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民國女明星蝴蝶的傳奇人生

蝴蝶, 民國時期著名電影女演員, 家鄉是鶴山縣坡山鄉水寨村。 9歲那年, 蝴蝶回到廣東, 進入廣州培道學校讀書。 1924年, 16歲的蝴蝶隨家人從廣州遷回上海。 她從小愛好戲劇藝術, 借助機遇, 投身於新興的電影藝術事業。

傳聞, 阮玲玉的影迷, 大多是學生或者文藝青年;而蝴蝶的粉絲, 則是生活優越的中產階級。 文青向來無法代表時代的主流。 1933年, 蝴蝶當選“電影皇后”。 但是, 這並不是意味著蝴蝶更美。

單從外貌看, 蝴蝶珠圓玉潤、高貴大方, 大臉大眼長身量, 雖然富貴逼人, 卻少了阮玲玉那種百轉千回的嫵媚, 後者眉目間流轉的哀愁與小清新似乎更能打動觀眾。

只是, “美人”到了一定段位, 能出位的便不再是容貌的比拼, 性情、處世、性格、教養、才華、氣質這些綜合因素, 都會為一個女子加分或者減分。

1924年, 中華電影學校招生, 一千多人應試。 蝴蝶靈機一動, 別出心裁地梳了一個橫S髮型,

在左襟別了一朵大花。 復古的打扮, 在密密麻麻的時裝新女性中卓然不群。

她如願以償地成為中華電影學校第一期, 也是唯一一期學生。 《秋扇怨》讓胡瑞華破繭變為蝴蝶, 成為邵逸夫哥哥邵醉翁創辦的天一公司當家花旦。

蝴蝶後來在回憶錄裡說:“天一太過於從生意眼光出發, 影片的娛樂性功能多於藝術性, 且多數影片停留在宣揚舊道德, 不合時尚潮流, 雖擁有一定的觀眾, 但卻不能給觀眾回味的印象。 ”別的女明星為情事苦惱時, 她已經在考慮電影商業價值與藝術成就的統一, 境界雲泥。

她頗有語言天賦, 能說流利的粵語、閩南話、上海話, 甚至為了學普通話專程到北京拜梅蘭芳為師。 1931年, 有聲電影取代默片成為主流,

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蠟盤發音的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 演戲配音時, 在錄音棚一待就是七個小時。

雖然她自謙“論演技, 我是不如阿阮的”, 但深陷情傷的阿阮付不出她這份功夫。

所以, 她成為影壇無人能及的一姐。

張恨水評價蝴蝶:“為人落落大方, 一洗女兒之態。 性格深沉, 機警爽利, 如與紅樓人物相比擬, 則十之五六若寶釵, 十之二三若襲人, 十之一二若晴雯。 ”

一個熟女, 懂進退、知分寸, 溫順與堅韌兼有, 理性與乖巧皆具, 珍愛自己也不妨礙他人, 有誰不願力捧呢?

如果不是那30箱畢生積蓄的丟失, 她這輩子可能就安穩地和丈夫潘有聲一起經營“蝴蝶牌暖水瓶”, 在平等而尊重的婚姻中終老了。

戴笠是蝴蝶的粉絲,

癡迷頗深。 初到上海時, 即使吃飯都成問題, 也要買票去看蝴蝶的電影。 可想而知, 當蝴蝶找上門來拜託戴笠尋找30箱丟失的珠寶後, 戴笠喜不自勝。

於是, 在戴笠的授意下, 軍統安排蝴蝶一家到重慶, 在朋友夫婦安排的盛大舞會上, 戴笠第一次見到了他的女神。 不過, 蝴蝶對他甚是冷淡, 只跳了一支舞便離去。

戴笠悵然若失, 卻鍥而不捨。 哪怕寶箱裡的東西只追回了一小部分, 戴笠仍按照清單從國外買了同款回來補齊, 帶著這些寶物, 他再次來見蝴蝶。 寶箱被打開的那一刻, 蝴蝶百感交集——雖然這些物品與自己原有的相似, 卻是全新甚至貼著商標的, 她瞬間明白了戴笠的用心。

推辭嗎?亂世中, 自己一家老小寄人籬下, 處境的艱辛容不得她撂出擲地有聲的拒絕。

接受嗎?見慣風雲的她, 不會不清楚接下來的代價。 一點兒都不動心嗎?恐怕沒有女子能夠在這樣感情與物質的雙重夾擊下紋絲不動。

她是個多麼玲瓏的女子, 當著戴笠下屬的面, 她微微低首, 輕聲說:是的。

或許, 只有成熟的稻穀才懂得彎腰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