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胡文:希望未來能在濟南高新區催生產業集群效應

前言:近幾年來, 濟南高新區作為創新高地, 在積極招商政策的引領下, 湧現出一批創新創業大佬, 在不同領域推動高新區發展。 鳳凰山東特此推出“對話高新大佬系列專題”, 聚焦高新區經濟發展。 本期對話嘉賓濟南晶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文。

近日, 濟南市委、市政府制定《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提出, 對新引進或自主培養的國內外頂尖人才和團隊, 可通過項目資助、貸款貼息、股權直投等方式, 給予最高1億元的綜合資助。 對新當選和全職引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層次的國內外頂尖人才,

給予500萬元生活補貼。

政策一出臺, 立馬引來讚歎, 濟南為最大限度激發和釋放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可謂花了大力氣, 這也是繼“5150”等人才引進計畫之後的又一大手筆。 而早在此前, 作為“5150”計畫的第一批引進的海外人才, 濟南晶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文, 身上有著不得不說的故事。

濟南晶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文

“我不是什麼大佬, 只是創業初期階段的一個創業者。 ”在濟南高新區藥谷7樓的辦公室裡, 胡文謙虛地說。

從最初的9個人的項目團隊, 發展到今天擁有2萬平方米的生產基地, 正是胡文與他的團隊堅持不懈地努力創新, 在新材料科技研發領域佔據重要一席。

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大學畢業後, 胡文被分配到中國石化山東石油公司工作。 後來, 胡文得到了一個公派留學的機會, 單位選派他前往曼谷的亞洲理工學院讀電腦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曼谷亞洲理工學院優越的授課條件和一流的科研環境,

讓胡文每天把大部分時間都耗在實驗室和科研上, 專業水準和科研層次迅速提升。

1997年, 回國後的胡文發現國內發展水準和創業環境都暫時滿足不了自己對高新技術的進一步研究, 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1999年, 胡文通過技術移民來到加拿大, 在IBM旗下一家公司做軟體發展和測試工作。 在國外這幾年, 留給胡文最深的印象是, 加拿大企業嚴格的生產制度和管理體制。 IBM的工作經驗讓胡文體會到, 大到完善的法律體系, 小到科研機構、企業的運作模式、生產流程, 使得北美的科研和技術轉化像一部設計精良的機器, 運作得十分嚴謹且富有成效。 胡文還發現, 加拿大不僅重視基礎科學研究, 也給科研人員更多的自主權,

無論是成果小試、中試, 還是產業化, 管道都很暢通, 科研人員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迅速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 轉化為生產力。

身為海外遊子, “如果能為自己的國家、家鄉做點什麼, 那種心情是無以言表的”。 此時, 要把加拿大所學的東西回報給祖國, 已經成為胡文潛意識裡的一個念想。

機緣巧合 回國創業

21世紀初, 各種以資訊和新材料為主的科技革命引導著世界的發展。 對於正在飛速發展的中國來說, 對人才的渴求也愈來愈明顯, 作為省會城市的濟南來說, 也不例外。

2004年, 濟南市政府專程赴加拿大, 召集在加拿大的海外留學生座談。 座談會後, 濟南市政府與胡文所在的加拿大中國專業人士協會簽署了共建加拿大中國專業人士協會濟南海外科技人才創業基地的協定,

胡文擔任創業基地主任。

加拿大中國專業人士協會有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的3萬余名專業人才, 其中包括近2000多個博士, 8000多個碩士, 協會專業人才涵蓋資訊技術、工程、金融、生物醫藥等各個領域。 自此, 胡文多次往返中國和加拿大, 為幫助專業人士回濟南創新創業牽線搭橋, 這也為胡文回國埋下了機緣伏筆。

2009年, 濟南市啟動了“5150引才計畫”, 專門設立了每年1億元的人才引進專項資金, 為引進人才提供創業資助、科研補助、待遇補貼等。 胡文創業的熱情立刻被點燃了, 他組織創業團隊申報項目, 並成為九個入選項目之一。

