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最後被乾隆滅族的準噶爾部落到底啥來歷?

最後被乾隆滅族的準噶爾到底啥來歷

欲壑難填的“壞鄰居”——康熙時期對準噶爾部族的戰爭

說到清朝時期的蒙古部族, 我們一般人的印象, 都知道“滿蒙一家”, 似乎早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 就把幾乎所有的蒙古部族都平定了, 而且, 他們日後還滿蒙相提攜, 戮力同心, 最終擊滅了明朝。 所以, 蒙古這個草原民族, 似乎一直是大清忠心耿耿的臣民。

真實歷史中, 清朝開國之後的蒙古問題, 遠非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簡單。

想當年, 元朝被朱元璋攻破了大都, 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帝率殘部逃入草原, 元朝就成“北元”了,

日後, 它逐步分裂成三大部落。 在中原正北方向, 以大漠為界, 分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又稱為內蒙古, 漠北蒙古又稱為喀爾喀外蒙古, 統治者都是成吉思汗後裔;而遠在戈壁以西的那一隻漠西蒙古, 又被稱為“厄魯特”蒙古, 這一部蒙古部族的大部分頭酋, 並非成吉思汗正宗苗裔。

元代以前, 漠西蒙古(厄魯特蒙古)屬於斡亦刺剔族, 原本在葉尼塞河(葉尼塞河起源于蒙古國, 朝北流向喀拉海, 其流域範圍包含了西伯利亞中部大部分地區是世界第五長河)上游放牧, 後被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率部征服, 逐步與蒙古宗室通婚。 而後, 他們一度受成吉思汗第三個兒子窩闊台統轄, 被封為四個“衛拉特”(又稱“厄魯特”, 部落的意思)。 這四個部落互相平等, 互不統轄。

後來, 窩闊台繼承成吉思汗的汗位, 成為蒙古的第二任君主(元太宗), 由此, 斡亦刺剔人(四個衛拉特蒙古人)的地位也隨之提高, 而元太宗窩闊台的兒媳婦、元代第三位皇帝元定宗貴由的皇后海迷失, 就是來自斡亦刺剔族的美女。

元定宗崩後, 她曾臨朝稱制三年半, 統治著多半個歐洲、整個西亞以及大半個中國。

明朝擊滅元朝之後, 明軍曾經多次出擊尋找蒙古餘部。 蒙古宗室北遷後, 幾經變遷, 到永樂初年, 蒙古已經分裂為韃靼和瓦剌兩大部分, 雙方一直鏖戰不休。 而所謂的“瓦剌”, 正是後來清朝時期的“厄魯特”, 也就是“衛拉特”, 乃語音的不同轉譯而已。

瓦剌部蒙古最輝煌的年代, 當屬也先當政時代。 不過, 這位也先當時不是瓦剌的汗王, 他以“太師”身份操縱著北元第十三任君主脫脫不花。 熟悉明史的讀者都知道, 土木堡一戰, 也先指揮瓦剌鐵騎消滅明軍五十余萬, 並且把明英宗朱祁鎮生擒活捉。 當時, 如果不是民族英雄于謙指揮軍隊堅守北京,

估計當時的明朝就會提前成為“南明”, 而瓦剌人或許會擁著成吉思汗後裔重入北京為主了。

到了明朝末期, 在漠西衛拉特(厄魯特)蒙古四大部落中, 最大的一部是和碩特部, 其首領姓“孛兒只斤”, 乃“黃金家族”後裔(成吉思汗之弟哈撒兒的後裔),

所以一直是四大衛拉特的盟主, 駐紮在烏魯木齊一代;其次是準噶爾部, 駐伊犁;還有杜爾伯特部, 駐承化——這兩個部落首領都姓“綽羅斯”, 有著同一個遠祖, 乃元朝大臣伯罕的後裔;第四個就是土爾扈特部, 駐塔城, 他們既不是元代皇族後裔, 又不姓“綽羅斯”, 乃元朝大臣翁罕的後代, 他們在四個部落中勢力最弱。

漠西的厄魯特(衛拉特)四部, 多年一直以姓“孛兒只斤”的和碩特人為盟主。 後來, 和碩特部族因人口增長過快, 大部在遊牧過程中遷往青海、西藏, 而留在新疆的小部人馬由於勢力單薄, 就爭不過準噶爾部。 趁此機會, 當地的準噶爾部的首領, 名字叫和多和沁(巴圖爾琿台吉), 當時很有政治頭腦, 他聯合與自己同宗姓的杜爾伯特部, 最終爭得了盟主地位。於是,他以厄魯特汗王自居,並將四部中的土爾扈特部族擠到伏爾加河下游一帶放牧,同時把一個也姓“綽羅斯”的小部落“輝特部”提升為大部,從而又湊成了“厄魯特四部”。

最終爭得了盟主地位。於是,他以厄魯特汗王自居,並將四部中的土爾扈特部族擠到伏爾加河下游一帶放牧,同時把一個也姓“綽羅斯”的小部落“輝特部”提升為大部,從而又湊成了“厄魯特四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