滅。

(戚繼光影視形象, 朱曉漁飾)

北禦韃靼

戚繼光威震東南的事蹟大家也都比較熟悉, 各大影視作品也都是以此為背景。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 戚繼光對於北方的防禦事業也很有成就。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主要外患就是北方的遊牧民族,

蒙古跟明朝一直都是死敵(明趕跑了元), 數百年來北方邊境少有安寧。

平定完倭寇之後, 戚繼光奉命北調九邊重鎮中最重要的薊鎮, 薊鎮東起山海關, 西至居庸關, 拱衛京師。

戚繼光鎮守薊鎮時, 根據北方遊牧民族作戰的特點, 建立了車營來克制騎兵。 戚繼光對於防禦工事也頗有心得, 現北京一代的長城基本都是他負責修的。 他還富有創造性地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 進可攻退可守。 北蠻多次進犯, 都以失敗告終。

(戚繼光像)

後記

戚繼光的成就還遠遠不止這些, 他還發明改良了一些軍備, 包括戚氏軍刀, 狼筅, 火炮(虎蹲炮);寫下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兩本兵書被選為中國古代十大兵書之內, 一人獨佔兩席;又留下了《止止堂集》等詩文篇章;在書法上也頗有造詣。 。 。

萬曆十年(西元1582年), 戚繼光朝廷支持者內閣首輔張居正病逝, 戚繼光失去靠山, 先被調離軍事重鎮, 再被罷免歸鄉, 最後病死故鄉, 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對於戚繼光來說, 官職只是實現心中抱負的階梯, 並非追求其所帶來的名利和地位。他對於官場的態度,就如他留下的那句千古名句一樣,“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

並非追求其所帶來的名利和地位。他對於官場的態度,就如他留下的那句千古名句一樣,“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