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麗的通訊馮國賢:一位博士級企業家的背後故事

文/李霞

高中出來創業!

兢兢業業奮鬥差不多15年, 但依然是個“個體戶”!

一次命運性的決定, 從此改變他的價值觀和思維認知, 讓他踏上了一條孜孜不倦的學習之路, 從最初參與素質培訓、教練技術、商業培訓到碩士研讀再到博士學位攻讀, 他堅持每一年都要堅持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去學習提升, 並且不斷把自己學到新知識、新工具運用在自己的企業經營與管理當中。 他的企業因此成功地完成了從“個體戶”向“公司化和集團化運作”轉型, 並且不斷快速發展, 擁有超過了一百多家實體門店, 員工上千名,

成為廣州市白雲區“納稅大戶”企業。

他, 就是廣東麗的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馮國賢!他名下擁有多家公司, 包括:廣東麗的通訊設備有限公司、廣州市百豐通訊設備有限公司、廣東網聖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匯百洲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中田通訊設備有限公司、湖南百豐通訊設備有限公司, 同時還是廣州市白雲區政協委員、廣州市白雲區工商聯常委、廣州市個體私營企業協會副會長、瑞士維多利亞大學DBA工商管理博士。 採訪當天, 記者來到馮國賢的辦公室,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他的辦公室掛著很多照片與學習證書, 這些都是他一路求學走過來的各個瞬間記錄。 我們更好奇的是, 究竟是什麼觸動了他對學習的不斷追求?帶著這樣的疑問,

我們採訪了馮國賢, 一起看看這位博士級企業家長成的背後故事。

(廣東麗的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馮國賢)

一個特殊的年份

馮國賢說, 1999年之於他, 是一個特殊年份!

這一年, 他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參加一個香港和加拿大知名培訓公司聯合舉辦的“匯才城市精英學習班”。

這一次的學習, 不僅讓他重新找到了激情與自信, 更讓他明確了自己的目標, 懂得了如何做好企業和經營管理。

而在這之前的1998年, 馮國賢正在遭遇最大的困難挑戰, 當時正逢從BB機轉向手機期間, 他沒有想到BB機會一下子就消失, 並且很快就轉入手機時代, 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 當時的他感到非常恐慌, 他悲觀地想自己可能要轉行了, 可能要徹底離開通訊行業了。 但, 一股不甘心讓他堅持熬了一年多。

命運的轉捩點來到1999年, 參加完“匯才個人素質學習班”後, 他感覺血脈一下子打通, 也重新找到了繼續做好手機通訊業務的信心與力量。 原本他一直認為,

自己只能開兩家店, 一家自己管理, 另外一家太太管理, 如果再多開第三家店的話, 就一定會關掉一家店, 因為以前所有的夫妻店都是這麼做, 這種狀態持續徘徊十多年。 但是, 這次學習後, 馮國賢對自己更加有信心, 一下子增開了4家門店, 踏出擴張發展的第一步。 2000年他就是憑藉著這4家門店以及自己的事業野心拿到了廣東中國移動在廣州的第一個農村代理(因為當時的白雲區竹料仍然是農村), 從此開啟與移動、聯通的代理合作, 一路發展過來甚至擊敗了很多曾經很龐大的競爭對手。

感念這一次學習對他的重大影響, 馮國賢一直把這次學習證書裱起來掛在辦公室最明顯的牆上, 以此提醒自己居安思危不斷學習不斷提升。

馮國賢感慨地說:“我們這一輩的企業家, 大多是初中或高中畢業後就出來工作, 半工半讀, 只懂一些基本數理化知識。 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 競爭比較激烈, 我們又是半路殺出來的企業, 在營商與經商方面專業知識不夠, 經驗也不足, 導致很多老闆在改革開放後, 通過做生意找到了第一桶金, 但是沒有經過自己的學習與創新, 對市場的認識不夠, 也不對商業管理加深學習, 百分之八九十的個體戶或企業死在了半路上, 我身邊也有很多企業家朋友不斷在這個路上倒下去。 這一輪學習打開了我對商業模式的思考, 開始規劃公司目標與個人目標發展, 因而也獲得了發展的機遇。 ”

現在, 馮國賢特別喜歡親自去培訓公司的員工, 親自給員工們上課。他對公司的管理理念是必須不斷去提升公司團隊的素質與能力。他認為,麗的產品不是手機而是服務,一定要靠人去把麗的服務傳遞給客戶,這就要求團隊每一個人都要認識到自己的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為此,馮國賢每年定期為員工們舉辦春季和秋季拓展培訓活動,打造團隊戰鬥力與服務能力。通過強大的團隊支持麗的品牌,不斷滲透合作的運營商、手機廠商、智慧設備廠商,實現麗的更快更穩的發展。

