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在P2P理財 老年群體為什麼總是受害群體

(原標題:為什麼老年群體在P2P理財的過程中那麼輕易的上當受騙呢? )

2017年7月10日消息, 在互聯網金融, 老年人同樣注重P2P理財, 努力著讓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

如果只是存在於銀行, 到時候會出現縮水的現象。 但是, 相比年輕人投資理財, 老年人理財是受害最大的群體, 可謂是屢屢被騙。 那麼問題來了, 究竟是什麼原因, 讓老年群體在P2P理財的過程中那麼輕易的上當受騙呢?

一、可怕的心理——愛貪小便宜

現在很多老年人手裡都有一大筆錢, 這樣一筆錢雖然存在銀行靠譜, 但是收益太一般了。 老年人為了追求一點高利率, 就容易在這條道路上滋生危險。 於是就會出現一些P2P理財不法分子, 向老年群體兜售理財產品, 吹噓產品的收益率高達30%以上, 引誘老年人上鉤。 高收益、高利率、高回報其實都是虛幻的陷阱, 老年人很容易被騙。

二、P2P理財知識嚴重匱乏

雖然P2P理財的門檻低,

不怎麼需要的金融知識, 但是並不代表就不去掌握基礎的理財知識。

老年人獲取資訊的管道少, 金融知識資訊處理的能力也弱, 理財的風險意識要比正常的年輕人要差很多, 因此會造成老年人在投資理財上的盲目性, 陷入高風險的理財環境中, 資金受損的可能性極大。

三、老年群體缺乏嚴重的親情關懷

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了老年化, 青年勞動力要麼外出上班, 要麼在身邊但忙於工作很難給予老年人正常的人情關懷。 很多的老人都開始成為空巢老人, 沒人子女關心, 沒有孩子的陪伴, 老年人會急缺親情的撫慰。

當老年群體與親人的關係漸行漸遠時, 沒有了關懷, 很容易在外被一些騙子利用。 例如在P2P投資理財時,

騙子就開始和老年人打親情牌, 還會給一點小利益, 然後老人會在這些騙子身上找到久違的關懷, 於是, 開始陷入理財的騙局中。

四、對外人過於信任

老年人當被忽悠後, 就會執迷於他人的話語, 極度信任對方, 乃至對於自己的親人都開始不相信。 在遇到P2P理財的騙子時, 很容易被對方吹噓的“存平臺比存銀行高3-4倍收益”的話迷惑, 過度的輕信對方, 然後把本想存銀行的錢投到了理財平臺, 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五、過於趕潮流

老年群體一般接近退休或將退休, 他們肯定有很多時間很多精力來做一些非工作之外的事情, 尤其是能得到諸多收益的事情。

在以往, 股市很火的時候, 老年人跟著炒股;不久後, 基金大幅度上漲的時候,

老年人又開始搶著買基金;現在P2P投資理財興起, 於是他們開始進軍P2P理財, 妄想著又是一樁掙錢的好買賣。 老年人都不瞭解整個市場行情, 容易隨大流, 把辛苦一輩子的錢砸進去, 到時候往往人去樓空。

現今, 老年群體往往在以上這些情景下容易處於P2P理財受騙。 老年人手上有點錢想著找個地方理理財, 這當然不是壞事。 但是我覺得, 作為子女, 最好是幫助父母老人打理理財, 除掉他們每個月的生活費用, 其餘的錢, 可以拿去理財。 如果你不懂得理財, 哪怕是把他們的錢存在貨幣基金也比他們上當受騙強。

關注手機中金網(http://m.cngold.com.cn), 掌握最新財經要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