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張艾嘉: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和我自己和平相處

作者|船長

電話響了, 張艾嘉像平時一樣不緊不慢的接通了, 幾分鐘之後, 她徹底懵了。

是綁匪打來的, 他向張艾嘉索要2000萬:“你的兒子是童星, 你是大導演, 你的兒子值這個價錢, 你們家也拿得出這筆錢。 ”綁匪語氣兇狠並警告張艾嘉不准報警。

隨著嘟的一聲, 綁匪掛斷了電話, 張艾嘉一時驚慌失措, 不知該如何是好, 但理智告訴她, 應該報警, 幾番躊躇之後, 她還是決定報警, 並根據員警的建議, 以討價還價的方式拖住綁匪。

她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將會失去自己的兒子, 她默默地向上帝祈禱, 只要上天能夠把兒子還給她,

她就再也不會對孩子要求那麼嚴格, 不再以自己的意志左右孩子的學習、愛好、飲食起居……她會還孩子一份自由。

一直以來, 無論是事業還是對孩子成長的把握, 她都堅定的認為自己是對, 直到一個綁匪的電話響起, 才讓她猛然驚醒, 自己四十多年的篤定, 原來錯了。

可正是憑著這份自信和篤定, 才使得張艾嘉在事業上熠熠生輝, 感情生活跌宕起伏, 人生別樣而豐富。

天之驕女

張艾嘉的事業是在香港發展起來的, 但她卻是個臺灣人, 是個很金貴的臺灣人。

她的祖父是曾任天津副市長的抗日英雄, 外祖父長期扼著臺灣傳媒界的喉嚨, 後來蔣經國特聘其為國策顧問, 父親還是“美玲號”的飛行員, 母親、叔叔、小姨、無一不是臺灣地區的名人, 這是無可置疑的名門望族, 她是名副其實的世家小姐。

19歲, 從美國留學歸來的張艾嘉一頭紮進了香港的影視圈。

當時方臉厚唇, 濃眉大眼的她根本不是世俗標準中的美人, 她不止一次的被人指出上鏡不好看, 再加上人們都認為這位大小姐是來玩票的, 所以她的演藝事業一開始並不被人看好。

不被看好卻抵不住天資卓越, 出道不過四年, 張艾嘉就憑藉《碧雲天》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女配。 之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七次金馬獎影后提名, 兩屆金馬獎影后, 九次金像獎影后提名,

兩次金像獎影后, 縱觀整個華語影壇, 也找不出幾個有如此成就的雙料影后。

張艾嘉早年獲獎照片, 笑容中透出無限自信

表演難不住她, 可也不能讓她滿足, 1981年, 張艾嘉成為金馬影后, 她決定自己當導演, 這一年, 張艾嘉第一次執導了自己的電影《舊夢不須記》,

開始了自己作為電影人的創作生涯。

如果說最開始進入娛樂圈是因為叛逆和好奇, 而從這一刻開始, 張艾嘉便十分清楚電影對於自己的意義和自己對於電影的感情。

事業當然同樣鍾情於篤定堅持和才華橫溢的人, 5年後的1986年, 張艾嘉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最愛》, 那年的頒獎季她成了最大贏家, 之後的《心動》、《少女小漁》、《20 30 40》也都收穫不菲, 她成為了有自己風格的著名導演。

歌唱上的成績明顯比不上影視上的成績,不過作為滾石音樂的元老級人物,羅大佑給她寫的《童年》,李宗盛全力為她打造的《忙與盲》、《愛的代價》都是傳唱度相當高的華語經典音樂。

愛的代價 張艾嘉

家世、美貌、天資,上帝給了她無盡的優待,她也不辜負上帝的恩澤,自信,篤定的努力著,收穫一路開掛似的事業飄紅,成為眾人仰望的天之驕女。

不可一日無戀愛

事業攀登上一個又一個的高峰,感情生活也跌宕起伏堪比電影。

童年 張艾嘉

張艾嘉從小就是個叛逆的姑娘,在美國的時候她像個純正的嬉皮士,會頭帶花環去中央公園唱歌,會光著腳在馬路上走,回臺灣以後依舊我行我素,理一頭短髮,新潮時髦到與當時的臺灣格格不入,她還說:“不可一日無戀愛。”