幾次瓶頸與突破

如果說,從1985-1998年是馮國賢的生長階段;那麼,從1999年到現在,他認為自己是處在成長階段,開始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從1999年以後,馮國賢就開始有意識地去制定自己的學習計畫,每一次的學習都幫助他解決企業發展的問題與瓶頸。

最為明顯的瓶頸是在2004年,當時公司已經擴張到十幾家連鎖店,如何管理好這十幾家連鎖店就成了馮國賢最大的問題。這時,馮國賢恰好在清華大學讀MBA的課程,學習到了很多MBA的管理知識,他把在MBA學到的知識與工具運用到自己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包括規範、完善公司制度、業務流程、崗位設置、資訊化管理系統等,同時尋求一些外腦顧問幫助公司一起突破發展。

第二次大瓶頸是在2008年,隨著公司規模進一步擴大,公司在組織架構、用人以及人才方面的匹配度不夠。這一年,馮國賢正在北大EMBA碩士班學習,他開始認識到市場模式,以消費者為導向,加強公司高層對員工的培訓與培養,面向市場在產品促銷、產品理念、經營理念不斷提升。

而來到2013年,馮國賢的瓶頸並不是企業經營發展的問題,而是公司和職業經理人的融合、企業老闆與職業經理人的配合與崗位角色分工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馮國賢很快就解決了,這得益於他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跟教授老師去交流碰撞,並尋找到了解決辦法。而這期間正在他在攻讀博士期間。

談起攻讀博士的學習,馮國賢感觸頗深。他說:“榮獲瑞士維多利亞大學DBA工商管理博士學位,這個證書來之不易。從2010年開始,二年多的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總裁班的學習,近二年的碩士學位學習和研究,二年的工商管理DBA博士學位的學習,同時十個月的博士論文寫作和研究,經過六年多的工商管理學習和硏究,終於成功畢業了!這標誌著自己人生學習目標走出了一大步,也為自己的公司發展和步入新常態下社會經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他認為,作為企業家能使公司不斷成長,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不斷學習和創新,才能使企業永保長青!

一次次遭遇瓶頸,又一次次突破獲得發展,在馮國賢的帶領下,麗的公司已經成為廣州市門店最多、規模最大、銷量最大的企業。麗的在佛山、湖南也將持續擴張,2017年麗的開店戰略是在原來的基礎增長20%。

馮國賢說,麗的使命是:做中國通訊服務行業第一,創百年企業!

新的目標與學習

而今面對的整個大環境變化對經營管理的影響。

馮國賢認為,應對新常態下的新商業變化,第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有信心才能應對一切變化;第二是保持自己的資金積累,這是一個穩固的資金鏈,保證企業在至少兩年內不賺錢也不會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第三就是不斷去探索、創新,發現新的發展機遇。

馮國賢說:“麗的發展了三十幾年,也見證了整個通信的發展。早期是以運營商提供服務,慢慢整個通訊也會轉向多元化的導入,不再單單是過去的移動、聯通、電信,未來會包括通信設備、互聯網、互聯互通的所有智慧化產品接入。未來必須去聯動整個通訊、智慧化與數碼這方面的發展。我覺得現階段都還是以運營商為主導,聯動手機廠商,接入智慧化產品,而在服務方面則是包括互聯網、軟體與金融方面的聯動。這也是面對整個互聯網衝擊,線下實體店最大的服務優勢。”

此外,這兩年,馮國賢也很關注股權、投資、上市的學習。他坦言:“剛開始,我一直在思考公司要不要上市,是否適合上市,經過兩年對上市相關知識的學習後,我自己有了更清晰的判斷,我認為公司暫時不適合上市,可能會推遲到未來五年後。為什麼會這樣想?因為通過去德國的遊學,走訪16家德國企業,在這當中只有一家企業上市,只有兩家企業不夠一百年。通過這些德國企業,上市就是作為一個公眾的市場化企業,可能沒有那麼專心做企業,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抗風險能力可能沒有家族式企業強。”

馮國賢認為,還有最關鍵的一點的是,像通訊服務這個行業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未來一定是接入另外一個行業或上游產業鏈做支撐才適合去上市。

而作為新的目標與學習,馮國賢在未來想繼續把自己更多的時間投入到企業投資理財、股權、金融、上市以及公司傳承的學習上。他甚至為自己再把企業成功交接後退休下來所要學習的內容都規劃好了,例如易經、儒家、佛學的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人生才能更豐盛!

