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史|陶萬達與成縣古代旅遊~

點上面的“隴南成縣發佈”就可以訂閱哦!

在我國浩翰的史學典籍中, 關於旅遊的記載, 汗牛充棟, 不勝枚舉, 諸如皇帝的巡遊, 封建士大夫的宦游,

文人學士的漫遊, 庶民百姓的出遊, 等等。

古代, 舉凡曠達之士, 皆以登山臨水為人生的一種樂趣。 反映在文學上, 就有不少的山水詩文, 也有不少軼聞逸事。 從莊子的游濠梁, 遊雕陵, 司馬遷的探禹穴, 登九嶷, 羊祜的造峴山, 無倦容, 阮籍的竟日出遊而忘歸, 王羲之的蘭亭修禊以寫蘭亭, 以至李白“五嶽尋山不辭遠, 一生好入名山遊”……都在文學上留下了不朽之作, 也留下了千古佳話。

在成縣歷史上, 旅遊之趣自古有之, 開發名勝旅遊的先哲亦自古有之, 在這方面有所建樹, 並做出巨大貢獻的當推清代名宦陶萬達。

陶萬達, 清江西南城人, 乾隆時舉進士, 于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九年(1756-1764年)任成縣知縣。 他工詩善文, 兼通書法, 通曉天文、地理, 酷愛山水名勝。 在任期間, 修建講堂, 教化士民, 曾上疏奏請將成縣百姓交往階州的賦糧折銀徵收, 減輕人民負擔, 深受老百姓敬仰。 因此鄉人感德立祠奉祀。

陶萬達不僅關心百姓的疾苦, 而且十分重視當地旅遊資源的開發。 在政務餘暇,

他親作實地調查, 尋訪古跡, 勘察當地的山川名勝及風土人情。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春, 他在宋代成州八景的基礎上, 最早發現了成縣東南四十華里蒼龍嶺風景旅遊區。 在他精心籌畫下, 將整個景區擴大為蒼龍疊翠、天池映月、天賜神印、錦屏對峙、萬松濤聲、松舞幹霄、石碣淩空、古老仙洞等八個景點, 並賦詩九首, 以表達對蒼龍嶺的神往和眷戀之情。 其中“橫川有靈山, 古石點苔斑。 五載僅一訪, 留句播人間”一詩, 還用行草鐫刻於觀音崖下凍冰樓前巨石上, 後署“清乾隆庚辰年端月穀旦邑令江西陶萬達題。 ”題刻迄今仍字體完整, 筆觸清晰, 棱角分明。 從發現的有關清代磚刻證實, 乾隆二十五年, 在修葺蒼龍嶺老君殿時, 曾將陶萬達吟詠蒼龍嶺的另八首詩(五古一首,
五絕三首, 七絕四首), 分別鐫刻於磚上, 並鑲于殿前石柵欄空隙之間, 使古時蒼龍嶺風景旅遊區初具規模, 為後世留下了一塊不朽的豐碑, 一份永志不忘的精神和文化財富。

陶萬達吟詠蒼龍嶺的九首山水詩, 因當時的磚刻遭到毀壞,

地方誌又無記載, 傳抄者亦缺乏認真考證, 難免以訛傳訛, 造成紕漏, 給整理前人佚詩造成了一定困難。 丁醜年仲秋, 當地考古學者曾專程赴蒼龍嶺考察, 當時適逢山頂玉陽宮修葺即將告竣, 見一銀髯老者張裕正在門側牆壁上鑲砌倖存陶詩原磚刻殘片。 這些彌足珍貴的實物不失為研究陶詩的第一手資料, 經實地反復詳細核查勘誤, 又結合各詩的內容、意境, 參照實地實景作了分析對比, 基本上恢復了陶詩的原貌, 為研究陶萬達其人其詩和歷史上蒼龍嶺風景旅遊區的開發提供了重要依據。

(作者:張忠)

監製:燕海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