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藍江小譯|巴迪歐:《數學頌》中譯序

譯者序

或許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 阿蘭·巴迪歐的名字不再陌生。 他已經被視為當代左翼的一個旗幟性人物, 他的著作已經被翻譯為世界上70多種語言。 在中國大陸, 他的著作已經翻譯出版的包括《世紀》、《愛的多重奏》、《小萬神殿》、《哲學宣言》、《第二哲學宣言》、《聖保羅》、《維特根斯坦的反哲學》、《柏拉圖的理想國》、《當前時代的色情》、《論爭》、《元政治學概述》等等, 他的最重要的著作《存在與事件》、《世界的邏輯》、《主體理論》也已經譯就, 正在出版當中的他的著作還包括《法國哲學的冒險》、《瓦格納五講》、《非美學手冊》等等, 因此, 對於巴迪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

並不需要在這裡贅述。

不過, 這也是一本非常值得期待的著作。 在《存在與事件》和《哲學宣言》中, 巴迪歐曾經聲稱, 哲學並不是一種直接作為生產真理的類性程式而存在, 哲學作為本體論或形而上學而存在, 只能在其他面對真實的真理程式基礎上才是可能的。

哲學本身是不創造現實的, 也無法真正去面對那個被拉康稱之為真實界的東西, 說得更明確一些, 我們的思想和行為, 包括我們的所有的感觸和情感, 都依賴於一個巨大包裹著的氣泡請巴迪歐參加了他在阿維農節上的訪談, 這次訪談同時涉及到了兩個內容, 一個是愛, 另一個是尼古拉·張所舉行的“觀念戲劇”活動的主題——戲劇。 後來, Flammarion先後以《愛之頌》和《戲劇頌》的名義出版了這兩場對話的內容, 而這兩次談話的內容正好對應於他的兩個前提, 即愛與藝術。 在進行了這兩次對話之後, 巴迪歐感覺到, 有必要重新肯定一下他的四個前提, 而2016年吉爾·艾禮的邀請, 讓巴迪歐重新肯定了數學在思想中地位,
而這本書也被命名為《數學頌》。 四個前提, 已經完成其三, 巴迪歐也許諾, 在不久的將來, 他會就政治再談一次, 那一次的題目就應該是《政治頌》。

正如巴迪歐所宣稱那樣, 《數學頌》一書的主題就是數學如何實現幸福, 數學如何能夠幫我們改變生活。 對於這個主題, 顯然作為訪談者的艾禮存有疑慮。 畢竟, 在今天我們談起數學, 都是那種高深莫測的學問, 只能在一個極小的圈子裡討論, 無法被大眾所理解和消化的孤芳自賞式的研究, 這樣一種孤僻到極致的研究如何能成為改變我們生活的一種工具, 如何成為我們探尋真理的路徑呢?巴迪歐的切入點是, 現在的數學病了, 這種病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 數學僅僅是考試進階和選拔的門檻, 在學生升學, 選擇考公務員以及選擇技術人才上, 數學成為他們無法回避的學科, 這種應試數學早就喪失了數學本身的樂趣, 相反, 在另一方面, 數學成為極少數有才華精英的秘教, 他們只在寥寥可數的圈子裡玩弄著自己的樂趣, 從來不願意涉足俗世, 也不願意讓自己的研究可以改變普羅大眾的生活。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 巴迪歐認為, 必須拯救數學, 因為無論是作為考試進階的數學, 還是作為小圈子孤芳自賞的數學, 都無法真正面對生活, 無法幫助人們去實現幸福。

所以, 巴迪歐所呼喚的是, 數學的意義是普世性的, 它不應該只成為少數人的領地, 而是應該被大眾所共同掌握的力量, 也唯有如此, 才能用數學來實現真正的變革。 若要實現數學的普世化, 首先要告訴人們, 數學本身擁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即巴迪歐反復強調的“數學本身很有趣”, 而這種“有趣”足以讓任何一個願意用智慧的頭腦去思考問題的人沉迷去其中, 甚至巴迪歐信心十足的認為,應該給5歲的孩子講集合論,因為5歲孩子已經擁有了充分的能力理解集合論的數學內涵。一旦數學的力量被人們所掌握,它就是一種不可控的巨大威力,在我們的生活周圍掀起巨大的波瀾,在那一刻,如同彌賽亞的事件終將降臨,而無限的曙光必將在黑暗的大地上綻放。儘管我們不得不認為,巴迪歐人們接受和認可數學的問題上,顯得過於樂觀,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巴迪歐的數學路徑的確為我們重新思考世界指出了一條可能的出路,正如巴迪歐的弟子梅亞蘇強調說,在我們經驗和感知所無法觸及的地方,只有數學能夠將我們帶向無限。或許,這就是巴迪歐所祈盼的東西,無論是詩歌帶來的驚奇,還是政治帶來的動盪,以及兩個愛侶在邂逅那一刻激蕩起的無限的漣漪,最終都無法帶來最穩定的通往無限的路徑,數學,只有數學,才是那條可以依賴的路徑,一個在無限變動的宇宙中,恒定地為我們指明無限的亮光所在的路標。在巴迪歐看來,在數學的指引下,我們不再是在崎嶇不平的林中路上蹣跚而行,而是一座新通天塔,承載著我們從此岸向彼岸泅渡的希望。

甚至巴迪歐信心十足的認為,應該給5歲的孩子講集合論,因為5歲孩子已經擁有了充分的能力理解集合論的數學內涵。一旦數學的力量被人們所掌握,它就是一種不可控的巨大威力,在我們的生活周圍掀起巨大的波瀾,在那一刻,如同彌賽亞的事件終將降臨,而無限的曙光必將在黑暗的大地上綻放。儘管我們不得不認為,巴迪歐人們接受和認可數學的問題上,顯得過於樂觀,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巴迪歐的數學路徑的確為我們重新思考世界指出了一條可能的出路,正如巴迪歐的弟子梅亞蘇強調說,在我們經驗和感知所無法觸及的地方,只有數學能夠將我們帶向無限。或許,這就是巴迪歐所祈盼的東西,無論是詩歌帶來的驚奇,還是政治帶來的動盪,以及兩個愛侶在邂逅那一刻激蕩起的無限的漣漪,最終都無法帶來最穩定的通往無限的路徑,數學,只有數學,才是那條可以依賴的路徑,一個在無限變動的宇宙中,恒定地為我們指明無限的亮光所在的路標。在巴迪歐看來,在數學的指引下,我們不再是在崎嶇不平的林中路上蹣跚而行,而是一座新通天塔,承載著我們從此岸向彼岸泅渡的希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