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出現這種症狀,媽媽千萬別掉以輕心!

作者/香港兒科專科醫生·劉慧思

早前, 八個月大男嬰虞風的事件令全城替他擔心, 幸好他最終也成功移植了媽媽部份肝臟。

從各報章不同的片段得知, 虞風的問題最初是黃疸不退, 這令到一眾媽媽非常擔心, 當中尤其是以母乳喂哺的媽媽(因為以母乳喂哺的嬰兒易出母乳黃疸持續不退), 不過究竟嬰兒黃疸是否一個這麼「兇險」的問題呢?

劉醫師解讀/嬰兒黃疸的成因

當嬰兒在未出生以前, 他們身體內的血色素會處於較高水準, 而血色素的成分與出生後相比亦有所不同。 當嬰兒出生後, 他們體內的血色素水準及成分均會逐漸自我調節至適當水準, 以配合脫離母體後的生理需要。

那些舊的, 不合時宜的血紅素便會被分解, 有用的部分會被遁環再造成合用的血紅素, 而沒有用的的血紅素就會隨著大便或小便被排出體外。 其中, 肝臟是負責分解膽紅素,

它便有機會在嬰兒的身體內累積, 形成新生嬰兒黃疸, 亦稱作生理性黃疸。

曾在統計指出, 本港大約有三成的新生嬰兒因為生理性黃疸而需要接受照燈治療。 若計入曾經出現黃疸, 但因自然減退而不需接受治療的個案, 百分比便更高了。

新生嬰兒的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兩天后便開始出現, 在第三至五天時便達至高峰, 之後便會逐漸減退。 而大部份嬰兒的黃疸都會在十至十四天左右消散, 間中亦有嬰兒的黃疸時間較長, 而需要作其他檢查。

生理性黃疸怎麼處理?

大部份生理性黃疸的嬰兒只要吃得充足, 膽紅素便會隨著大便排出體外, 黃疸便會自然消退。 有研究指出以母乳喂哺的嬰兒黃疸退得更好, 皆因喝母乳的嬰兒普遍排便次數較多, 所以更能把膽紅素排出。

當然亦有部份嬰兒的膽紅素升至一個較高的水準, 令人擔心影響健康, 便需要入院接受治療了。 一般我們會採用「照燈」來幫助減退黃疸。 所用的帶點「迷幻」之藍色燈光, 其實乃特別波段的光譜,

有助嬰兒分解紅素。 嬰兒透過大小便排出膽紅素, 從而減退黃疸。

一般來說, 嬰兒完成一次的「照燈」治療以後(為期由半天至數天不等), 便可以出院回家。 出院之後, 通常要繼續監察嬰兒, 看看有沒有「反彈現象」。 若果黃疸反彈, 便可能需要再次入院接受「照燈」, 不過大部份需要再次「照燈」的嬰兒, 最終亦會退黃, 健康快樂的成長起來。

母乳性黃疸該怎麼辦?

上文提到喂母乳有助減退生理性黃疸, 但喂哺母乳的媽媽亦要知道她們的小寶寶亦可能會出現母乳黃疸, 這情況多出現於出生後十至十四天, 亦即當生理性黃疸退卻之時。

最普通的情況是, 當媽媽帶小寶寶作黃疸跟進檢查時, 被發現黃疸持續不退, 因而轉介作包括抽血等進一步檢查。 這時候很多媽媽會因為擔心黃疸不退, 因而轉介作包括抽血等進一步檢查。 這時候很多媽媽會因為擔心黃疸會影響嬰兒腦部發展而停止喂哺母乳。 其實這是很可惜的, 因為母乳黃疸其實也屬於正常範圍內的, 部份媽媽乳汁中有些物質會令寶寶的膽紅素處於輕微偏高水準, 但卻是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及發展。其實只要透過簡單的抽血檢查,確定了只是非複合膽紅素偏高,而其他指標例如複合膽紅素、肝酵素都屬正常,便可繼續放心喂哺母乳。母乳黃疸大都會在嬰兒出生後一至兩個月內逐漸消散,並不會有任何後遺症的。

面對母乳黃疸,我通常會用以下比喻來開解媽媽: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外在美(喝配方奶粉的,黃疸退卻,但少了抵抗力)和內在美(喝母乳的,有母乳黃疸,但無論腸道和整體都較健康)是不能並存的。作為媽媽,我們當然希望寶寶能夠有內在美,所以當然會選擇繼續喂哺母乳。

【不尋常的黃疸】

雖然大部份新生嬰兒黃疸都是良性的,也會自然消退,但家長們也不可以掉以輕心。

若果出現以下情況,便應儘快求診:

嬰兒在出生首兩天便已出現黃疸,於首兩天便出現的嬰兒黃疸有較大機會是屬於病理性黃疸,常見的是細菌感染。醫護人員通常會抽取嬰兒的尿液及血液化驗,以找出何處及受何種細菌感染,再對症下藥,間中亦的需要作更多檢查以斷定病因。

