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Model 3,還有那蒸發的市值120億!

最近一周, 特斯拉喜憂參半。 股價下跌, 美國汽車品牌市值第一的寶座重新讓位於通用;首輛Model 3量產車型落地, 馬斯克興奮地在推特上曬圖。 巨量的訂單, 捉急的產能, 卻令特斯拉Model 3成為一個備受爭議的“矛盾體”, 信任與質疑的口水不斷, 《童濟仁汽車評論》又會怎麼看?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吳邪

▎“暗黑”特斯拉

這半年來, 特斯拉總是會纏上一些負面新聞, 諸如與特朗普鬧掰, 與豐田分手, 以及上一周出現的斷崖式股價下跌。 那麼, 具體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事件一:愛不起的特朗普政府

特斯拉掌門人馬斯克,

似乎與美國新總統特朗普“犯沖”。 最根本的原因是, 特朗普政府的一些政策判斷, 完全有悖於馬斯克抱定新能源的初衷。 今年6月2日, 在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之後, 馬斯克也宣佈退出了白宮顧問委員會。

畢竟, 一旦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那麼在國內針對“綠色能源”的補貼政策將會停止, 電動車的“明星光環”也會黯然失色, 特斯拉將很難繼續依靠“碳排放積分”交易獲利, 這的確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事件二:留不住的豐田戀人

6月中旬, 豐田宣佈已在去年年底將所持的特斯拉股票全部清空, 這段傳統車企與新興勢力的聯姻徹底告吹。 兩家之間的合作, 最早追溯於2010年, 當時豐田投資了5000萬美元給特斯拉, 大約持股2.4%, 同時將一座位於加州的工廠以42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特斯拉。

終於還是沒有敵過“七年之癢”, 兩家分道揚鑣。 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 彼此之間的合作一直沒有新的進展。 首先, 豐田並沒有因為特斯拉的協助, 加快電動車型的推進進度;相對地, 特斯拉也沒有因為豐田的加入,

繼續擴大電動車的生產產能。 或許, 就此“分手”反而是事件的最優解。

事件三:氣不來的蒸發市值

參考其他媒體的報導, 上週三, 特斯拉股票下跌7.2%, 週四繼續下跌5.6%, 每股報收于308.83美元, 市值縮水至507.3億美元, 累計蒸發約120億美元, 也將美國汽車品牌市值第一的位置還給了通用。

按理說, 馬斯克之前已經在推特上預告了首輛量產Model 3提前兩周落地的消息, 應該足以提振投資者的信心。 但結果卻迎來了股價大幅下跌, 主要還是因為高盛的分析報告認為“特斯拉股票仍為賣出評級”, 目標股價甚至下調為180美元, 理由是特斯拉的軟肋——產能不足。

▎風波之中的Model 3

而偏偏, 第一輛量產版Model 3正是在這種風波不斷的背景中落地的。 馬斯克首先在推特上公佈了這一消息, 並將成為第一輛Model 3的車主。 同時, 預計7月28日, 首批30輛Model 3的交車儀式將會正式舉行。

那麼, 被高盛抓住“小辮子”的產能問題, 是否仍然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或者可以說,特斯拉目前的產能,與實際的Model 3訂單數量相當不匹配。按照特斯拉的估計,在接下來的6個月中,Model 3的產能將以指數式曲線向上爬坡。但即使到了今年12月,樂觀預測,月產量也才2萬輛,這應該是Model 3的產能極限了。如果要消化掉目前近50萬輛Model 3的訂單,可能要持續兩年時間。

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下單,要拿到Model 3這款車,很有可能要等到2020年了。

所以說,特斯拉產能擴張的任務迫在眉睫。而從特斯拉的產品規劃來看,這是一條自上而下的發展之路。首先進入高端市場,樹立品牌形象,然後再逐步下探,推出平民化的汽車產品。

關鍵點還在於平民化產品,Model 3肩上的擔子一點都不輕。特斯拉的生存,仍然需要一款走量車型作為支柱,由此才有可能實現止虧轉盈,而更現實的一個任務是,Model 3要能夠提振特斯拉投資者的信心,維穩股價。這是特斯拉必須做出的選擇,也是必須成功的選擇。

《童濟仁汽車評論》認為,在未來,特斯拉一定會在全世界繼續尋找新工廠,產能擴張是特斯拉的必由之路。只要把產品按時遞交給客戶,質疑聲自然不攻而破。

▎汽車圈的蘋果,也是汽車圈的鯰魚

很多人把特斯拉類比於汽車圈的“蘋果”,潛臺詞是,認可了特斯拉對傳統汽車行業的顛覆意義,而兩者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1. 先鋒市場

