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大資料時代,中小微企業稅收風險識別與防控

大資料時代下, 借力於雲計算、物聯網和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發展, 稅務部門的稅收監管日漸嚴厲。

近年來, 企業踩“雷區”的事件也是時有發生。 據有關資料統計, 僅2016年一年因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而負擔刑事責任的企業財務人員多達6000多人。

那麼, 對我們中小企業來說,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識別和防控稅收風險, 避開監管“雷區”?

開 篇——本期主要人物【陳明藝】

陳明藝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註冊稅務師

7月6日, 由上海浦東川沙經濟園區有限公司、天和智庫(北京)經濟研究所以及上海浦東川沙經濟園區工會聯合會聯合主辦, 上海和蒞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順陸金融資訊服務有限公司以及上海開闔軟體有限公司協力承辦的主題為《7月1號稅政解讀精華講座》的公益講座上,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的副教授、註冊稅務師陳明藝老師表示,

企業缺乏稅收風險意識和管控能力是頻繁“觸雷”的原因之一。

一、稅收風險的背景和現狀

(一)宏觀層面

從2015年起, 15萬億的地方財政債務三年內赤化完畢。 在奧巴馬時期, 聯邦說財政沒錢了, 美國欠了全世界18萬億的國債。 其實我們不比他們好到哪裡, 他們借的是國債, 是中央政府的錢, 而我們是地方政府借的債。 可我們是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 地方政府借的債最後還是地方政府的, 中央政府主要靠稅收。 這個大的背景就是政府太缺錢了, 企業生存不易, 客觀地講風險本身就在增加。

(二)稅制改革不斷推進

1、我們現在面對的是全球最複雜、最先進的增值稅。 1958年法國政府設計了增值稅, 然後面向全球推廣, 但是現在中國是全球最先進的增值稅。

2、新稅種的推出:資源稅、環境保護稅、房地產稅。 雖然房地產稅在推廣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但是, 在2020年前房地產稅還是會開徵的。

3、金稅三期的全面上線, 這套系統是非常強大的, 這套系統的功能和覆蓋面僅次於阿裡巴巴的系統。 無論是發票問題、開票系統還是五證合一, 這些金稅系統都可以監測到的。

二、稅收風險的分類

企業從設立到終止, 每個環節都可能會涉及納稅問題, 而稅務風險自然伴隨其左右。 所謂的稅收風險指的是因涉稅問題而可能引發的各種現實或潛在的風險。

從不同角度對稅收風險進行分析, 按照不同標準進行劃分, 可以對稅收風險進行分類, 有助於深入考察稅收風險,

尋找防範和化解稅收風險的對策。

陳明藝認為, 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稅收風險主要分為兩類:

一是征納雙方的稅收風險;這一類風險主要來自稅務等執法部門的少繳稅、晚繳稅或是來自於企業多繳稅、早繳稅的風險。

二是不同稅種產生的稅收風險;按各稅種的不同, 可分為分稅種稅收風險。 如可分為增值稅風險、消費稅風險、關稅風險、個人所得稅風險、企業所得稅風險等多種稅收風險。

此外, 因違反納稅申報、稅務登記、發票管理等也可能產生稅收風險。

三、企業面臨的主要稅收風險

企業高層對稅務風險的態度、風險偏好潛移默化地影響企業稅收策略的制定、稅收風險的重視程度和應對態度。

有的企業對稅收風險管理理念不夠重視, 只注重企業的產供銷、財務分析核算、利潤指標實現, 忽視了稅收風險對企業可能產生的重大影響, 沒有把稅收風險管理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 容易造成企業實際經營與稅務核算、稅務風險管理兩張皮的問題。

此外, 有的企業籌畫人員的財務會計、稅收政策、企業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欠缺, 統籌謀劃、綜合分析判斷能力不強,很難使稅收籌畫真正取得實效。

營改增以後,中小型企業風險更大,目前突出的問題是:申報環節和發票。現在主要的矛盾突顯突顯在發票上面。

四、企業稅收風險問題分析

園區企業主要關注的是高新技術企業以及“一帶一路”進程中的稅收風險。

(一)高新技術企業面臨的稅收風險

高科技型企業只要是開發新品種,新工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將被扣除,換句話講如果不是新品種,新工業是不允許扣除的。

自2017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將科技型中小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至75%。這個優惠政策從公司制到合夥制擴大到個人,這是對個人科研創業最好的時機,2015年科技部,財政部抽查結果在1723家企業中,有166家企業存在問題,其中42家企業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並追繳稅款。

溫馨提示:高科技企業一旦被認定,不是就沒問題了,如果追查下來不具備高科技能力,這個企業就終止了。另外不是高科技企業所有的收入都有優惠,這一定是和你的專業相關的。研發人員,研發費用,高新產品指標達不到規定指標扣除,也不允許你扣除的。研發費用的歸集,不是越多越好,是要剝離出來的。

比如,北京昌平一家公司,他普通產品占90%以上,所謂的高科技產品只占10%左右,對於高科技企業,不僅是高科技範圍,還要核心智慧財產權相關的內容才允許你扣除,還有總收入的口徑,高科技收入要佔有總收入不低於60%,考慮有沒有核心自主的智慧財產權,如果有核心自主的智慧財產權,那才能對你的費用加計扣除,這就是要求你不斷地進行高科技技術研發。人員投入,資產的攤銷,裝備調試等。

疊加享受優惠政策一定要注意,不是全部享受,只是享受最優惠的。

防範稅收風險的策略:

• 起步的合規性;

• 在加速成長中一定要全域性考慮;

• 未來的發展,必須先做強,後做大;