在美國時張艾嘉曾與蔣家二公子有過一段感情,回國後也就無疾而終。

做演員本該格外注意自己的感情生活,張艾嘉卻絲毫不在意,依然堅持堅持自己的主見,剛出道的第二年就因為談戀愛與嘉禾公司解約。

79年,25歲的張艾嘉不顧上升的事業與家人的反對執意嫁給了比她大16歲的劉幼林。

後來再談起這段只維持了六年的婚姻,張艾嘉說:“心沒定,還沒準備好,心裡還有很多想做的事,自己沒瞭解好自己,連累了人家”。

確實是沒定心,事事順遂春風得意的少女還沒真正明白什麼是愛便嫁為人妻,婚後半年就與羅大佑傳出緋聞。

離婚後她有與羅大佑、楊德昌、李宗盛傳出戀情。

1990年,張艾嘉未婚生子,一時間掀起軒然大波,尤其得知孩子父親是已有家室的香港富商王靖雄時,輿論差點淹沒了她,好在1991年,王靖雄正式迎娶了張艾嘉。

曾有朋友到他們家中,看到張艾嘉父親年輕時的照片問她這是不是王靖雄的舊照,張艾嘉一時無語,仔細端詳後也發現她的丈夫確實與父親有相似的氣質。

可能是從小父親就因公殉職的原因,張艾嘉頗有些戀父情結,數段感情都是無疾而終,但她這兩個結婚的物件都似乎有著屬於父親的記憶。

忙與盲 張艾嘉

之後一直到2000年,張艾嘉都過得很好,婚姻幸福,家庭美滿,為之努力的事業依舊有所回報,她似乎是個在成功不過的人,她自己似乎也這麼認為,並自信的自己一直以來的篤定和判斷,直到接到兒子被綁架的那通電話。

張艾嘉與兒子

2000年,張艾嘉年僅九歲的兒子被綁匪綁架。雖然七天后兒子被平安找回來,但這件事帶給了孩子非常大的創傷,兒子開始不願意與人交流;每次放學回家就進自己房間並反鎖房門;不願意同張艾嘉一同參加任何活動;甚至吃飯都要傭人把飯準備好放在門口,傭人走開後,奧斯卡才把飯菜拿進房間。

醫生建議張艾嘉多陪陪孩子,讓時間撫平他的創傷。

張艾嘉開始陪伴孩子,而不是主導孩子的生活。

面對自閉的兒子,她開始像所有普通的母親一樣,寵溺的對待孩子所有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她開始反思,自己獲得的成功人生,不見得就是孩子也希望的人生。

兒子失而復得,她感謝老天給了她一次一家三口平淡生活的機會,此時的張艾嘉猛然發現,自己一直篤定和追求的,都是生活中的錦上添花,而不是生命的必須。

與歲月和解

如今,張艾嘉已經六十多歲了,心態蛻變更顯豁達。

60歲,她出了第一本自己的隨筆集《輕描淡寫》。

“每一個年代必有它的磨練。我們學習著找方法和變化共存,與自己和解,和他人相處。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個時候終於明白了是可以輕描淡寫。”

年輕的張艾嘉有一種近乎任性的灑脫,想去演戲就真去了,想拍電影就真拍了,想唱歌就真唱了,想結婚就結婚,想愛誰就愛誰,年輕的張艾嘉也有資本,戲演的確實好,片子拍的確實棒,愛她的人確實多。

正是這樣的成就與經歷讓她更相信自己,但有時可能急急燥燥的,也聽不到人家在說什麼,也看不到自己在幹什麼。

不過張艾嘉之所以是張艾嘉,是因為她能感受到時間想告訴她的事情,她能與歲月談心,所以她說:“我入行四十多年了,等於我人生一大半時間給了電影,這個當中,我一定是學習了太多的東西,當然還有我在做公益活動時也學到了許多東西,所以在我現在的人生狀態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和我自己和平地相處。”

曾經她也義憤填膺的表達過對“女導演”稱呼的不滿,“大眾會介紹我是“女導演”,絕不會稱徐克是位“男”導演。會在訪問時問我“男女導演”之分別,這個問題絕不會在男性導演的訪談中提出。”可如今她能淡淡一笑的說:“近年來我開始覺得“女導演”應該算是一種尊稱。”然後細數作為一個女導演的厲害之處。

《念念》劇照

近幾年,她的作品也有了明顯的變化。從前她拍《20 30 40》這樣溫暖陽光的女性情感,如今她寫《華麗上班族》中,鮮血淋漓的職場廝殺,從前拍《心動》,是淡淡的曾經滄海,如今拍《念念》,整個片子似一片深層蘊著萬丈波濤的大海。

如今的張艾嘉64歲,很多人覺得她其實已經上了年紀,再做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已經會吃不消了。

對此,她卻有了更豁達的態度:“現在是我到了又一個新階段,重新找回了快樂,不再顧忌市場有沒有歡迎我。我還要拍很多的戲,有好角色我就去演。成功、名利,都不會是困擾,這樣的狀態下創作是很開心的,這是我與自己的一個和解。”

歌唱上的成績明顯比不上影視上的成績,不過作為滾石音樂的元老級人物,羅大佑給她寫的《童年》,李宗盛全力為她打造的《忙與盲》、《愛的代價》都是傳唱度相當高的華語經典音樂。

愛的代價 張艾嘉

家世、美貌、天資,上帝給了她無盡的優待,她也不辜負上帝的恩澤,自信,篤定的努力著,收穫一路開掛似的事業飄紅,成為眾人仰望的天之驕女。

不可一日無戀愛

事業攀登上一個又一個的高峰,感情生活也跌宕起伏堪比電影。

童年 張艾嘉

張艾嘉從小就是個叛逆的姑娘,在美國的時候她像個純正的嬉皮士,會頭帶花環去中央公園唱歌,會光著腳在馬路上走,回臺灣以後依舊我行我素,理一頭短髮,新潮時髦到與當時的臺灣格格不入,她還說:“不可一日無戀愛。”

