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山西有座古燈博物館,帶你從戰國一直穿越到民國~

一盞燈, 照廳堂, 暖人心。

一盞古燈, 凝聚了時代的藝術與持者的匠心。

一座古燈博物館, 滲透了古時工匠的智慧, 飽含了今日收藏者的心血, 也讓我們得以觀古今藝術、思前世今生。

今日, 小編帶大家走進山西省第一家集陳列、展覽、收藏、研究和社會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歷代古燈博物館, 欣賞古燈中神乎其神的國寶級神品。

山西慧光古燈博物館

從戰國到民國

2000多盞古燈

從造型到材質, 從顏色到大小

不同的藝術風格, 一樣的深藏匠心

“一燈能破千年暗, 一智能滅萬年愚”。 山西慧光古燈博物館位於蒙山景區, 古樸典雅的館廳與童子寺燃燈塔遙相對應。

館藏古燈千餘盞, 所展示的都是其中的精品。 戰國的陶豆燈、漢代的鐵行燈、南北朝的青瓷燈、宋代的省油燈、明代的三彩燈、清代的青花瓷燈、民國的美孚燈……這裡有一部完整的古燈發展史, 很多藏品在國有博物館都難得一見。

北朝雁形燈

金元三彩爐形燈

宋代省油燈

宋代白玉靴形燈

古今藝術、思前世今生。 每一盞古燈, 都滲透了古時工匠的智慧和匠心, 也飽含了今日收藏者的心血。 Now, 小編摘錄了一篇文章, 讓我們跟著作者走進館長李峰的世界。 (注:文章轉載自2011年8月16日《山西經濟日報》)

▼▽▼▽▼▽▼▽▼▽▼

守候跨越千年的“燈光”(翟步庭)

隨著時代的進步,曾經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溫暖的古燈,逐漸跌落在歷史的塵埃中,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然而,古燈並不僅僅是一件過期的物件,而是一條凝固的歷史長河,代表著歷史、文化和藝術。

戰國青銅燈、漢代陶燈、清代瓷燈……二十幾年下來,李峰收藏了500盞古燈,耗資50多萬元。

從一開始的好玩到現在想開一家古燈博物館,一路走來,不知不覺間,保護古燈、傳承民俗文化已與他的生命融為一體。如今,49歲的他仍然奔走在“尋寶”的路上,帶著自己獨特的感情,從收藏中感悟著凝固的歷史和時間的永恆。

燈 緣

在李峰的辦公室內,他專門開闢出一間屋子,收藏這些寶貝疙瘩,不大的空間內,四周緊貼牆壁的架子上,古燈靜靜地“棲息”在上面。

“唐黃釉 ‘婦人燈’、明代冥器燈、‘一路平安’鹿形燈、山西特有的老鼠偷油燈、天寶燈、鼓形燈……共400多個品種。”燈的歷史在李峰解說下成了一幅幅流動的畫卷。

這些燈“每個和每個都不重樣”。筆者徜徉在燈的海洋裡,聆聽著一個個典故,古燈點亮了一個超乎想像的神奇世界。

“我收的第一盞燈是省油燈。1985年,去河南省一座山裡寫生,晚上溜出去玩常伸手不見五指,如果有盞燈該多好,從此,他便對燈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情感。”李峰回憶著藏燈緣由。

1990年,李峰參加工作,從事服裝研究。在一次古服飾收集時,突然,一些不起眼的瓶瓶罐罐吸引了他的目光,這是什麼東西?跟老鄉們聊天時,這才知曉這是古人用的燈,他頓時來了精神。一打聽得30元,“買還是不買,當時一個月工資只用90元錢。”最終,一咬牙,一跺腳,買了下來。後來才得知這是一盞省油燈。

“有句俗話叫 ‘這人不是省油的燈’,指的正是這個省油燈。”外行人看燈,只看到造型有趣,卻不知道其實燈裡另有乾坤。李峰拿起一盞省油燈,介紹著原理。“省油燈最早由四川成都附近的邛窯燒制,宋代山西也有,是古代的節能環保燈。形狀似碗,碗壁內部中空,設有夾層,底層注水,上層放油,點燃燈撚時,水可以降低燈體溫度,減緩油料揮發,達到省油目的。直到20世紀中期,省油燈仍很常見。”

只要說起古燈,李峰總是滔滔不絕。“古代人和我們一樣,會根據燈的使用地而設置不同用途的燈具,比如“公共場所”要用大的陶燈,注入油比較多,而出門時則要提 “行燈”,可以掛在牆上,插在土裡……”

