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人民日報給阿裡巴巴點贊,因為淘工廠讓傳統代工企業挺起了脊樑!

2017年3月21日出版的《人民日報》把目光聚焦到了供給側改革, 在要聞版題為《產能分享 工廠淡季不淡》的報導中點贊:阿裡巴巴給岌岌可危的工廠帶來了絕處逢生的轉機。

“阿裡巴巴的淘工廠是指將淘寶商家的生產需求如訂單件數、工期等, 與工廠有能力接單的產品類型、剩餘產量等資訊同時發佈在網路平臺, 供需雙方雙向選擇。 一方面解決商家找服裝加工廠難的問題, 另一方面通過分享閒置生產線的模式, 提升工廠的生產效率。 ” 報導稱。

《人民日報》採訪了一家福建泉州的傳統服裝加工企業, 發現和以往的生產模式相比, 阿裡巴巴淘工廠的分享模式讓企業淡季變旺季, 生產線的利用率幾乎提高一倍。 這也讓不少曾經依賴外貿代工存活的工廠有了“挺起脊樑”的機會。

業內人士分析, 通過互聯網平臺整合分散閒置的資源, 通過分享獲取更多的訂單,

是在國家發力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誕生的一種新經濟模式。 共用經濟時代, 過剩產能或者閒置商品不再是燙手山芋, 而是一種更加廉價、便捷的原材料, 它們雖然不直接生產商品, 但能夠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產生新產品, 進而刺激新的消費需求, 在改變生產方式的同時為經濟發展輸入新活力。

原報導見人民日報2017年3月21日要聞版, 此處附原文:

電商賣家有訂單無工廠, 傳統企業有產能沒訂單, 咋辦?

產能分享 工廠淡季不淡

福建泉州石獅市的一棟七層小樓, 950平方米的車間裡, 數百名工人正忙活。

“我們主要經營男裝加工生產, 淘寶銷量第一的男款羽絨服就出自我們, 平均一天得生產3000多件。 ”老闆林永忠, 2004年在家鄉石獅做起服裝加工生意。

挑活幹的日子一去不返

“最開始, 在這邊只租得起很小的廠房。 加上我, 一共只有25個工人。 第一年幹勁十足, 賺了8萬塊錢, 把我高興壞了。 ”彼時, 石獅的服裝加工行業還很興旺, 因為背靠產業帶, 林永忠總有做不完的訂單, “訂單多得不用愁,

1000件以下的訂單不接, 只接價格高、數量大、工藝簡單的。 ”

就這樣, 2007年, 小廠房變成大廠房, 三年後又從一層擴為七層樓。 “那幾年確實是黃金時期, 工廠蒸蒸日上。 ”

因為看過身邊許多因“步子太大”、貸款還不上而被拖垮的案例, 那些年, 林永忠一直比較謹慎。 即便如此, 從2012年底開始, 挑活幹的好日子也一去不復返了。

“之前的貼牌廠隨隨便便都能有30%左右的利潤, 但我進入的時間太不湊巧, 只撿著了尾巴。 ”之前, 林永忠的工廠一直為貼牌廠做加工, 2011年開始轉型, 自己做貼牌。 “從2013年春季以來, 整個服裝行業開始萎縮, 工廠的嚴冬來了。 大家都在做貼牌, 價格被壓得特別厲害。 一件羽絨服到手利潤只有兩三塊錢, 不小心出點差錯, 還要倒貼錢。

試水互聯網絕處逢生

“如果不是互聯網, 我的企業百分百已經倒閉了。 實體訂單大量縮水, 直到現在, 這股寒意也仍未退去。 像我們這樣不大不小的公司, 很危險。 ”讓林永忠怎麼也沒想到, 一次無意的觸網, 給原本岌岌可危的工廠帶來了絕處逢生的轉機。

2012年底, 一個老鄉找林永忠幫忙加工一批棉衣。 “當時量大時間又緊, 我很好奇他怎麼還能有如此大的訂單。 ”後來才知道, 那個老鄉通過網路平臺做起了批發銷售。 “送貨那天晚上, 我去他的工廠, 看到像菜市場一樣熱鬧的場面, 車來車往, 當時就很受觸動, 回家後直到夜裡兩三點都沒睡著, 就想著互聯網真有那麼神奇的力量?”

2013年初, 林永忠開始在阿裡巴巴網路平臺上投貨。 通過網路平臺,貨逐漸有了銷路。但純粹的批發平臺,對中小加工廠而言,仍存在庫存壓力和壓貨風險。林永忠開始盼望,有一個連接淘寶商家與生產工廠的平臺,讓工廠直接對接賣家。於是,林永忠接觸到了“淘工廠”。

“淘工廠是指將淘寶商家的生產需求如訂單件數、工期等,與工廠有能力接單的產品類型、剩餘產量等資訊同時發佈在網路平臺,供需雙方雙向選擇。

一方面解決商家找服裝加工廠難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分享閒置生產線的模式,提升工廠的生產效率。”阿裡巴巴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6年7月,林永忠正式加入了淘工廠。兩個月後,在廣州出差的他接到電話,一個淘寶店想定制生產一批男裝,但訂單只有100件。

