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關於大資管行業監管,央行記者會透露了怎樣的信號?

中新經緯用戶端3月10日電 (羅琨)在3月10日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回答統一資管業務標準和規制時表示, 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之間已經在許多比較大的問題上初步達成了一致, 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還會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 而且在達成一致意見的情況下, 還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層次。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

“更有效的層次”這一說法引發了市場的無限遐想。 現有監管格局存在哪些問題?全盤推翻現有監管格局是否可行?資管行業監管下一步會怎麼走?

監管分割滋生監管套利

資管市場監管分割的格局導致套利氾濫早已成為業內共識。 東方證券分析師唐子佩指出, 一直以來, 資管行業是混業程度最高的一塊金融子領域, 也是監管協同最困難的產品之一, 產品間層層嵌套, 為監管統計帶來了極大困難。

同時, 穿透監管的要求又使得不同部門之間要資訊共用, 共同面對問題, 解決問題。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也指出, 現行體制下, 不同監管機構的資訊不能完全共用, 監管很難穿透, 導致審慎微觀監管政策無法落實, 這實際上也是監管套利的一種類型。 針對資產管理這種跨行業跨機構的新興業務, 原有的分業監管協調不夠, 不適應新業務的發展, 所以才出現了監管套利。 曾剛強調, 不同監管機構還缺乏一些在具體監管政策上的協調, 從而埋下了一些潛在金融風險, 前年的“股災”就存在這樣的問題。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也舉例指出:“像萬科的股權之爭,

很顯然也是動用了跨界的資金來源, 通過資管業務通道來籌措並購資金。 ”

在本次記者見面會上, 周小川提及兩年多以前已經初步設置了一個協調機制, 這個機制叫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 不過前述券商資管人士指出, 目前為止三會各自為政的現象依舊存在, 聯席會議一年也開不了幾次會, 而且會議的成果能否得到有效執行也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制定資管統一標準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 但後續執行落實還有待觀察。

專家:現有架構推倒重來不現實

曾剛認為, 事實上, 在分業監管架構下, 銀行業、券商業、保險業本源的傳統業務各自分業監管還是很好的, 整個機構運行也很穩健。 但是新的問題是, 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諸如保險、信託等之間的業務交叉越來越多,

尤其體現在資管行業裡, 而現有的監管按照機構來的, 各個機構監管的標準要求不同, 由此就形成了監管套利, 資金在不同類型機構之間來回倒騰, 逃離監管的視野, 進入到監管層可能不希望它進入的領域中去。

資管行業的監管下一步棋怎麼走?

曾剛認為, 短期內更合適的方法是推動監管協調, 也就是說監管架構不變, 針對跨市場跨機構的資管業務推出一種新的監管協調機制。

曾剛提出了三方面的具體步驟。 第一是央行牽頭制定一個完整的統一的監管規則, 然後各個監管部門的針對自己的機構再進行細化, 儘量把監管的要求和標準要統一起來。

第二是建立一個統一的資訊統計體系, 從而準確把握資金的來源資金的去向一旦出現這種跨市場的、資金流向不符合監管要求而導致潛在風險的情況時, 監管機構就可以及時作出反應。 第三是在監管政策的落實上進一步協調。 當有機構無視監管要求而違規需要進行監管糾正的時候, 不同機構之間有更有效協調來促進監管政策落地。 “如果不落到監管規則和監管行動的統一上的話, 監管協調機制的有效性就是要打折扣的。 ”曾剛強調說。

董登新則預計稱, 接下來監管部門會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上, 包括資管產品的設計的風險和收益架構上會做出更加通用的的統一的分類標準。 “我們首先要求投資者懂, 然後要有利於穿透式管理監管,如果說投資者看不懂,監管層也看不懂,那這種產品的設計可能就在結構上過於複雜,這一定是含有過高的杠杆。”

東方證券近期研報亦指出,央行牽頭一行三會來完成這一目標任務,可以視作監管協同的再一次深化,預計監管重點在於層層嵌套產品,目標在於提高資訊披露的透明度與可穿透性。(中新經緯APP)

然後要有利於穿透式管理監管,如果說投資者看不懂,監管層也看不懂,那這種產品的設計可能就在結構上過於複雜,這一定是含有過高的杠杆。”

東方證券近期研報亦指出,央行牽頭一行三會來完成這一目標任務,可以視作監管協同的再一次深化,預計監管重點在於層層嵌套產品,目標在於提高資訊披露的透明度與可穿透性。(中新經緯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