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基金很賺錢,為什麼基民一直虧?!

一言難盡的基金業。

悅濤之前一直不贊成散戶投資基金, 不是因為基金業水準不行, 而是絕大多數基民對所持基金不瞭解,

對基金經理不瞭解, 對公司也不瞭解, 也無從瞭解。

不瞭解就無法承受波動, 無法預知未來, 普遍淪為短炒。

結果是:基金業是賺錢的, 基民大多數是虧損的。

京東金融今年發佈的基民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僅有34.3%的基民實現正收益, 0.5%盈虧持平, 剩餘的65.2%都是虧損。

基民人均虧損2000多元(好消息是:比股民虧得少)。

這些基民有兩大特點

1、持倉數量少:近七成投資者僅申購一檔基金。

2、短線操作:80%的投資者持有單檔基金不超過3個月就清倉走人。

為什麼會這樣?

掃一眼基金業的基本面

Wind資訊統計顯示, 截至2017年06月30日, 全國已發公募產品的基金管理公司達117家, 公募基金數量4355只, 資產規模總計10.07萬億, 資產規模較16年末增加 9070億元, 增幅 9.89%。

這裡面按投資方向不同分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

從各類型基金的上半年業績表現看, QDII基金(投資海外)平均收益率最高, 達7.22%, 主要受益於港美股市場的良好表現。 其次是股票型基金4.78%及混合型基金4.17%。

從基金公司規模看, 旗下餘額寶規模大幅增長的天弘基金以15186億元繼續蟬聯公募資產規模首位。

也就是說目前10萬億的公募基金資產裡, 天弘基金一家占了15%以上。 貨幣基金占基金業總體規模的一半。

所以基民實際上分出了兩個極端

1、買股票型基金的:追求高回報、集中、短炒。 虧的都是這部分。

2、買貨幣型基金的:穩定但低回報的傻瓜式投資。 賺零花錢。

一半是自己作的, 一半是被逼的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去年底的資料:開放式基金自成立以來,

偏股型基金的收益最高:年化平均收益率達到16.5%, 超出同期上證綜指漲幅8.77個百分點。

如果基民用心研究、堅定持有、合理配置, 大部分可以分享到中國股市的紅利。

但是難就難在這裡, 歷史資料已經顯示他們不可能堅定持有和分散配置。

因為普通人幾乎沒有可能選擇到一款他能判定的“好基金”。

這裡面涉及到基金的風格、定位、管理人能力、道德風險(老鼠倉)、人員變動、公司決策……太多因素的影響。

對投資者來說, 如果能研究透以上環節, 他其實完全有能力判斷一隻牛股了。 因為股票有明確的財務資料、行業走勢等客觀資料。

大部分人, 根本沒有花功夫去研究基金, 也根本沒有這個經驗和能力去判斷。

從買入的時候就不知道邊界在哪裡:是激進還是保守?風控、止盈止損、倉位元、配置, 該怎麼安排?

沒有認知就無法承受波動, 無法預知未來, 普遍淪為短炒。

簡單說就是兩個字:瞎買。

於是基民的表現一般是這樣的

▲漲的時候, 基金沒有牛股漲得快, 懷疑基金經理能力:就這水準, 不如我自己來炒吧。

▼跌的時候, 比如剛過去的2016年, 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12%, 也懷疑基金經理能力:我還是趕緊跑吧。

如果說樂視網這樣的股票, 不管被黑成翔還會有一堆鐵杆粉絲堅守;那麼基民幾乎都是一夜情, 沒有長相廝守的。

然而怎麼辦?

現實是:股民虧的, 遠超基民。 散戶並不比基金靠譜。

資本市場機構化、去散戶化, 是中外市場都證明的趨勢。

錢, 早晚要交給專業的人打理。

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1、瞎買

大部分基民都是這個狀態:沒有遴選標準, 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跟風買入。 更不懂得根據基金的品類和週期進行配置。

2、短炒

因為不瞭解, 對自己這筆投資的性質、投資取向、風險邊界、判斷指標, 都沒有明晰的定位, 也沒有合理的收益預期, 最後當成了投機短炒, 而不是資產配置。

這個問題, 悅濤覺得挺難。 基民和基金之間有一道無法逾越的認知鴻溝。

因為找不到一個確定性的通道讓兩者心連心手牽手走向共同富裕。

最近碰到一位老薛同學, 說他搞了十年, 做出來一個“薛掌櫃”, 就是要搞定這件事。

我一聽哥們口氣挺大哪來的?上面這麼多問題憑你搞定你憑啥?