胡文表示, “其實, 回國前, 自己也考察了北京, 上海,無錫等幾個城市,但後來發現,濟南有70多所高校,人才資源豐富;同時,在生活成本、創業成本等方面比較低,適合初創者;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濟南高新區內,整體創業的環境、氛圍比較好,政策落實到位。”

工作中的胡文

胡文給我們舉了個例子,他說,“在剛剛回到濟南註冊公司時,高新區就派人一對一服務。公司要招人的時候直接參加了人社局針對高素質人才的專場招聘會,幫著企業招人。當引進資金、投資的時候,高新區又幫助介紹了企業融資。”

“回鄉創業也踏實,老人也高興。關鍵是他給你打造的環境範圍很有吸引力,你的內心會有共鳴和欲望,這是外力環境,很重要,特別是國內發展速度給人感覺都不錯。”也許正是恰當機遇,加上內心深處被喚醒的報國之心,胡文回國創業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希望技術能夠真正實現應用和經濟價值

2010年,項目團隊成立之初,濟南市政府提供給胡文200萬的創業補貼,並迅速完善團隊,胡文的弟弟,清華大學博士後、德國洪堡學者、“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也專程從德國趕回來,擔任研發團隊的帶頭人。兄弟倆在濟南高新技術開發區註冊資金1600萬元成立了濟南晶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把目光投向了鈮酸鋰單晶薄膜的研發。

談到為何致力於新材料研發項目時,胡文說,這也得益於自己在加拿大擔任創業基地主任,“我們有一個小團隊經常參加這方面的研討、活動,因此交流非常多,並且他們都是專家,雖然我們在這方面不是非常專業,但是整天跟專家在一起,他們的行業判斷、學術經歷對自己的認知程度、判斷就會有影響,對自己非常有幫助,我們只是在一個比較高的平臺上,被提供了機遇和機會,特別是在國內特別需要的時候。”

同時,在胡文看來,如果一項技術能夠真正實現技術應用和產生經濟利益時,就會感到非常滿足和有成就感,這是最重要的。“你知道這種感覺嗎?”講到這裡時,胡文不禁激動地問道。作為一名技術開發者,正是因為對於技術的認知和熱情,才會特別想實現應用的轉換。

“做一件事對行業、社會有用,學以致用是必須的。任何一件事做了能夠產生價值,它的價值不只是體現在事情本身上,實際上是體現在社會上的價值。每個人都在創造價值,但哪個能夠帶給你成就感和滿足感,一定是做一個東西,它有意義、有目的。”胡文講到。

研發過程就像“挖井”越挖思路越清晰 目標越接近

截至目前,胡文帶領研發團隊成功突破了離子注入及晶片鍵合關鍵技術,在世界上率先研發出納米厚度鈮酸鋰單晶薄膜產品,填補世界空白,攻克了從實驗室到工業化生產的難題,成為全球唯一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單位。

幾年的時間裡,胡文和他的團隊經歷了上萬次的實驗,從小試到中試,從分析到改進,胡文和團隊終於利用離子注入及直接鍵合等技術,從厚度為0.5毫米的鈮酸鋰材料上剝離出厚度僅有數百納米的單晶薄膜,相當於將原來的0.5毫米的鈮酸鋰單晶平行切了1000片。隨著工藝的完善,鈮酸鋰單晶薄膜的成品率也從30%提升到95%以上。

胡文表示,在研發的過程中經歷多次失敗,我們在這之前有思想準備,“如果想開發一個世界上領先的產品,一定會遇到這些困難的。然而,當我們真正做的時候就會發現,失敗的越多,就越清晰,好比前面有7條路,我們試驗了3條不行,那後面4條就去試了,所以需要堅持,笑到最後、跑到最後的產品就出來了,往往很多做產品的,倒就倒在中間失敗了。就像挖井,一個挖了10米,一個挖了30米,實際上水在70米的地方,你挖的過程就會發現越來越清楚,越來越接近目標。”

