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惠茜:讀書不用跟潮流

今年初, 《中國詩詞大會》節目走紅, 一時間掀起“詩詞熱”。 可一陣風過後, 關於中國詩詞的一切便又煙消雲散。 失望之餘還有一個現象更讓我不安, 很多家長把武亦殊當做典範, 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背誦詩詞的工具。

首先, 我非常鼓勵把詩詞作為案頭的必備書選。 在元宵、清明、中秋這些節日, 在開心或者鬱悶的時候, 在旅途中或朋友小聚時, 我也會找些應景的詩詞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有時為了其中某個字還會反復推敲。 記得幾年前的元宵節, 唐寅的一句“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讓我琢磨了好久,

就想弄明白為什麼無月就不娛人呢?滿街的花燈不是一樣讓人歡快嗎?雖然最後也沒找到答案, 但自己還是很享受這個追問的過程。 可是如果是為了展示自己比別人記得多而背詩, 吟詩誦詞就失去了它的樂趣。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適合幼稚園的孩子吟誦,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可以在田頭讓少年體會農作的艱辛, 但作為一個初中生, 讓他體會“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詩句背後的意味, 就有些勉為其難了。 什麼年齡讀什麼書, 什麼樣的生活閱歷讀懂什麼書, 或者說你已經讀了什麼書, 才能決定你今後能理解什麼書, 這是一個客觀規律。 除非你讀書不是為了成長, 只是為了複述。

有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我不敢苟同。 沒有思考的閱讀, 就是讀千遍其義也不能自見。 去年暑假, 我的孩子看了莫礪鋒的《漫話東坡》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 讀完後他說, 現在才能更深地體會蘇東坡詩詞字面後的情感, 也才能明白為什麼他的詩詞是這樣一種風格。 其實他並沒有接觸多少蘇東坡的詩詞, 也就是這些年課本中學了幾首, 和這兩本書中作者用來舉例的一些詩詞, 但我相信當他有機會再讀蘇東坡其他詩詞時, 他對詩詞的理解和詩人情感的把握會比過去準確深刻得多。

對於任何經典閱讀其實都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你瞭解那段歷史, 瞭解作者的生活經歷, 那麼你對他的作品, 就會有字面之外的理解, 才能從閱讀中成長,

這才是閱讀的真諦。 所以我不反對吟詩誦詞, 但我更提倡讀經典的書籍, 因為少年時代的廣泛閱讀將奠定其一生的認知能力和價值取向。

我欽佩武亦殊, 欽佩她有自己的興趣和為興趣做出的堅守。 熱愛詩詞很好, 不愛詩詞也沒有錯, 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優秀的書籍值得我們去讀。 我們不能說熱衷讀魯迅的人, 就是反對傳統文化, 我們也不能說喜歡讀外國名著的人就是不愛自己的國家。 讀書本就沒有什麼標準, 但是為了跟潮流趕時髦讀書, 必定堅持不了多久。

中國詩詞是我們經典閱讀的一個部分, 它不應該旋風般地來, 旋風般地走;武亦姝是你我的榜樣, 但她不是你和我;讀書就是汲取營養, 平衡全面的營養才會讓一個人健康強壯。

[責任編輯] 王思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