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董子健化身少年巴比倫,演繹《陽光燦爛的日子》

《少年巴比倫》所營造的時代感很像《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鋼的琴》。 片頭就是在向《陽光燦爛的日子》致敬, 都是以一位老師在課堂上上課卻遭到學生的捉弄與嘲笑開頭,

片尾則很像《鋼的琴》, 都是以工廠被拆除劇終, 象徵著以90年代工廠“下崗潮”為背景的這個時代裡發生的故事的結束。 “少年”象徵著這個片子青春的主題, 而“巴比倫”則是這部片子的時代背景和感情基調。 巴比倫王國早已是一片廢墟, 成為一段歷史, 正如那個年代早已逝去, 成為人們的一段回憶。 而古巴比倫王國的著名建築“空中花園”, 則象徵著對美好的憧憬和在那個時代背景下董子健飾演的路小路對愛情的可望不可及。

很多人對這部片子評價並不高, 因為對片子專業分析的話有很多主觀層面上的“硬傷”。 但是在眾多以圈錢為目的的國產電影中, 《少年巴比倫》絕對是奔著電影本身去的, 也絕對是用心製作的, 單憑這一點就已經難能可貴了。 電影跳出了青春片就發生在校園裡, 穿著校服的男女學生混亂的感情線的老套, 其中塑造的時代感和人物形象也都很真實, 夾帶一點黑色幽默。 場景也拍得很美, 由於工廠排放的煙霾,

整個天空都是粉紅色的。 印象最深的鏡頭是路小路和小李去鍋爐房換燈泡, 七個燈泡一個個亮起來, 很有層次感。 配樂用得也很有感情, 最後路小路獨自坐在白藍曾待過的電影院, 把她留下的帽子扣在臉上那一段, 張楚的《姐姐》很好地展現了這段姐弟戀的迷茫無望和離開後的傷感孤獨。

“工廠”、“鐵飯碗”、“夜校”、“成人高考”等現在已經遠離我們生活的詞彙卻是那個年代的主流。 主人公路小路的夢想就是在機關科室做一個拿著國家的“鐵飯碗”, 每天喝茶看報、無所事事的小科員。 但他只是一個工廠的小學徒, 還是也在工廠上班的爸爸用甲魚換來的機會。 進入工廠也算拿到了“鐵飯碗”, 在戴城幾乎人人都是工人。 路小路接受了這樣的安排, 每日只是混吃等死。

片中大部分鏡頭都是在工廠拍攝的, 有很多片段都真實還原了那個年代工廠裡的生活。 工廠裡的男人都對女人有著幻想, 而女人分為未婚的小姑娘和已婚的阿姨, 她們也同樣對異性存在著渴望, 大家互相調戲取樂。 工廠也呈現出了那個年代的臃腫和閒散。 每個部門都有很多人, 卻無事可做, 有事也無人做。 換個燈泡都要路小路和小李兩個人一起去, 而且小姑娘們不停地找他倆, 一去就是四個小時, 換燈泡只用幾秒, 剩下時間就和小姑娘們聊天打鬧。 20歲的他,揮霍著最燦爛,也是最腐爛的青春。

白藍雖然也在工廠上班,卻顯得與大環境格格不入。從一開始她逆著逃難的人群前行、她與眾不同的衣著到她成熟高冷的行為和內心,都完全不屬於工廠,不屬於戴城。最終白藍離開了戴城,去了上海讀書。這樣一個清新脫俗、漂亮成熟的女生是每個少年青春期都會迷戀的類型吧。而且白藍很神秘,好像沒什麼朋友和親戚,因為本就不屬於這個小地方,自然也就不屑於和這裡的小工人打交道,但是有很多追求者。

除了路小路以外,還有官二代畢國強和保安科科長王明也追求過白藍。路小路在與小畢的愛情競爭中顯得自卑,同樣是去接白藍,小畢騎的是漂亮的摩托車,而路小路騎的是借來的自行車;在救援跳樓的女工過程中,路小路想要冒失地把她拉下來,而小畢則是成熟地勸說並成功把女工勸了下來。雖然路小路自帶主角光環,但如果不是小畢被調走去當處長,娶了副縣長的女兒,退出了對白藍的追求,他很可能因為自卑而做出一些蠢事,最後自己放棄。在青春中,總會遇到一些太優秀的情敵,家庭條件好、人帥、還成熟聰明有能力,小畢就是這種形象的代表。小路在現實面前所能做的只能希望他有更好的選擇而放棄,或者當一個“老實人”,等白藍被玩膩了,被甩了以後再回來找他。

電影中對路小路愛情心態的描寫很符合20歲的那種幼稚、衝動和中二。路小路一開始故意撒釘子給白藍補車胎開始;然後偷她的自行車,每天下班在門口等她,想送她回家;盡一切可能想跟白藍單獨相處;跟王明比耐熱;喝完酒去她家撒酒瘋等,都是20歲的少年的手段和心態。這些事很多人都曾做過其中的一兩件來吸引對方注意。所以當在電影中看到這些鏡頭時,只能尷尬地笑笑,既替小路尷尬,又替自己當年的行為尷尬。