對吹半天之後, 悅濤覺得,老薛應該是,在做,一件,正確,的事。

老薛把他的“薛掌櫃”定位為“基金組合專家”。

他本人26年從業經驗,與證券行業同齡。

他掌舵的眾祿金融,是國內最早的基金銷售服務試點機構,唯一一家參與基金行業法規制定的協力廠商基金銷售機構。

老薛意識還是比較超前的,2006年去了一趟美國遊學,回來就組建了國內第一個基金組合研究院,有金融學教授和基金專家。

接下來還建立了國內首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金評級系統,以之構建基金組合。十年來先後更新換代“基金專家”、“基金管家”、“配置寶”、“配置寶計畫1號”等基金組合服務。

也就是別人在忙行銷的時候,老薛在忙研究。他相信知識的力量。

一份十年期的答卷:薛掌櫃基金組合服務

2007.01.01-2016.12.31,薛掌櫃組合10年累計收益率191.69%,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1.3%。

同期上證指數、滬深300年化收益率分別為1.13%、4.82%。

雖然證券市場中充斥著1年113%之類的一夜暴富的神話,然而,就是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導致過去10年無數的“股神”一夜回到解放前。

老薛的基金組合理念從一開始就定位:不追求短期的絕對高收益,而是中長期穩健收益。

別人在賣產品,他在做服務。區別在於,是否有“專家”為了解決你的實際需求而提供專業的方案。

老薛的基金組合服務,基於專業的研究院團隊,根據不同的投資需求,以資產配置理論為核心,從全市場的基金中優選組合,同時,針對市場波動進行動態調整,從而實現投資者的中長期穩健收益。

老薛這十年一劍,也解決了那兩個痛點:

1、瞎買

以專業服務替代散戶的瞎買。

從全市場4000多檔基金中優選1-2‰進行配置。可偏股,可混合,可貨幣,可海外,符合大類資產配置為核心的原則。

2、短炒

設定合理的預期收益,嚴格控制回撤,根據品類和週期長線輪動。

讓散戶從飄忽不定的心態裡解脫出來。

歷史業績也證明了薛掌櫃通過基金組合穿越週期的能力。

此外,老薛解決了基金和基民關係的一個關鍵點:利益綁定機制。

用老薛的話說:“不達超額收益,不收任何服務費”。

根據風險偏好不同,設定“7%、8%、9%”的目標年化收益率。

比如積極型投資者,設定9%的年化收益率目標,收益不達9%,薛掌櫃不收服務費。超過9%的超額收益部分,收取20%的服務費。

在老薛看來,中國大眾金融資產配置在未來會急速擴容,但整個行業缺乏專業服務通道,拼費率獲客只會把行業做爛。基於產品的專業服務,且跟投資人利益綁定,才是基業長青之道。

悅濤目力所及,金融行業裡,拼行銷賺快錢的多。

這種知識型服務商,太少。

悅濤覺得,老薛應該是,在做,一件,正確,的事。

老薛把他的“薛掌櫃”定位為“基金組合專家”。

他本人26年從業經驗,與證券行業同齡。

他掌舵的眾祿金融,是國內最早的基金銷售服務試點機構,唯一一家參與基金行業法規制定的協力廠商基金銷售機構。

老薛意識還是比較超前的,2006年去了一趟美國遊學,回來就組建了國內第一個基金組合研究院,有金融學教授和基金專家。

接下來還建立了國內首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金評級系統,以之構建基金組合。十年來先後更新換代“基金專家”、“基金管家”、“配置寶”、“配置寶計畫1號”等基金組合服務。

也就是別人在忙行銷的時候,老薛在忙研究。他相信知識的力量。

一份十年期的答卷:薛掌櫃基金組合服務

2007.01.01-2016.12.31,薛掌櫃組合10年累計收益率191.69%,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1.3%。

同期上證指數、滬深300年化收益率分別為1.13%、4.82%。

雖然證券市場中充斥著1年113%之類的一夜暴富的神話,然而,就是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導致過去10年無數的“股神”一夜回到解放前。

老薛的基金組合理念從一開始就定位:不追求短期的絕對高收益,而是中長期穩健收益。

別人在賣產品,他在做服務。區別在於,是否有“專家”為了解決你的實際需求而提供專業的方案。

老薛的基金組合服務,基於專業的研究院團隊,根據不同的投資需求,以資產配置理論為核心,從全市場的基金中優選組合,同時,針對市場波動進行動態調整,從而實現投資者的中長期穩健收益。

老薛這十年一劍,也解決了那兩個痛點:

1、瞎買

以專業服務替代散戶的瞎買。

從全市場4000多檔基金中優選1-2‰進行配置。可偏股,可混合,可貨幣,可海外,符合大類資產配置為核心的原則。

2、短炒

設定合理的預期收益,嚴格控制回撤,根據品類和週期長線輪動。

讓散戶從飄忽不定的心態裡解脫出來。

歷史業績也證明了薛掌櫃通過基金組合穿越週期的能力。

此外,老薛解決了基金和基民關係的一個關鍵點:利益綁定機制。

用老薛的話說:“不達超額收益,不收任何服務費”。

根據風險偏好不同,設定“7%、8%、9%”的目標年化收益率。

比如積極型投資者,設定9%的年化收益率目標,收益不達9%,薛掌櫃不收服務費。超過9%的超額收益部分,收取20%的服務費。

在老薛看來,中國大眾金融資產配置在未來會急速擴容,但整個行業缺乏專業服務通道,拼費率獲客只會把行業做爛。基於產品的專業服務,且跟投資人利益綁定,才是基業長青之道。

悅濤目力所及,金融行業裡,拼行銷賺快錢的多。

這種知識型服務商,太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