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鈦媒體死磕36氪“涉嫌詐騙”,36氪需要重整的可能不止眾籌業務板塊

鈦媒體和36氪幹上了!

繼爆料36氪股權眾籌專案巨集力能源涉嫌財務資料造假後, 7月10日, 鈦媒體又直指其另一“明星項目”——猿團“涉嫌詐騙”。

由此上演了一場口水仗:

但記者發現, 36氪僅在其聲明中指出鈦媒體混淆了公司的業務構架、採訪過程違反新聞客觀真實性等問題, 並未解釋是否在“猿團事件”中存在未能完成盡職調查、資訊真實合理披露的情況。

7月12日10:20, 鈦媒體針對36氪的兩封聲明再次發聲,

直指36氪並未正面回應“股權眾籌”業務板塊存在的問題, “極力撇清其與此事中涉及的股權眾籌業務的關係”, 並且避重就輕地研究鈦媒體的發文動機。

四大疑問待解

不難發現, 36氪兩次被質疑的點均是“眾籌業務”。

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近半年來, 作為36氪對外長期包裝為“明星項目”的猿團, 再次成為上百位眾籌投資者心中的又一場“荒誕”。

鈦媒體援引投資人的話稱, 成立一年半的猿團, 總融資已過1500萬元。 其中包括36氪兩輪眾籌的766萬元, 著名TMT投資人蔣濤所謂的100萬元投資, 以及其餘投資人的注資款。 而投資款一部分被猿團CEO謝恩明轉入個人帳戶, 一部分被用於償還謝恩明此前創業欠下的債務和各類名目的開銷。

2017年元月,

猿團員工爆料, 猿團從位於成都高新區的註冊辦公地點撤除, 辦公電腦等物品全部被變賣, 老闆謝恩明“欠薪跑路”。

3月14日, 猿團部分線上業務開始關閉, 撤離辦公地, 網站關閉前後均沒有知會投資人。

這1500萬元就這樣沒了蹤影!

從“宏力能源”到“猿團事件”, 除了投資人的風險意識和金融知識欠缺外, 36氪的互聯網股權眾籌業務在模式、資訊透明度和具體操作流程上飽受質疑。

現在, 36氪想要完全解釋清楚“猿團事件”, 至少需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 36氪股權投資平臺是以怎樣的角色在提供服務?

其次, 不管是以何種角色, 為什麼未能及時向投資人披露專案進程, 或是未能瞭解專案進程的事實情況。

第三, 從“宏力能源”到“猿團事件”是否有進行自查,

融資推介、資訊披露及投資人溝通機制等哪些環節出現了問題, 是否有進行用戶回饋?

第四, 如果36氪股權投資平臺並不能完成盡職調查, 不能保證披露資訊真實性, 平臺是否存在協助欺詐可能?

針對這些疑問, 《國際金融報》記者試圖聯繫36氪相關方, 但截至發稿, 未有回復。

“金融故事”還能講多久

從一份網上流傳的36氪融資檔中可以看到, 36氪長線佈局了五大業務板塊:氪空間、創業媒體報導、股權眾籌平臺、36氪投融資服務、36氪研究院。

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合夥人此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

這兩年, 36氪的創業內容生產和新聞事件跟蹤上始終佔據第一梯隊的位置, 做得不錯。 但是畢竟作為創業媒體在資本市場上的想像空間有限, 所以講‘金融故事’更容易拿到融資。 以螞蟻金服、經緯資本為首的資本似乎也很青睞這樣的模式。

36氪早期投資人、九合創投創始人合夥人王嘯就曾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看好36氪發展態勢, “發展方向上不錯, 36氪所進入的領域, 基本與主營業務領域相關,與主營業務有較高的吻合度。”

36氪也曾表示,在未來的業務佈局中,36氪“將與螞蟻金服一起研究如何讓中產階級資產配置到股權類資產中…...並致力於成為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平臺。”

但36氪似乎賣得只是一個聽起來很賺錢的情懷,從媒體轉型到金融科技這條路並不好走。

《國際金融報》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瞭解到,除了36氪股權投資平臺,36氪研究院也是命途多舛。

上述流傳的融資檔顯示,36氪擬估值35個億。

一位創投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自從去年螞蟻金服入股36氪後,其估值一路上漲。但現在其股權融資平臺曝出負面,如果對實際業務產生影響或者該板塊業務確實出現問題難免會影響下一輪融資。

該創投人士稱,面對如此高估值,36氪需要更多的業績支撐來讓估值“實至名歸”。而他們陸續拆分業務板塊或許也是覺得發展遭遇瓶頸期,在進行下一步融資前需要夯實目前的業務基礎。

另據記者獲悉,身處輿論漩渦之中的36氪還在今日發佈了“氪空間獲中民投資本戰略投資”的新聞。

對此,有業內人士稱有轉移話題之嫌。

上海某互聯網金融公司PR楊曉琴(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談到,對公關從業人員來說,合適的處理方法是當企業發生公關危機時,在妥善處理後要儘快把公眾視線吸引開,否則糾纏下去對企業會十分不利,但這種方式不是推委責任與瞞天過海,而是在正確採取措施並得到妥善處理後讓事件的影響儘快結束。比如推出新產品、新發明,企業捐助公益事業等相關新聞,以轉移大眾的視線。

上述創投人士則從業務角度對記者解析,“氪空間也是36氪旗下有故事可講的業務板塊,雖然36氪目前業務比較雜,有些業務板塊也存在短板,但是如果能扎實各個業務板塊,充分發揮其聯動效應還是有很大空間。”

基本與主營業務領域相關,與主營業務有較高的吻合度。”

36氪也曾表示,在未來的業務佈局中,36氪“將與螞蟻金服一起研究如何讓中產階級資產配置到股權類資產中…...並致力於成為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平臺。”

但36氪似乎賣得只是一個聽起來很賺錢的情懷,從媒體轉型到金融科技這條路並不好走。

《國際金融報》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瞭解到,除了36氪股權投資平臺,36氪研究院也是命途多舛。

上述流傳的融資檔顯示,36氪擬估值35個億。

一位創投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自從去年螞蟻金服入股36氪後,其估值一路上漲。但現在其股權融資平臺曝出負面,如果對實際業務產生影響或者該板塊業務確實出現問題難免會影響下一輪融資。

該創投人士稱,面對如此高估值,36氪需要更多的業績支撐來讓估值“實至名歸”。而他們陸續拆分業務板塊或許也是覺得發展遭遇瓶頸期,在進行下一步融資前需要夯實目前的業務基礎。

另據記者獲悉,身處輿論漩渦之中的36氪還在今日發佈了“氪空間獲中民投資本戰略投資”的新聞。

對此,有業內人士稱有轉移話題之嫌。

上海某互聯網金融公司PR楊曉琴(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談到,對公關從業人員來說,合適的處理方法是當企業發生公關危機時,在妥善處理後要儘快把公眾視線吸引開,否則糾纏下去對企業會十分不利,但這種方式不是推委責任與瞞天過海,而是在正確採取措施並得到妥善處理後讓事件的影響儘快結束。比如推出新產品、新發明,企業捐助公益事業等相關新聞,以轉移大眾的視線。

上述創投人士則從業務角度對記者解析,“氪空間也是36氪旗下有故事可講的業務板塊,雖然36氪目前業務比較雜,有些業務板塊也存在短板,但是如果能扎實各個業務板塊,充分發揮其聯動效應還是有很大空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