(二)“一帶一路”進程中的稅收風險

第一,重複徵稅的風險。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稅制情況不盡相同,且我國與部分國家稅收協定較為陳舊,可能導致重複徵稅。

第二,未充分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風險。由於各種因素未能充分享受稅收協定的優惠稅率或稅收抵免,導致企業多交稅。

第三,因轉讓定價和反避稅問題導致的風險。全球防止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畫促使各國高度關注轉讓定價和其他反避稅問題,企業傳統的稅收籌畫方式面臨稅收風險。

第四,海外並購標的企業的歷史稅收問題的風險。海外並購是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式,若標的企業經營歷史中存在稅收問題而在盡職調查中未被發現,並購企業在完成並購後將面臨稅收風險。

第五,稅收歧視風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法律傳統、監管體系使我國企業在部分國家的投資可能面臨來自於各方面的稅收歧視。

五、如何防控稅收風險

1、節稅不等於逃稅;如果把和你相關的優惠政策搞透,籌畫就做到了80%。

2、該繳的稅,一分都不能少。征管法規定一旦發現你逃稅,是無限期追征的。同時,該享受的優惠,一項不落。

3、納稅不風險的,籌畫需謹慎。

六、大資料工具給稅收風險管理帶來的啟示

啟示一:深度學習工作原理可促使風險識別能力不斷自我演進。

啟示二:人工神經網路思維可帶來風險分析方法實現邏輯突破。

啟示三:誤差反向傳播演算法(又稱為BP演算法)可促進風險加工結果更加精准。

七、防控稅收風險的方案

1、稅收風險要埠前移,要求財務人員對整個流程很熟悉,盡可能把風險控制在前端。

2、還有就是內控,比如招標等,都要考慮好這裡面的風險。

3、注意企業文化,從流程、制度等各個方面著手,定期開展涉稅風險的自我評估。

4、稅收諮詢外包化,定期對公司的稅收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應對。

統籌謀劃、綜合分析判斷能力不強,很難使稅收籌畫真正取得實效。

營改增以後,中小型企業風險更大,目前突出的問題是:申報環節和發票。現在主要的矛盾突顯突顯在發票上面。

四、企業稅收風險問題分析

園區企業主要關注的是高新技術企業以及“一帶一路”進程中的稅收風險。

(一)高新技術企業面臨的稅收風險

高科技型企業只要是開發新品種,新工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將被扣除,換句話講如果不是新品種,新工業是不允許扣除的。

自2017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將科技型中小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至75%。這個優惠政策從公司制到合夥制擴大到個人,這是對個人科研創業最好的時機,2015年科技部,財政部抽查結果在1723家企業中,有166家企業存在問題,其中42家企業被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並追繳稅款。

溫馨提示:高科技企業一旦被認定,不是就沒問題了,如果追查下來不具備高科技能力,這個企業就終止了。另外不是高科技企業所有的收入都有優惠,這一定是和你的專業相關的。研發人員,研發費用,高新產品指標達不到規定指標扣除,也不允許你扣除的。研發費用的歸集,不是越多越好,是要剝離出來的。

比如,北京昌平一家公司,他普通產品占90%以上,所謂的高科技產品只占10%左右,對於高科技企業,不僅是高科技範圍,還要核心智慧財產權相關的內容才允許你扣除,還有總收入的口徑,高科技收入要佔有總收入不低於60%,考慮有沒有核心自主的智慧財產權,如果有核心自主的智慧財產權,那才能對你的費用加計扣除,這就是要求你不斷地進行高科技技術研發。人員投入,資產的攤銷,裝備調試等。

疊加享受優惠政策一定要注意,不是全部享受,只是享受最優惠的。

防範稅收風險的策略:

• 起步的合規性;

• 在加速成長中一定要全域性考慮;

• 未來的發展,必須先做強,後做大;

(二)“一帶一路”進程中的稅收風險

第一,重複徵稅的風險。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稅制情況不盡相同,且我國與部分國家稅收協定較為陳舊,可能導致重複徵稅。

第二,未充分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風險。由於各種因素未能充分享受稅收協定的優惠稅率或稅收抵免,導致企業多交稅。

第三,因轉讓定價和反避稅問題導致的風險。全球防止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畫促使各國高度關注轉讓定價和其他反避稅問題,企業傳統的稅收籌畫方式面臨稅收風險。

第四,海外並購標的企業的歷史稅收問題的風險。海外並購是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式,若標的企業經營歷史中存在稅收問題而在盡職調查中未被發現,並購企業在完成並購後將面臨稅收風險。

第五,稅收歧視風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法律傳統、監管體系使我國企業在部分國家的投資可能面臨來自於各方面的稅收歧視。

五、如何防控稅收風險

1、節稅不等於逃稅;如果把和你相關的優惠政策搞透,籌畫就做到了80%。

2、該繳的稅,一分都不能少。征管法規定一旦發現你逃稅,是無限期追征的。同時,該享受的優惠,一項不落。

3、納稅不風險的,籌畫需謹慎。

六、大資料工具給稅收風險管理帶來的啟示

啟示一:深度學習工作原理可促使風險識別能力不斷自我演進。

啟示二:人工神經網路思維可帶來風險分析方法實現邏輯突破。

啟示三:誤差反向傳播演算法(又稱為BP演算法)可促進風險加工結果更加精准。

七、防控稅收風險的方案

1、稅收風險要埠前移,要求財務人員對整個流程很熟悉,盡可能把風險控制在前端。

2、還有就是內控,比如招標等,都要考慮好這裡面的風險。

3、注意企業文化,從流程、制度等各個方面著手,定期開展涉稅風險的自我評估。

4、稅收諮詢外包化,定期對公司的稅收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應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