嬰兒有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G6PD〕缺乏症〔俗稱蠶豆症〕

G6PD是紅血球中一種正常酵素,但香港約有4.5%的男嬰和女嬰天生缺乏這種酵素。缺乏此酵素之嬰兒,接觸到部份中藥(如黃蓮、金銀花)、西藥(如抗生素)或臭丸、樟腦時,便會出現血溶症,並導致黃疸。若出現此情況,嬰兒除了需要接受「照燈」治療外,甚至可能要接受「換血」治療以降低身體內的膽紅素水準。現時在港出生的所有嬰兒均需接受G6PD普查(透過臍帶血進行檢查),若屬於G6PD缺乏症患者,醫院便會通知父母需要注意之事項。

嬰兒持續黃疸並且大便呈灰白色

大便呈灰色是一個警號,顯示嬰兒可能患上先天性膽管管閉塞。這類嬰兒的複合膽紅素普遍會比較高,除了血液檢查外,通常也要作肝膽素描。若確診為先天性膽管閉塞,便要把握在「黃金六周」內作手術治療。因此若遇有此情況,家長們必須儘快轉介往醫院進行檢驗。

嬰兒除了黃疸還有胃口不佳及體重增長不理想等情況,甲狀腺問題、一些先天性新陳代謝毛病,以及一些先天性肝膽疾病均可以令到嬰兒持續黃疸,同時這類嬰兒的生長也會偏離正常範圍。由於需要進行不同檢驗以找出病因,若媽媽有所擔心或懷疑,還是找兒科醫生作初部評估及作適當的進一步轉介較為理想。

總括而言,大部份嬰兒黃疸都是屬於生理性黃疸,是會自然消退的,對健康也不會帶來長遠影響。若媽媽對寶寶的黃疸有所擔憂,便應該帶同寶寶到母嬰健康院或兒科醫生處求診,以作適當檢查及治療。治療過後,亦應該繼續複診,以防寶寶的黃疸反彈,而再需要接受治療。以母乳喂哺的媽媽亦要留意,若擔心寶寶出現持續性黃疸,最好亦能讓專科醫生看看,透過一些簡單的血液化驗,以排除其他嚴重問題,便可以安心地繼續採取母乳喂哺了。

但卻是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及發展。其實只要透過簡單的抽血檢查,確定了只是非複合膽紅素偏高,而其他指標例如複合膽紅素、肝酵素都屬正常,便可繼續放心喂哺母乳。母乳黃疸大都會在嬰兒出生後一至兩個月內逐漸消散,並不會有任何後遺症的。

面對母乳黃疸,我通常會用以下比喻來開解媽媽: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外在美(喝配方奶粉的,黃疸退卻,但少了抵抗力)和內在美(喝母乳的,有母乳黃疸,但無論腸道和整體都較健康)是不能並存的。作為媽媽,我們當然希望寶寶能夠有內在美,所以當然會選擇繼續喂哺母乳。

【不尋常的黃疸】

雖然大部份新生嬰兒黃疸都是良性的,也會自然消退,但家長們也不可以掉以輕心。

若果出現以下情況,便應儘快求診:

嬰兒在出生首兩天便已出現黃疸,於首兩天便出現的嬰兒黃疸有較大機會是屬於病理性黃疸,常見的是細菌感染。醫護人員通常會抽取嬰兒的尿液及血液化驗,以找出何處及受何種細菌感染,再對症下藥,間中亦的需要作更多檢查以斷定病因。

嬰兒有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G6PD〕缺乏症〔俗稱蠶豆症〕

G6PD是紅血球中一種正常酵素,但香港約有4.5%的男嬰和女嬰天生缺乏這種酵素。缺乏此酵素之嬰兒,接觸到部份中藥(如黃蓮、金銀花)、西藥(如抗生素)或臭丸、樟腦時,便會出現血溶症,並導致黃疸。若出現此情況,嬰兒除了需要接受「照燈」治療外,甚至可能要接受「換血」治療以降低身體內的膽紅素水準。現時在港出生的所有嬰兒均需接受G6PD普查(透過臍帶血進行檢查),若屬於G6PD缺乏症患者,醫院便會通知父母需要注意之事項。

嬰兒持續黃疸並且大便呈灰白色

大便呈灰色是一個警號,顯示嬰兒可能患上先天性膽管管閉塞。這類嬰兒的複合膽紅素普遍會比較高,除了血液檢查外,通常也要作肝膽素描。若確診為先天性膽管閉塞,便要把握在「黃金六周」內作手術治療。因此若遇有此情況,家長們必須儘快轉介往醫院進行檢驗。

嬰兒除了黃疸還有胃口不佳及體重增長不理想等情況,甲狀腺問題、一些先天性新陳代謝毛病,以及一些先天性肝膽疾病均可以令到嬰兒持續黃疸,同時這類嬰兒的生長也會偏離正常範圍。由於需要進行不同檢驗以找出病因,若媽媽有所擔心或懷疑,還是找兒科醫生作初部評估及作適當的進一步轉介較為理想。

總括而言,大部份嬰兒黃疸都是屬於生理性黃疸,是會自然消退的,對健康也不會帶來長遠影響。若媽媽對寶寶的黃疸有所擔憂,便應該帶同寶寶到母嬰健康院或兒科醫生處求診,以作適當檢查及治療。治療過後,亦應該繼續複診,以防寶寶的黃疸反彈,而再需要接受治療。以母乳喂哺的媽媽亦要留意,若擔心寶寶出現持續性黃疸,最好亦能讓專科醫生看看,透過一些簡單的血液化驗,以排除其他嚴重問題,便可以安心地繼續採取母乳喂哺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