在美國時張艾嘉曾與蔣家二公子有過一段感情,回國後也就無疾而終。

做演員本該格外注意自己的感情生活,張艾嘉卻絲毫不在意,依然堅持堅持自己的主見,剛出道的第二年就因為談戀愛與嘉禾公司解約。

79年,25歲的張艾嘉不顧上升的事業與家人的反對執意嫁給了比她大16歲的劉幼林。

後來再談起這段只維持了六年的婚姻,張艾嘉說:“心沒定,還沒準備好,心裡還有很多想做的事,自己沒瞭解好自己,連累了人家”。

確實是沒定心,事事順遂春風得意的少女還沒真正明白什麼是愛便嫁為人妻,婚後半年就與羅大佑傳出緋聞。

離婚後她有與羅大佑、楊德昌、李宗盛傳出戀情。

1990年,張艾嘉未婚生子,一時間掀起軒然大波,尤其得知孩子父親是已有家室的香港富商王靖雄時,輿論差點淹沒了她,好在1991年,王靖雄正式迎娶了張艾嘉。

曾有朋友到他們家中,看到張艾嘉父親年輕時的照片問她這是不是王靖雄的舊照,張艾嘉一時無語,仔細端詳後也發現她的丈夫確實與父親有相似的氣質。

可能是從小父親就因公殉職的原因,張艾嘉頗有些戀父情結,數段感情都是無疾而終,但她這兩個結婚的物件都似乎有著屬於父親的記憶。

忙與盲 張艾嘉

之後一直到2000年,張艾嘉都過得很好,婚姻幸福,家庭美滿,為之努力的事業依舊有所回報,她似乎是個在成功不過的人,她自己似乎也這麼認為,並自信的自己一直以來的篤定和判斷,直到接到兒子被綁架的那通電話。

張艾嘉與兒子

2000年,張艾嘉年僅九歲的兒子被綁匪綁架。雖然七天后兒子被平安找回來,但這件事帶給了孩子非常大的創傷,兒子開始不願意與人交流;每次放學回家就進自己房間並反鎖房門;不願意同張艾嘉一同參加任何活動;甚至吃飯都要傭人把飯準備好放在門口,傭人走開後,奧斯卡才把飯菜拿進房間。

醫生建議張艾嘉多陪陪孩子,讓時間撫平他的創傷。

張艾嘉開始陪伴孩子,而不是主導孩子的生活。

面對自閉的兒子,她開始像所有普通的母親一樣,寵溺的對待孩子所有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她開始反思,自己獲得的成功人生,不見得就是孩子也希望的人生。

兒子失而復得,她感謝老天給了她一次一家三口平淡生活的機會,此時的張艾嘉猛然發現,自己一直篤定和追求的,都是生活中的錦上添花,而不是生命的必須。

與歲月和解

如今,張艾嘉已經六十多歲了,心態蛻變更顯豁達。

60歲,她出了第一本自己的隨筆集《輕描淡寫》。

“每一個年代必有它的磨練。我們學習著找方法和變化共存,與自己和解,和他人相處。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個時候終於明白了是可以輕描淡寫。”

年輕的張艾嘉有一種近乎任性的灑脫,想去演戲就真去了,想拍電影就真拍了,想唱歌就真唱了,想結婚就結婚,想愛誰就愛誰,年輕的張艾嘉也有資本,戲演的確實好,片子拍的確實棒,愛她的人確實多。

正是這樣的成就與經歷讓她更相信自己,但有時可能急急燥燥的,也聽不到人家在說什麼,也看不到自己在幹什麼。

不過張艾嘉之所以是張艾嘉,是因為她能感受到時間想告訴她的事情,她能與歲月談心,所以她說:“我入行四十多年了,等於我人生一大半時間給了電影,這個當中,我一定是學習了太多的東西,當然還有我在做公益活動時也學到了許多東西,所以在我現在的人生狀態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和我自己和平地相處。”

曾經她也義憤填膺的表達過對“女導演”稱呼的不滿,“大眾會介紹我是“女導演”,絕不會稱徐克是位“男”導演。會在訪問時問我“男女導演”之分別,這個問題絕不會在男性導演的訪談中提出。”可如今她能淡淡一笑的說:“近年來我開始覺得“女導演”應該算是一種尊稱。”然後細數作為一個女導演的厲害之處。

《念念》劇照

近幾年,她的作品也有了明顯的變化。從前她拍《20 30 40》這樣溫暖陽光的女性情感,如今她寫《華麗上班族》中,鮮血淋漓的職場廝殺,從前拍《心動》,是淡淡的曾經滄海,如今拍《念念》,整個片子似一片深層蘊著萬丈波濤的大海。

如今的張艾嘉64歲,很多人覺得她其實已經上了年紀,再做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已經會吃不消了。

對此,她卻有了更豁達的態度:“現在是我到了又一個新階段,重新找回了快樂,不再顧忌市場有沒有歡迎我。我還要拍很多的戲,有好角色我就去演。成功、名利,都不會是困擾,這樣的狀態下創作是很開心的,這是我與自己的一個和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