蘋果公司將手機帶入了智慧時代,而特斯拉也認定了汽車電動化、智慧化將是發展潮流,以先入者的身份,執牛耳者,影響了整個世界對於未來汽車的看法。

2. 極簡主義

這歸結於兩家公司的產品設計。蘋果追求極簡,中間只有一個Home鍵,對諾基亞時代的物理按鍵設計形成了一種顛覆。特斯拉也在追求極簡,諸如減少整車設計的零件數量,強化模組組合,即使產品矩陣也與傳統造車企業不同。傳統造車力求“大而全”,儘量在各個細分市場都有對應車型,不論走量與否。特斯拉的思路背道而馳,車型精簡,更強調汽車的使用價值。

3. 直銷模式

特斯拉直銷店,相當於採用了蘋果的體驗店銷售模式,不僅節約成本,也砍掉了冗長的銷售鏈,廠家直達客戶。特斯拉營造出來的感覺,不只是一輛車,還是一件科技品。

然而,特斯拉也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是,造車遠比造手機要面臨更高的技術壁壘。蘋果為何從來不愁產能問題?因為蘋果的產品是由代工廠生產的,不用考慮製造問題,專心做設計即可。但特斯拉不同,仍然需要自建工廠,仍然需要投入更多的重資產,去思考很多生產線上的問題,產能不足,難以避免。

不過,特斯拉與蘋果公司還有一點是共通的。他們都是行業池中闖入的“鯰魚”,對傳統既得利益者的刺激與衝擊作用是相當明顯的。如果不願被後來者奪走市場份額,不願成為老去的諾基亞,傳統必須變革,在洗牌前當未雨綢繆。

是否仍然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或者可以說,特斯拉目前的產能,與實際的Model 3訂單數量相當不匹配。按照特斯拉的估計,在接下來的6個月中,Model 3的產能將以指數式曲線向上爬坡。但即使到了今年12月,樂觀預測,月產量也才2萬輛,這應該是Model 3的產能極限了。如果要消化掉目前近50萬輛Model 3的訂單,可能要持續兩年時間。

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下單,要拿到Model 3這款車,很有可能要等到2020年了。

所以說,特斯拉產能擴張的任務迫在眉睫。而從特斯拉的產品規劃來看,這是一條自上而下的發展之路。首先進入高端市場,樹立品牌形象,然後再逐步下探,推出平民化的汽車產品。

關鍵點還在於平民化產品,Model 3肩上的擔子一點都不輕。特斯拉的生存,仍然需要一款走量車型作為支柱,由此才有可能實現止虧轉盈,而更現實的一個任務是,Model 3要能夠提振特斯拉投資者的信心,維穩股價。這是特斯拉必須做出的選擇,也是必須成功的選擇。

《童濟仁汽車評論》認為,在未來,特斯拉一定會在全世界繼續尋找新工廠,產能擴張是特斯拉的必由之路。只要把產品按時遞交給客戶,質疑聲自然不攻而破。

▎汽車圈的蘋果,也是汽車圈的鯰魚

很多人把特斯拉類比於汽車圈的“蘋果”,潛臺詞是,認可了特斯拉對傳統汽車行業的顛覆意義,而兩者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1. 先鋒市場

蘋果公司將手機帶入了智慧時代,而特斯拉也認定了汽車電動化、智慧化將是發展潮流,以先入者的身份,執牛耳者,影響了整個世界對於未來汽車的看法。

2. 極簡主義

這歸結於兩家公司的產品設計。蘋果追求極簡,中間只有一個Home鍵,對諾基亞時代的物理按鍵設計形成了一種顛覆。特斯拉也在追求極簡,諸如減少整車設計的零件數量,強化模組組合,即使產品矩陣也與傳統造車企業不同。傳統造車力求“大而全”,儘量在各個細分市場都有對應車型,不論走量與否。特斯拉的思路背道而馳,車型精簡,更強調汽車的使用價值。

3. 直銷模式

特斯拉直銷店,相當於採用了蘋果的體驗店銷售模式,不僅節約成本,也砍掉了冗長的銷售鏈,廠家直達客戶。特斯拉營造出來的感覺,不只是一輛車,還是一件科技品。

然而,特斯拉也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是,造車遠比造手機要面臨更高的技術壁壘。蘋果為何從來不愁產能問題?因為蘋果的產品是由代工廠生產的,不用考慮製造問題,專心做設計即可。但特斯拉不同,仍然需要自建工廠,仍然需要投入更多的重資產,去思考很多生產線上的問題,產能不足,難以避免。

不過,特斯拉與蘋果公司還有一點是共通的。他們都是行業池中闖入的“鯰魚”,對傳統既得利益者的刺激與衝擊作用是相當明顯的。如果不願被後來者奪走市場份額,不願成為老去的諾基亞,傳統必須變革,在洗牌前當未雨綢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