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貝因美股價“快速閃崩”背後是誰在博弈?

6月的個股閃崩潮還未遠離, 7月份個股閃崩又將襲來。 主營嬰幼兒奶粉的貝因美11日遭到“突襲”。 當日下午開盤後, 大量的賣單將貝因美股價直接砸到跌停板,

儘管整個過程持續了約8分鐘, 但從圖形來看, 跌勢相當兇猛, 隨後該股一直未能打開跌停板, 並延續至收盤。

對此, 市場人士指出, 整個A股市場的邏輯比較清晰, 業績好的就漲, 業績不好, 那就肯定撐不住, 貝因美業績不理想, 而股價相對處於較高位。 過去幾年, 貝因美業績曾經大起大落, 而今正值半年度業績快報和業績預告期, 該股出現閃崩, 也難免讓人與業績變臉聯繫在起來。

作為國產嬰幼兒奶粉的第一品牌, 貝因美於2011年登陸資本市場。 上市之初, 貝因美延續著高成長。 至2013年, 公司營業收入增長至61.2億元, 淨利潤達7.21億元。 但是, 轉折出現在2014年, 當期公司營業收入降至50.5億元, 而淨利潤更是下墜至0.69億元。

2015年, 貝因美實現營業收入45.34億元, 淨利潤1.03億元, 分別同比下滑10.2%和增長50.62%。 但是, 從當年年報中可知, 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達1.24億元。 2016年, 貝因美業績繼續下滑, 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9.02%至27.64億元;淨利潤虧損7.81億元, 同比下降853.24%,

面對2016年度出現巨虧, 貝因美曾表示, 在假奶粉事件、奶粉配方註冊制出臺及行將落地、海淘奶粉消費比重日益上升的市場背景下, 公司傳統管道的銷售業績下滑劇烈, 公司業績難免出現滑落。

不過, 在今年一季報中, 貝因美實現淨利1092萬元, 實現了單季盈利。 同時, 公司還預計2017年1-6月淨利潤為2000-5000萬元。 顯然, 業績不佳並非是導致貝因美股價出現閃崩的主因。 那貝因美為何會出現大跳水的呢?

首先, 貝因美高層近期人事變動頻繁,

導致投資者出現了恐慌心態。 近半年來, 貝因美的高層變動較為頻繁。 6月17日, 調整內審部門負責人;6月1日, 貝因美副總經理、財務總監沈立軍辭職;4月27日, 董事林必清遞交辭職報告。 2016年12月31日, 副董事長陳慧湘辭職。 投資者擔心的是, 高層人事變動劇烈, 會否令其上半年業績預期出現新變故。

再者, 貝因美在一季度扭虧為盈, 但投資者對貝因美未來業績是否能徹底好轉表示懷疑。 貝因美曾大量向管道商壓貨, 導致與管道關係惡化, 造成管道不暢。 同時, 貝因美通過大打價格戰方式促銷, 此舉將削薄其自身的利潤。 正因與管道關係惡化, 以及大打價格戰, 這才導致投資者對貝因美未來業績增長產生擔憂。

再次, 貝因美的生產項目也面臨變化。

今年6月, 貝因美終止了年產2萬噸配方乳粉濕法生產改造項目。 該專案於2014年4月由董事會審議通過, 當時預計投資3.5億元, 目前已累計投資3015萬元, 停止原因是由於“政策變化”。 本來投資者希望通過該項目的上馬, 以及二胎政策的啟動, 貝因美業績能有所好轉, 但是新項目在近期被終止, 令投資者失去了持續看好的理由。

最後, 本來貝因美因業績不佳, 股價靠大股東增持支撐。 根據6月9日披露, 貝因美集團增持公司股份合計1022.53萬股, 增持均價為13.7元/股。 而現在大股東增持期已過, 其原先大股東增持的利好已經過去, 市場有對其重新估值需求。

值得玩味的是, 昨日貝因美出現閃崩時, 買入前5席位的資金中有有4家營業部及一個深股通專用席位。

而賣出前5位均為券商營業部, 無一機構席位。 那麼, 為何部分機構投資者仍然看好貝因美這家上市公司呢?

一方面, 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的實施, 或為貝因美的業績翻身提供機會。 顯然, 機構投資者在賭貝因美的業績能有大逆轉。 如果貝因美通過會員追溯管理體系遏制了竄貨問題對價格體系的影響, 同時公司報批配方註冊制審核共4個品牌, 首批通過概率非常高, 預計註冊制第一批通過名單將在7月間公佈, 屆時管道補庫存需求將助力公司業績實現爆發式增長。

另一方面, 根據券商測算, 2017年是全面二胎政策實施第二年, 出生人口增量帶來嬰幼兒奶粉新增市場空間至少130億。 再加上配方嬰幼兒奶粉註冊制使得中小雜牌退出將騰出20%的份額, 而空出來的嬰幼兒奶粉空間為170億左右。貝因美也應該抓住這一奶粉行業發展的絕佳契機。

現在多空雙方對貝因美的發展產生嚴重分歧。空方認為貝因美由於高層變動、專案停產、股價虛高、銷渠不暢等因素,業績很難有反轉的可能性,股價也必須要被市場重新評估。但以深股通資本為代表的多方覺得,二胎政策啟動、奶粉配方註冊制的到來都將是貝因美業績大翻身的契機。而筆者認為,能否抓住這一行業紅利,恢復管道和消費者信心,將是貝因美下一步能否重振業績的關鍵點。

而空出來的嬰幼兒奶粉空間為170億左右。貝因美也應該抓住這一奶粉行業發展的絕佳契機。

現在多空雙方對貝因美的發展產生嚴重分歧。空方認為貝因美由於高層變動、專案停產、股價虛高、銷渠不暢等因素,業績很難有反轉的可能性,股價也必須要被市場重新評估。但以深股通資本為代表的多方覺得,二胎政策啟動、奶粉配方註冊制的到來都將是貝因美業績大翻身的契機。而筆者認為,能否抓住這一行業紅利,恢復管道和消費者信心,將是貝因美下一步能否重振業績的關鍵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