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吳昀國:“三十年一約”謀劃實體產業發展新路徑

七月流火, 激情澎湃。

滿懷豐收的嚮往, 政企研各界齊聚人傑地靈、政通人和的中國城鎮經濟的領航者、中國企業家搖籃、中國實體經濟樣板、中國產業與資本對接典範、中國工業化與資訊化融合榜樣——江陰市,

共舉第十四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江陰峰會), 共商合作共贏大計, 攜手打造戰略新興產業高地。

中國企業發展論壇至今已走過了14個年頭, 這14年來, 舉辦了年度分論壇、區域分論壇、行業峰會、央地對話等幾百場專題活動。 2016年的金秋9月, 《中國企業報》集團與江陰在京首度攜手, 並在蔣正華副委員長、陳金虎書記等領導的力促下, 30家央企與30家江陰企業, 以“國民共進”為主題舉行了研討, 並結出了一些碩果, 如落戶江陰的和平玫瑰特色小鎮、中石化易派客等。

今年是《中國企業報》創刊30年, 30年前陳雲同志為本報題詞;今年還是江陰建市30年, 30年前江陰撤縣建市。

歷史的巧合, 將我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今天, 我們一同走進連續14年位列“全國百強縣”之首的江陰, 縱觀產業鏈, 橫看園區群, 看到“烈火”考驗之後的江陰, 依然呈現出超強的生命力。

在中國實體經濟進入關鍵的轉型時刻, 很多投資者紛紛棄製造業等實體經濟, 或有迷失, 但見江陰土地上, 支撐區域繁榮的仍是實體經濟。 我們欣喜看到, 實體經濟對江陰經濟貢獻率仍保持在75%以上, 40多家在滬、深或海外上市的江陰企業, 讓“江陰板塊”聞名遐邇, 這些不僅讓我們看到江陰是製造業的熱土, 更讓我們相信實體經濟就是發展的“定海神針”。 實體經濟的強大內生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 江陰是中國工業化資訊化融合的典範區之一,

是中國實體經濟融入資本戰略最成功的地區之一。

眾所周知, 中國民營企業平均存活期不足3年。 江陰企業則與眾不同, 這裡的轉型升級重在提質增效, 企業們立足本行志在做精做強。 從原來的小作坊、鄉鎮企業, 發展到如今的現代化製造企業, 直至建立跨國集團, 靠的就是腳踏實地。 今天, 我們看到的江陰實體經濟群, 猶如“無花果”, 雖無“花香”, 卻碩果累累, 雖在牆內默默開花, 花香早卻溢滿院外。

為了助力江陰市的產業強市戰略, 我們組織召開本次峰會, 希望通過社會各界的努力, 探索一條新路。 這條路, 既要保持民營企業機制靈活、創新強、效率高, 又有利於引進國企的雄厚資本, 豐富的資源儲備、先進的發展理念等, 通過優勢互補,

發揮兩者聯合互助優勢, 形成合作共贏之路。 這樣做, 既符合我們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 也符合我們《中國企業報》創刊30年來為企業服務的辦報宗旨, 以及肩負企業與政府橋樑紐帶的使命。

央企作為最有實力的企業群體, 江陰作為中國民營企業最發達的地區, 能促成二者的結合, 必能產生無限的想像空間。 今天, 我們搭建這一管道, 就是希望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企業家, 充分利用好這一平臺, 進一步推進央地的協同發展, 找到新形勢下民營經濟與中央企業發展的新出路, 為新舊產能轉化, 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推進, 為全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探出新路徑, 做出新貢獻。

[本文根據《中國企業報》集團總裁、社長吳昀國在第十四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江陰峰會)暨2017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研討會上發言整理,

有刪節。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