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還記得你與基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嗎?

你是老基民還是新手上路?還記得你與基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嗎?

今天是我們基金定投實操PK的第一天, 鋪子裡的四位小二想給和大家分享一下當年我們第一次接觸基金的那些事,

讓大家對我們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 M O N E Y U P —

性感小魔仙

第一次接觸基金, 是在15年5月份的時候, 剛畢業2年。 手裡有一些積蓄, 其實是很少的那種, 然後又一心想發財, 想賺錢。

看見公司的同事都在買股票, 但是自己那點錢, 根本進不了股市。 況且股市的高風險, 自己這點血汗錢根本捨不得糟蹋。

同事說, 你可以買基金哈, 那個風險小, 還蠻賺錢的。 同事這麼說, 我也不知道可信不可信, 就惦記著, 沒敢下手。

下班回家, 我就突然說起這件事情。 姐妹說, 他們老闆投資股票和基金每次都能賺, 老闆的車子都是靠炒股和投資基金賺的。

姐妹這麼一說, 我就立馬起勁了, 一心想著靠這點投資發家致富,

走上人生巔峰。

就攛掇姐妹問問老闆, 買的什麼基金。 我姐妹也是個二傻子, 自己啥也不懂。 (後來才知道, 人家賺錢都是投資的, 最少的是好幾萬, 一般都是好幾十萬, 我們那點錢真的只能算是去練手的。 )

當時在哪裡買, 都不知道, 就問了我同事, 讓我在XX基金網, 註冊一個帳戶, 註冊的過程還是同事幫忙的, 風險預測都是同事給做的, 然後我回家教我姐妹, 我們倆個啥也不懂的直接買了。

15年6月1日, 作為兒童節的禮物, 我們正式入市。

那會真的是什麼都不懂, 什麼指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這些名詞一概不知。

更別說什麼風險級別, 收益了。 現在想想那會兒真是傻到家了。

剛開始買的前幾天一路飆紅, 收益還行,

自己暗自得意。 到了15年6月15號大盤開始暴跌。

然後就一路綠, 當時暴跌的原因都不知道。 後來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 才知道我第一次買的是股票型基金, 還是在最高點的時候買的, 當時對定投還沒有任何概念, 分分鐘被套!

第一次接觸基金就這樣慘敗了。

— M O N E Y U P —

壯小二

作為一個投資理財方面的老司機, 小二的基金史也算是頗有意思的。

最早是在07年春節過後, 第一次接觸的是股市, 正好遇到一波牛市行情, 從來沒炒過股的我, 在當時幾乎是全民炒股的熱潮下, 跟隨大流進到股市撈金。

那個時候幾乎無論買哪檔股票都賺錢, 我還記得當初選了一隻“賽迪傳媒”, 還有一隻ST股, 操作了幾波漲停板, 本金翻了差不多一倍, 當時就有點輕飄飄地覺得自己要成股神了,

還自封“意識型炒股高手”

帥不過三秒, 結果……

大盤短暫的6000點之後, 就開始一路下跌, 從未經歷過這種斷崖式下跌的我不知所措, 還始終堅信著大盤有一天會重回6000點, 繼續相信自己的意識流判斷, 最終虧到只剩三成本金的時候忍痛割肉, 告別股市, 至此, 第一次接觸投資失敗。

第一次接觸基金, 是在2010年, 因為有之前股市的慘痛教訓, 一直遠離投資市場, 專心勤奮賺錢, 終於在當時房價還未瘋長的時候, 湊齊了首付買了人生第一套房。

在銀行辦理房貸的時候, 銀行的經理意思是:我們給你批了房貸, 你就支持一下我們的業務, 做個基金定投吧。

於是, 先是給填了個表格, 測試出我是穩健型投資風格,

然後給我推薦了一檔基金, 每月定投500塊, 具體是哪一隻現在已經不記得了。 只記得當時定投了有差不多一年的時間, 自己也基本上沒管過, 就當是在存錢。

誰知道, 一年後不僅沒賺錢, 帳面上的數字還虧損了一兩百。 當時第一感覺就是銀行理財經理真沒責任心, 真不專業。

也就因為這事, 激起了我重回投資市場的興趣。 再戰投資市場, 一定要先用知識武裝自己, 於是各種理財書籍先走一遍, 再往股市、基金走一圈, 2012年經過兩年的熊市洗禮, 終於趕上了14年的一波上漲行情, 並成功在4000多點的時候逃離市場, 保住勝利果實。

從去年開始, 因為工作重心的原因, 不能花太多時間去研究股票市場。 於是將主要投資放在了基金上, 到現在成績也還算可以吧。

今年的重心還是在基金方面,希望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 M O N E Y U P —

學霸錢多多

從小我媽就說我膽大。恩,我叫錢大膽(不是錢大傻)。

膽大之處在哪裡?第一筆投資不是理財產品,也不是基金,而是股票。當然了,剛開始是幫家人代操。看了點書,用真金白銀砸了點經驗。在股市沒賺什麼錢,因為實在不懂。就知道瞎買瞎賣,追漲殺跌的事情沒少做。還好是在市場調整期操作,最後帳面也不是很難看。

大學畢業就徹底出來,不再碰。

為什麼不買基金?還不是因為我媽,我媽很早就接觸基金了,大概是我上小學的時候,她不懂也不愛管,就全權交給她朋友買賣。結果可想而知,虧得差點沒朋友。

所以剛開始我對基金是抗拒的。其實基金就是集合大家的錢去做投資,賺了錢大家一起分。那多好啊,選個股票型基金,讓經理人幫我買股票,讓他去打理。就這樣,我決定當基民了。

