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十三五”光伏競爭加劇 產業整合或成新常態

以2016年為起點, 中國光伏正走進“新常態”:在國內光伏上網電價調整帶來的搶裝效應帶動下, 光伏產業發展持續向好, 產業規模穩步增長, 技術水準明顯提升。

源自工信部的公開資料顯示, 過去的一年, 我國光伏產業延續了整體回暖態勢, 總產值高達近3000億元, 同比增長27%。 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規模全球占比均超過近半壁江山, 繼續領跑世界光伏產業。 過去, 光伏產業裝機重點主要是在新疆、青海、甘肅等西北地方, 占比80%以上。 如今, 西北地方占全國新增裝機不到28%, 大量的新增裝機轉向中東部省份。

與此同時,

“中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已進入新發展階段, 產業開始從粗放型向集約型、從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益型、從單一制造型向製造服務型轉變。 ”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張曉黎指出。 而在2017年中央一號檔中則明確提出, 實施農村新能源行動, 推進光伏發電, 逐步擴大農村電力、燃氣和清潔型煤供給。 這讓業界對未來光伏行業發展有了更好的展望和期盼。 業內人士預計, 光伏發電潛在市場應用規模將超萬億元。

在政策層面, 2016年底,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通知稱, 對一至三類資源區新建光伏電站的標杆上網電價進行調整, 但對分散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不作調整。 具體來看, 此次《關於調整光伏發電陸上風電標杆上網電價的通知》明確指出,

鼓勵各地通過招標等市場競爭方式確定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業主和上網電價, 並通過改革專案管理模式, 以競爭性方式配置光伏發電專案, 將有效促進光伏發電電價水準的下降, 推動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按期實現。

而光伏應用市場系統成本的快速降低, 加快了光伏行業平價上網的步伐, 也使競爭機制成為今年以及今後光伏行業的熱詞。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認為, 光伏發電成本下降的速度遠遠超過預期, 這為下一步的市場推廣提供了可能。 據有關部門透露, 2017年不管是 “領跑者”還是普通地面電站, 競價模式都將全面鋪開, 同時“領跑者”計畫還將升級。

由此, 可以看出, 今年光伏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眾多業界人士指出, 受補貼下調和全面競價, 以及“領跑者”計畫升級等因素影響, 在2017年, 有規模、有品牌、有技術的大企業大多數會訂單飽滿, 產能利用率高。 另一方面, 在電價下調、補貼拖欠、限電、用地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下, 我國光伏產業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也日益增多。

誠如工信部電子資訊司相關負責人指出, “但我國光伏產業高端產能尚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關鍵工藝技術與國外領先水準相比仍存在差距, 尤其在核心光伏裝備領域, 新型薄膜、異質結等技術路線發展緩慢, 基礎創新能力也亟待提升。 ”還有部分實力不強、未進入規範公告的企業仍能獲得應用補貼、出口退稅等優惠,

影響了產業優勝劣汰和兼併重組, 不利於落後產能退出。

業界普遍預測, 一方面光伏上網電價調整帶來搶裝、光伏電站建設指標提前透支引發國內市場波動, 將對製造業持續發展帶來較大挑戰。 另一方面, 企業兼併重組和資源整合將不斷加快, 並促進產業加快優勝劣汰。 因而, 在“十三五”期間, 光伏產業的主要標的將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配置資源, 不斷推動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和技術水準的上升, 早日實現不依賴國家補貼的自我持續發展。

FR:中國環保線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