“實話說,當時聽到只有100件,確實沒啥興趣,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答應了。”沒承想,單還沒下就翻單變成300件,後來又增加到800件。10天之內交貨付款,不到半個月,就賺了一萬多塊錢。

這個訂單讓林永忠對電商有了全新的認識。“淘寶店鋪的短板是缺少供應鏈,而我們工廠的專長是生產,大家各展所長。我們這些曾經依賴外貿代工存活的工廠有了‘挺起脊樑’的機會。”

變革傳統的接單模式

在林永忠的記憶中,過去最發愁的便是3—5月份的服裝加工淡季,企業生產線幾乎處於停工狀態,得硬著頭皮一趟趟跑到外貿公司、大企業求著接單,“好不容易接回來,價格也都很低,很多根本不賺錢甚至賠錢,但也沒法子,只為把工人留住”。

“現在,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林永忠拿起帳本,“如今通過淘工廠,把生產線空閒檔期提前發在網上,客戶資源遍佈全國,淡季也變旺了。”十條生產線的利用率幾乎提高一倍。林永忠還計畫聯合其他3家工廠,抱團發展。接到無法消化的訂單,共用給其他訂單匱乏的工廠。

從加工轉型到淘工廠,並不是傳統工廠上線那麼簡單。林永忠很清楚,能否抓住機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對互聯網競爭新規則和新趨勢的適應能力。

首先,互聯網要求快速反應。通常從下單到交成品,10天內交貨。“以前,和線下大企業合作,往往是幾萬件的大單,通常是幾個月甚至半年才交貨。而淘寶首單一般量都很少,一款只有幾百件。一開始,做慣了大流水大訂單的工人們常常鬧情緒。”林永忠說。為了更好地適應小批量加工,他把工人分為兩類:一類專門做小批量、款式多或者工藝複雜的商品,單件加工費較高;另一類專做批量大、款式單一的商品,單件計費就低一點。

此外,如果客戶網購碰上品質問題,只能郵寄回店家,拋開來回運費不說,可能還會給差評,影響店鋪信譽。為此,林永忠優化了生產線,並提升品質管控部門的實力。“目前有品控15人,未來至少還要增加一倍。”林永忠說。

如今,林永忠工廠95%的業務都轉到了線上。

通過網路平臺,貨逐漸有了銷路。但純粹的批發平臺,對中小加工廠而言,仍存在庫存壓力和壓貨風險。林永忠開始盼望,有一個連接淘寶商家與生產工廠的平臺,讓工廠直接對接賣家。於是,林永忠接觸到了“淘工廠”。

“淘工廠是指將淘寶商家的生產需求如訂單件數、工期等,與工廠有能力接單的產品類型、剩餘產量等資訊同時發佈在網路平臺,供需雙方雙向選擇。

一方面解決商家找服裝加工廠難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分享閒置生產線的模式,提升工廠的生產效率。”阿裡巴巴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6年7月,林永忠正式加入了淘工廠。兩個月後,在廣州出差的他接到電話,一個淘寶店想定制生產一批男裝,但訂單只有100件。

“實話說,當時聽到只有100件,確實沒啥興趣,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答應了。”沒承想,單還沒下就翻單變成300件,後來又增加到800件。10天之內交貨付款,不到半個月,就賺了一萬多塊錢。

這個訂單讓林永忠對電商有了全新的認識。“淘寶店鋪的短板是缺少供應鏈,而我們工廠的專長是生產,大家各展所長。我們這些曾經依賴外貿代工存活的工廠有了‘挺起脊樑’的機會。”

變革傳統的接單模式

在林永忠的記憶中,過去最發愁的便是3—5月份的服裝加工淡季,企業生產線幾乎處於停工狀態,得硬著頭皮一趟趟跑到外貿公司、大企業求著接單,“好不容易接回來,價格也都很低,很多根本不賺錢甚至賠錢,但也沒法子,只為把工人留住”。

“現在,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林永忠拿起帳本,“如今通過淘工廠,把生產線空閒檔期提前發在網上,客戶資源遍佈全國,淡季也變旺了。”十條生產線的利用率幾乎提高一倍。林永忠還計畫聯合其他3家工廠,抱團發展。接到無法消化的訂單,共用給其他訂單匱乏的工廠。

從加工轉型到淘工廠,並不是傳統工廠上線那麼簡單。林永忠很清楚,能否抓住機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對互聯網競爭新規則和新趨勢的適應能力。

首先,互聯網要求快速反應。通常從下單到交成品,10天內交貨。“以前,和線下大企業合作,往往是幾萬件的大單,通常是幾個月甚至半年才交貨。而淘寶首單一般量都很少,一款只有幾百件。一開始,做慣了大流水大訂單的工人們常常鬧情緒。”林永忠說。為了更好地適應小批量加工,他把工人分為兩類:一類專門做小批量、款式多或者工藝複雜的商品,單件加工費較高;另一類專做批量大、款式單一的商品,單件計費就低一點。

此外,如果客戶網購碰上品質問題,只能郵寄回店家,拋開來回運費不說,可能還會給差評,影響店鋪信譽。為此,林永忠優化了生產線,並提升品質管控部門的實力。“目前有品控15人,未來至少還要增加一倍。”林永忠說。

如今,林永忠工廠95%的業務都轉到了線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