13年,我讀研,生活費加補助讓我的小日子過得還算滋潤。我就將每個月的生活費勻出來做定投。那時候市場不溫不火,還在07年的大跌中喘息,正是建倉的好時機。作為一個老股民,基金市場的波動我是很淡定的,很平靜的定投了兩年。

然後就到了15年的大牛市。最高點我沒出來,因為我也不知道哪一天會跌。只是突然隔壁家二大娘都開始炒股這件事讓我有點擔憂。

想起了一個小故事:一位在股票交易所門口賣報紙的老大媽股市大發。人們請教她老人家,她講,當股票交易所門可羅雀、無人問津時,她的報紙沒得賣,便得閒進股市買股票,等到門口人頭攢動時,她的報紙賣得火,根本沒有時間關心股票,爽性全賣了吧。這樣一而再、再而三,便大發了。

這大概就是巴菲特爺爺說的: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

我一向從心,就在15年4月半山腰的時候分批出倉了。

沒有賺到最多,但是能保住盈利我還是很滿足的。

— M O N E Y U P —

無敵小馬哥

初識基金,那是09年的事了.

記得那是一次下班回家後接到了母親的一通電話,大概的意思是在半年前經銀行的推薦申購了5000元基金,半年過去了,淨值從1元跌到了5毛多,著實令母親有些心痛和不安,甚至認為被銀行騙了,想去找當時的銷售人員討個說法。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我意識到母親很可能是被行銷了。

在安撫好她之後,就開始了我與基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在網上找了很多關於那只名為“博時XXXX基金”的資料,從基金名稱、代碼、基金公司、淨值走勢、過去的表現……

母親的一通電話反倒拓寬了我的思維疆域,讓我認識了一個新的投資工具。

在當時,面對已經虧損接近一半的局面,必須做出調整,短時間內想解套是不太可能的了。

在網上大致瞭解了一下基金的投資風險,決定讓母親贖回剩餘的份額,轉投到新發的債券型基金(隨便買了一隻),暫時別碰高風險的基金。

後來才知道,09年是市場剛崩跌不久,轉投債券型基金也是算蒙對了。

還記得你與基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嗎?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留言

說出你的第一次吧

到現在成績也還算可以吧。

今年的重心還是在基金方面,希望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 M O N E Y U P —

學霸錢多多

從小我媽就說我膽大。恩,我叫錢大膽(不是錢大傻)。

膽大之處在哪裡?第一筆投資不是理財產品,也不是基金,而是股票。當然了,剛開始是幫家人代操。看了點書,用真金白銀砸了點經驗。在股市沒賺什麼錢,因為實在不懂。就知道瞎買瞎賣,追漲殺跌的事情沒少做。還好是在市場調整期操作,最後帳面也不是很難看。

大學畢業就徹底出來,不再碰。

為什麼不買基金?還不是因為我媽,我媽很早就接觸基金了,大概是我上小學的時候,她不懂也不愛管,就全權交給她朋友買賣。結果可想而知,虧得差點沒朋友。

所以剛開始我對基金是抗拒的。其實基金就是集合大家的錢去做投資,賺了錢大家一起分。那多好啊,選個股票型基金,讓經理人幫我買股票,讓他去打理。就這樣,我決定當基民了。

13年,我讀研,生活費加補助讓我的小日子過得還算滋潤。我就將每個月的生活費勻出來做定投。那時候市場不溫不火,還在07年的大跌中喘息,正是建倉的好時機。作為一個老股民,基金市場的波動我是很淡定的,很平靜的定投了兩年。

然後就到了15年的大牛市。最高點我沒出來,因為我也不知道哪一天會跌。只是突然隔壁家二大娘都開始炒股這件事讓我有點擔憂。

想起了一個小故事:一位在股票交易所門口賣報紙的老大媽股市大發。人們請教她老人家,她講,當股票交易所門可羅雀、無人問津時,她的報紙沒得賣,便得閒進股市買股票,等到門口人頭攢動時,她的報紙賣得火,根本沒有時間關心股票,爽性全賣了吧。這樣一而再、再而三,便大發了。

這大概就是巴菲特爺爺說的: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

我一向從心,就在15年4月半山腰的時候分批出倉了。

沒有賺到最多,但是能保住盈利我還是很滿足的。

— M O N E Y U P —

無敵小馬哥

初識基金,那是09年的事了.

記得那是一次下班回家後接到了母親的一通電話,大概的意思是在半年前經銀行的推薦申購了5000元基金,半年過去了,淨值從1元跌到了5毛多,著實令母親有些心痛和不安,甚至認為被銀行騙了,想去找當時的銷售人員討個說法。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我意識到母親很可能是被行銷了。

在安撫好她之後,就開始了我與基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在網上找了很多關於那只名為“博時XXXX基金”的資料,從基金名稱、代碼、基金公司、淨值走勢、過去的表現……

母親的一通電話反倒拓寬了我的思維疆域,讓我認識了一個新的投資工具。

在當時,面對已經虧損接近一半的局面,必須做出調整,短時間內想解套是不太可能的了。

在網上大致瞭解了一下基金的投資風險,決定讓母親贖回剩餘的份額,轉投到新發的債券型基金(隨便買了一隻),暫時別碰高風險的基金。

後來才知道,09年是市場剛崩跌不久,轉投債券型基金也是算蒙對了。

還記得你與基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嗎?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留言

說出你的第一次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