希望未來能夠產生產業集群效應

談話間,對於當下所取得的成績,胡文有著冷靜的分析,“一方面,優勢在於技術是領先的,而且在將來國家制定標準時有發言權,智慧財產權也在我們手裡;另一方面劣勢也非常明顯:在一個產業鏈中,我們屬於產業鏈的上游,我們買來晶片材料,加工成薄膜,我們的下游是美國,日本,歐洲的一些器件公司,他們做出器材之後,再返回來賣給華為等企業,產業鏈的一端,我們已經突破,中間的一段在國外,由於之前我們在半導體和器件上發展技術水準比較低,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然而國內市場巨大,我們的劣勢也尤為明顯。”

如何解決這一現實問題,在胡文看來,可以考慮通過國內外的合作,將產業鏈轉移到國內,但這需要有個過程,是一個配套的過程,材料已經突破,慢慢地要實現技術、設備的突破,使產業鏈慢慢地流入到國內。

對於公司下一步發展計畫,胡文表示,公司目前中期將要打造5條生產線,實現鈮酸鋰單晶薄膜年產30萬片以上。對於未來的預期,胡文很有信心,雖然不能說出具體的預期,但是國內都在追趕,前進,所以最終,能夠形成產業鏈集群。“我們已和多家國際大公司達成合作協定,將逐步開發世界最先進的光子晶體材料產品,在濟南打造一個國際光電薄膜材料研發生產中心和光電元器件產業集群。”

胡文

作為落地在濟南高新區的高科技企業,胡文表示,“高新區近幾年來發展迅速,尤其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是最強力的,高新區規劃完整,在政府服務管理上也比較完善,現在高新區高科技研發方面,已經在行業裡已小有名氣。”

俐落的板寸,銀邊的眼睛,談話間透出幾分儒雅的風采,很難想像是在與一位60後的科技大佬對話。胡文說,自己一直是處邊學邊做的過程,一直走在前進的路上,至於結果,則另當別論,關鍵是一直在想要到達的方向努力去做,並實現自己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上海,無錫等幾個城市,但後來發現,濟南有70多所高校,人才資源豐富;同時,在生活成本、創業成本等方面比較低,適合初創者;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濟南高新區內,整體創業的環境、氛圍比較好,政策落實到位。”

工作中的胡文

胡文給我們舉了個例子,他說,“在剛剛回到濟南註冊公司時,高新區就派人一對一服務。公司要招人的時候直接參加了人社局針對高素質人才的專場招聘會,幫著企業招人。當引進資金、投資的時候,高新區又幫助介紹了企業融資。”

“回鄉創業也踏實,老人也高興。關鍵是他給你打造的環境範圍很有吸引力,你的內心會有共鳴和欲望,這是外力環境,很重要,特別是國內發展速度給人感覺都不錯。”也許正是恰當機遇,加上內心深處被喚醒的報國之心,胡文回國創業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希望技術能夠真正實現應用和經濟價值

2010年,項目團隊成立之初,濟南市政府提供給胡文200萬的創業補貼,並迅速完善團隊,胡文的弟弟,清華大學博士後、德國洪堡學者、“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也專程從德國趕回來,擔任研發團隊的帶頭人。兄弟倆在濟南高新技術開發區註冊資金1600萬元成立了濟南晶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把目光投向了鈮酸鋰單晶薄膜的研發。

談到為何致力於新材料研發項目時,胡文說,這也得益於自己在加拿大擔任創業基地主任,“我們有一個小團隊經常參加這方面的研討、活動,因此交流非常多,並且他們都是專家,雖然我們在這方面不是非常專業,但是整天跟專家在一起,他們的行業判斷、學術經歷對自己的認知程度、判斷就會有影響,對自己非常有幫助,我們只是在一個比較高的平臺上,被提供了機遇和機會,特別是在國內特別需要的時候。”