尋 燈

為了淘到更多的古燈,多年下來,除了新疆、西藏之外,李峰的足跡遍佈全中國。

收藏既是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2007年,出差途中,李峰相中了重慶的一盞省油燈,對方要價3000元,他覺得價高,談不攏只得返回成都。不買,心裡總有個念想,就又借機回去“砍價”。就這樣,反復了兩三趟後,對方也被他折服,最後2700元拿下。

並不是每次都能這麼幸運。2009年,李峰在北京報國寺看到一件戰國時期的青銅燈,售價12萬元,他當時沒有足夠的資金。一個月後,等到他籌集好款項,再去時,這盞燈已經賣掉了。這讓他至今仍然很是後悔。

多年的經歷,讓他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贗品很難逃過他的眼睛。如今,一般的燈,他都能說出年代和當時燈的具體情況、使用的方式、歷史淵源等。

在他的收藏系列中,除了古燈,還有解放後人們使用的燈,“這個是文革燈,上面刻著‘孟家用’,這是百姓中的有錢人去專門定制的。”李峰指著一個刻有“為人民服務”的陶瓷燈說,這是典型的山西地區百姓用燈,他們發自內心地讚揚社會、表達對黨的感激。

夢 想

嚴格意義上說,李峰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收藏家,現實中,他是一位商人,經營一家雕刻公司,時刻為了家人的生計而奔波。

對他來說,收藏過程中,最缺的就是資金。早些年,由於經濟條件有限,怎樣在保證家裡正常生活的同時,盡可能多地收藏一些古燈,著實讓他動了不少腦筋,為了買到心儀的古燈,家裡人跟著他一塊節衣縮食。長期下來,家人頗有怨言,“你鼓搗的這些東西又不值錢,收藏起來有什麼用呀?”

面對家人的指責,李峰心裡也很糾結。“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東西都被破壞了,不能讓外國人都把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收到他們國家去。”抱著這樣的信念,他更加努力。

隨著收藏的東西越來越多,怎麼安置古燈,又成了他的一塊心病。“當時,沒有房子,我們一家人借住在朋友給提供的小平房中,實在是沒有多餘的地方存放。只能收上一點,就近存放在當地同學家中,等到有條件了,再挪回來。”以前的經歷,至今回想起來,他心裡都不是滋味。

“由於經濟條件有限,我只能遇上一個買一個。近幾年,古燈越來越少,尤其是山西特有的東西,流失到外面去的很多,我希望能逐步收集,儘量形成一個民間燈系列的鏈條。”看著收藏的古燈佔據了屋子大部分空間,李峰說,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給500多盞古燈找個合適的環境,把它們展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總有人問李峰這些燈到底值多少錢?他總是笑著說:“我這只收不出,也沒評估過它們的價值。”在他看來,這些燈的價值並不能通過錢來衡量,只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瞭解它的意義,因為古燈代表著歷史、文化和藝術。“燈光象徵著光明和希望。離開燈和燈光,人生就失去了方向。

▼▽▼▽▼▽▼▽▼▽▼

守候跨越千年的“燈光”(翟步庭)

隨著時代的進步,曾經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溫暖的古燈,逐漸跌落在歷史的塵埃中,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然而,古燈並不僅僅是一件過期的物件,而是一條凝固的歷史長河,代表著歷史、文化和藝術。

戰國青銅燈、漢代陶燈、清代瓷燈……二十幾年下來,李峰收藏了500盞古燈,耗資50多萬元。

從一開始的好玩到現在想開一家古燈博物館,一路走來,不知不覺間,保護古燈、傳承民俗文化已與他的生命融為一體。如今,49歲的他仍然奔走在“尋寶”的路上,帶著自己獨特的感情,從收藏中感悟著凝固的歷史和時間的永恆。

燈 緣

在李峰的辦公室內,他專門開闢出一間屋子,收藏這些寶貝疙瘩,不大的空間內,四周緊貼牆壁的架子上,古燈靜靜地“棲息”在上面。

“唐黃釉 ‘婦人燈’、明代冥器燈、‘一路平安’鹿形燈、山西特有的老鼠偷油燈、天寶燈、鼓形燈……共400多個品種。”燈的歷史在李峰解說下成了一幅幅流動的畫卷。

這些燈“每個和每個都不重樣”。筆者徜徉在燈的海洋裡,聆聽著一個個典故,古燈點亮了一個超乎想像的神奇世界。

“我收的第一盞燈是省油燈。1985年,去河南省一座山裡寫生,晚上溜出去玩常伸手不見五指,如果有盞燈該多好,從此,他便對燈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情感。”李峰回憶著藏燈緣由。