親自給員工們上課。他對公司的管理理念是必須不斷去提升公司團隊的素質與能力。他認為,麗的產品不是手機而是服務,一定要靠人去把麗的服務傳遞給客戶,這就要求團隊每一個人都要認識到自己的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為此,馮國賢每年定期為員工們舉辦春季和秋季拓展培訓活動,打造團隊戰鬥力與服務能力。通過強大的團隊支持麗的品牌,不斷滲透合作的運營商、手機廠商、智慧設備廠商,實現麗的更快更穩的發展。

幾次瓶頸與突破

如果說,從1985-1998年是馮國賢的生長階段;那麼,從1999年到現在,他認為自己是處在成長階段,開始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從1999年以後,馮國賢就開始有意識地去制定自己的學習計畫,每一次的學習都幫助他解決企業發展的問題與瓶頸。

最為明顯的瓶頸是在2004年,當時公司已經擴張到十幾家連鎖店,如何管理好這十幾家連鎖店就成了馮國賢最大的問題。這時,馮國賢恰好在清華大學讀MBA的課程,學習到了很多MBA的管理知識,他把在MBA學到的知識與工具運用到自己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包括規範、完善公司制度、業務流程、崗位設置、資訊化管理系統等,同時尋求一些外腦顧問幫助公司一起突破發展。

第二次大瓶頸是在2008年,隨著公司規模進一步擴大,公司在組織架構、用人以及人才方面的匹配度不夠。這一年,馮國賢正在北大EMBA碩士班學習,他開始認識到市場模式,以消費者為導向,加強公司高層對員工的培訓與培養,面向市場在產品促銷、產品理念、經營理念不斷提升。

而來到2013年,馮國賢的瓶頸並不是企業經營發展的問題,而是公司和職業經理人的融合、企業老闆與職業經理人的配合與崗位角色分工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馮國賢很快就解決了,這得益於他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跟教授老師去交流碰撞,並尋找到了解決辦法。而這期間正在他在攻讀博士期間。

談起攻讀博士的學習,馮國賢感觸頗深。他說:“榮獲瑞士維多利亞大學DBA工商管理博士學位,這個證書來之不易。從2010年開始,二年多的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總裁班的學習,近二年的碩士學位學習和研究,二年的工商管理DBA博士學位的學習,同時十個月的博士論文寫作和研究,經過六年多的工商管理學習和硏究,終於成功畢業了!這標誌著自己人生學習目標走出了一大步,也為自己的公司發展和步入新常態下社會經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他認為,作為企業家能使公司不斷成長,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不斷學習和創新,才能使企業永保長青!

一次次遭遇瓶頸,又一次次突破獲得發展,在馮國賢的帶領下,麗的公司已經成為廣州市門店最多、規模最大、銷量最大的企業。麗的在佛山、湖南也將持續擴張,2017年麗的開店戰略是在原來的基礎增長20%。

馮國賢說,麗的使命是:做中國通訊服務行業第一,創百年企業!

新的目標與學習

而今面對的整個大環境變化對經營管理的影響。

馮國賢認為,應對新常態下的新商業變化,第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有信心才能應對一切變化;第二是保持自己的資金積累,這是一個穩固的資金鏈,保證企業在至少兩年內不賺錢也不會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第三就是不斷去探索、創新,發現新的發展機遇。

馮國賢說:“麗的發展了三十幾年,也見證了整個通信的發展。早期是以運營商提供服務,慢慢整個通訊也會轉向多元化的導入,不再單單是過去的移動、聯通、電信,未來會包括通信設備、互聯網、互聯互通的所有智慧化產品接入。未來必須去聯動整個通訊、智慧化與數碼這方面的發展。我覺得現階段都還是以運營商為主導,聯動手機廠商,接入智慧化產品,而在服務方面則是包括互聯網、軟體與金融方面的聯動。這也是面對整個互聯網衝擊,線下實體店最大的服務優勢。”

此外,這兩年,馮國賢也很關注股權、投資、上市的學習。他坦言:“剛開始,我一直在思考公司要不要上市,是否適合上市,經過兩年對上市相關知識的學習後,我自己有了更清晰的判斷,我認為公司暫時不適合上市,可能會推遲到未來五年後。為什麼會這樣想?因為通過去德國的遊學,走訪16家德國企業,在這當中只有一家企業上市,只有兩家企業不夠一百年。通過這些德國企業,上市就是作為一個公眾的市場化企業,可能沒有那麼專心做企業,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抗風險能力可能沒有家族式企業強。”

馮國賢認為,還有最關鍵的一點的是,像通訊服務這個行業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未來一定是接入另外一個行業或上游產業鏈做支撐才適合去上市。

而作為新的目標與學習,馮國賢在未來想繼續把自己更多的時間投入到企業投資理財、股權、金融、上市以及公司傳承的學習上。他甚至為自己再把企業成功交接後退休下來所要學習的內容都規劃好了,例如易經、儒家、佛學的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人生才能更豐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