同時,在胡文看來,如果一項技術能夠真正實現技術應用和產生經濟利益時,就會感到非常滿足和有成就感,這是最重要的。“你知道這種感覺嗎?”講到這裡時,胡文不禁激動地問道。作為一名技術開發者,正是因為對於技術的認知和熱情,才會特別想實現應用的轉換。

“做一件事對行業、社會有用,學以致用是必須的。任何一件事做了能夠產生價值,它的價值不只是體現在事情本身上,實際上是體現在社會上的價值。每個人都在創造價值,但哪個能夠帶給你成就感和滿足感,一定是做一個東西,它有意義、有目的。”胡文講到。

研發過程就像“挖井”越挖思路越清晰 目標越接近

截至目前,胡文帶領研發團隊成功突破了離子注入及晶片鍵合關鍵技術,在世界上率先研發出納米厚度鈮酸鋰單晶薄膜產品,填補世界空白,攻克了從實驗室到工業化生產的難題,成為全球唯一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單位。

幾年的時間裡,胡文和他的團隊經歷了上萬次的實驗,從小試到中試,從分析到改進,胡文和團隊終於利用離子注入及直接鍵合等技術,從厚度為0.5毫米的鈮酸鋰材料上剝離出厚度僅有數百納米的單晶薄膜,相當於將原來的0.5毫米的鈮酸鋰單晶平行切了1000片。隨著工藝的完善,鈮酸鋰單晶薄膜的成品率也從30%提升到95%以上。

胡文表示,在研發的過程中經歷多次失敗,我們在這之前有思想準備,“如果想開發一個世界上領先的產品,一定會遇到這些困難的。然而,當我們真正做的時候就會發現,失敗的越多,就越清晰,好比前面有7條路,我們試驗了3條不行,那後面4條就去試了,所以需要堅持,笑到最後、跑到最後的產品就出來了,往往很多做產品的,倒就倒在中間失敗了。就像挖井,一個挖了10米,一個挖了30米,實際上水在70米的地方,你挖的過程就會發現越來越清楚,越來越接近目標。”

希望未來能夠產生產業集群效應

談話間,對於當下所取得的成績,胡文有著冷靜的分析,“一方面,優勢在於技術是領先的,而且在將來國家制定標準時有發言權,智慧財產權也在我們手裡;另一方面劣勢也非常明顯:在一個產業鏈中,我們屬於產業鏈的上游,我們買來晶片材料,加工成薄膜,我們的下游是美國,日本,歐洲的一些器件公司,他們做出器材之後,再返回來賣給華為等企業,產業鏈的一端,我們已經突破,中間的一段在國外,由於之前我們在半導體和器件上發展技術水準比較低,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然而國內市場巨大,我們的劣勢也尤為明顯。”

如何解決這一現實問題,在胡文看來,可以考慮通過國內外的合作,將產業鏈轉移到國內,但這需要有個過程,是一個配套的過程,材料已經突破,慢慢地要實現技術、設備的突破,使產業鏈慢慢地流入到國內。

對於公司下一步發展計畫,胡文表示,公司目前中期將要打造5條生產線,實現鈮酸鋰單晶薄膜年產30萬片以上。對於未來的預期,胡文很有信心,雖然不能說出具體的預期,但是國內都在追趕,前進,所以最終,能夠形成產業鏈集群。“我們已和多家國際大公司達成合作協定,將逐步開發世界最先進的光子晶體材料產品,在濟南打造一個國際光電薄膜材料研發生產中心和光電元器件產業集群。”

胡文

作為落地在濟南高新區的高科技企業,胡文表示,“高新區近幾年來發展迅速,尤其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是最強力的,高新區規劃完整,在政府服務管理上也比較完善,現在高新區高科技研發方面,已經在行業裡已小有名氣。”

俐落的板寸,銀邊的眼睛,談話間透出幾分儒雅的風采,很難想像是在與一位60後的科技大佬對話。胡文說,自己一直是處邊學邊做的過程,一直走在前進的路上,至於結果,則另當別論,關鍵是一直在想要到達的方向努力去做,並實現自己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