很多人都覺得《少年巴比倫》的敘述很混亂,很多橋段都與前後沒關聯,很沒意義。但也許青春沒來就是沒什麼關聯,沒什麼意義的吧。這樣反而顯示了青春的混亂,好像所有事情都是一團漿糊,不知道怎麼發生的,也不知道怎麼結束的。混亂的不止是青春,還有年代。那個年代似乎善惡無報。仔細看的話電影中好像“好人”最後都是以悲劇結尾,而“壞人”則是逍遙自在。路小路最後沒找到白藍;他的父親也下崗了;牛師傅受傷後退休了;小噘嘴掉進了下水道被開水燙到胸口以下完全殘廢,最後賠償只有一個空調;“長腿”努力學習考試,但可能一輩子都離不開管工班。而“壞人”呢?翁大齙牙和小跟班毀了小噘嘴的一生,卻沒有任何懲罰;“倒雞”公報私仇,置牛師傅性命于不顧,最後好像也沒什麼懲罰。

當然片子中也一些不足,開頭是牛師傅被炸上天后像動畫片一樣坐在蓋子上飛的這種處理跟電影的整體風格不太相符,看起來很出戲。最後路小路獨自坐在電影院,電影院卻放起了他和白藍在一起時的回憶。不是說這種處理手法不行,只是這種手法有點形式主義,可能會 有點奇怪的感覺。這些只是片子風格不太統一的問題,劇情本身問題不大。

20歲的他,揮霍著最燦爛,也是最腐爛的青春。

白藍雖然也在工廠上班,卻顯得與大環境格格不入。從一開始她逆著逃難的人群前行、她與眾不同的衣著到她成熟高冷的行為和內心,都完全不屬於工廠,不屬於戴城。最終白藍離開了戴城,去了上海讀書。這樣一個清新脫俗、漂亮成熟的女生是每個少年青春期都會迷戀的類型吧。而且白藍很神秘,好像沒什麼朋友和親戚,因為本就不屬於這個小地方,自然也就不屑於和這裡的小工人打交道,但是有很多追求者。

除了路小路以外,還有官二代畢國強和保安科科長王明也追求過白藍。路小路在與小畢的愛情競爭中顯得自卑,同樣是去接白藍,小畢騎的是漂亮的摩托車,而路小路騎的是借來的自行車;在救援跳樓的女工過程中,路小路想要冒失地把她拉下來,而小畢則是成熟地勸說並成功把女工勸了下來。雖然路小路自帶主角光環,但如果不是小畢被調走去當處長,娶了副縣長的女兒,退出了對白藍的追求,他很可能因為自卑而做出一些蠢事,最後自己放棄。在青春中,總會遇到一些太優秀的情敵,家庭條件好、人帥、還成熟聰明有能力,小畢就是這種形象的代表。小路在現實面前所能做的只能希望他有更好的選擇而放棄,或者當一個“老實人”,等白藍被玩膩了,被甩了以後再回來找他。

電影中對路小路愛情心態的描寫很符合20歲的那種幼稚、衝動和中二。路小路一開始故意撒釘子給白藍補車胎開始;然後偷她的自行車,每天下班在門口等她,想送她回家;盡一切可能想跟白藍單獨相處;跟王明比耐熱;喝完酒去她家撒酒瘋等,都是20歲的少年的手段和心態。這些事很多人都曾做過其中的一兩件來吸引對方注意。所以當在電影中看到這些鏡頭時,只能尷尬地笑笑,既替小路尷尬,又替自己當年的行為尷尬。

很多人都覺得《少年巴比倫》的敘述很混亂,很多橋段都與前後沒關聯,很沒意義。但也許青春沒來就是沒什麼關聯,沒什麼意義的吧。這樣反而顯示了青春的混亂,好像所有事情都是一團漿糊,不知道怎麼發生的,也不知道怎麼結束的。混亂的不止是青春,還有年代。那個年代似乎善惡無報。仔細看的話電影中好像“好人”最後都是以悲劇結尾,而“壞人”則是逍遙自在。路小路最後沒找到白藍;他的父親也下崗了;牛師傅受傷後退休了;小噘嘴掉進了下水道被開水燙到胸口以下完全殘廢,最後賠償只有一個空調;“長腿”努力學習考試,但可能一輩子都離不開管工班。而“壞人”呢?翁大齙牙和小跟班毀了小噘嘴的一生,卻沒有任何懲罰;“倒雞”公報私仇,置牛師傅性命于不顧,最後好像也沒什麼懲罰。

當然片子中也一些不足,開頭是牛師傅被炸上天后像動畫片一樣坐在蓋子上飛的這種處理跟電影的整體風格不太相符,看起來很出戲。最後路小路獨自坐在電影院,電影院卻放起了他和白藍在一起時的回憶。不是說這種處理手法不行,只是這種手法有點形式主義,可能會 有點奇怪的感覺。這些只是片子風格不太統一的問題,劇情本身問題不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