1990年,李峰參加工作,從事服裝研究。在一次古服飾收集時,突然,一些不起眼的瓶瓶罐罐吸引了他的目光,這是什麼東西?跟老鄉們聊天時,這才知曉這是古人用的燈,他頓時來了精神。一打聽得30元,“買還是不買,當時一個月工資只用90元錢。”最終,一咬牙,一跺腳,買了下來。後來才得知這是一盞省油燈。

“有句俗話叫 ‘這人不是省油的燈’,指的正是這個省油燈。”外行人看燈,只看到造型有趣,卻不知道其實燈裡另有乾坤。李峰拿起一盞省油燈,介紹著原理。“省油燈最早由四川成都附近的邛窯燒制,宋代山西也有,是古代的節能環保燈。形狀似碗,碗壁內部中空,設有夾層,底層注水,上層放油,點燃燈撚時,水可以降低燈體溫度,減緩油料揮發,達到省油目的。直到20世紀中期,省油燈仍很常見。”

只要說起古燈,李峰總是滔滔不絕。“古代人和我們一樣,會根據燈的使用地而設置不同用途的燈具,比如“公共場所”要用大的陶燈,注入油比較多,而出門時則要提 “行燈”,可以掛在牆上,插在土裡……”

尋 燈

為了淘到更多的古燈,多年下來,除了新疆、西藏之外,李峰的足跡遍佈全中國。

收藏既是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2007年,出差途中,李峰相中了重慶的一盞省油燈,對方要價3000元,他覺得價高,談不攏只得返回成都。不買,心裡總有個念想,就又借機回去“砍價”。就這樣,反復了兩三趟後,對方也被他折服,最後2700元拿下。

並不是每次都能這麼幸運。2009年,李峰在北京報國寺看到一件戰國時期的青銅燈,售價12萬元,他當時沒有足夠的資金。一個月後,等到他籌集好款項,再去時,這盞燈已經賣掉了。這讓他至今仍然很是後悔。

多年的經歷,讓他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贗品很難逃過他的眼睛。如今,一般的燈,他都能說出年代和當時燈的具體情況、使用的方式、歷史淵源等。

在他的收藏系列中,除了古燈,還有解放後人們使用的燈,“這個是文革燈,上面刻著‘孟家用’,這是百姓中的有錢人去專門定制的。”李峰指著一個刻有“為人民服務”的陶瓷燈說,這是典型的山西地區百姓用燈,他們發自內心地讚揚社會、表達對黨的感激。

夢 想

嚴格意義上說,李峰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收藏家,現實中,他是一位商人,經營一家雕刻公司,時刻為了家人的生計而奔波。

對他來說,收藏過程中,最缺的就是資金。早些年,由於經濟條件有限,怎樣在保證家裡正常生活的同時,盡可能多地收藏一些古燈,著實讓他動了不少腦筋,為了買到心儀的古燈,家裡人跟著他一塊節衣縮食。長期下來,家人頗有怨言,“你鼓搗的這些東西又不值錢,收藏起來有什麼用呀?”

面對家人的指責,李峰心裡也很糾結。“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東西都被破壞了,不能讓外國人都把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收到他們國家去。”抱著這樣的信念,他更加努力。

隨著收藏的東西越來越多,怎麼安置古燈,又成了他的一塊心病。“當時,沒有房子,我們一家人借住在朋友給提供的小平房中,實在是沒有多餘的地方存放。只能收上一點,就近存放在當地同學家中,等到有條件了,再挪回來。”以前的經歷,至今回想起來,他心裡都不是滋味。

“由於經濟條件有限,我只能遇上一個買一個。近幾年,古燈越來越少,尤其是山西特有的東西,流失到外面去的很多,我希望能逐步收集,儘量形成一個民間燈系列的鏈條。”看著收藏的古燈佔據了屋子大部分空間,李峰說,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給500多盞古燈找個合適的環境,把它們展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總有人問李峰這些燈到底值多少錢?他總是笑著說:“我這只收不出,也沒評估過它們的價值。”在他看來,這些燈的價值並不能通過錢來衡量,只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瞭解它的意義,因為古燈代表著歷史、文化和藝術。“燈光象徵著光明和希望。離開燈和燈光,人生就失去了方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